7月26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稳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面加快,区域间经济增速差距收窄,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纵观2023年区域金融运行情况,在带动消费、发展新质生产力、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各区域均有不俗表现。
具体来看,报告指出,2023年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回升,外资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2%、6.8%、7.6%和8.7%,消费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7.4、5.3、8.5和13.7个百分点。县乡消费占比稳步提升,服务零售较快增长,线上消费比重上升,升级类、绿色类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民营企业进出口较快增长,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引资占比提高。
在消费增长的同时,2023年新质生产力在各区域加快形成。报告显示,东北、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0.9和0.1个百分点;东北、东部、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4.7、2.3和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为6.0%。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扎实推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接近五成,制造业智能化带动相关行业生产较快增长,新能源产品日益成为新增长点。
此外,2023年各区域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根据报告,2023年12月,全国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5%,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4.28%、4.42%、4.55%和4.24%,同比分别下降0.21、0.37、0.32和0.44个百分点。
展望2024年,报告明确,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大力支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