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稿件

巴州区:集成多点发力 深化医改向“新”而行

2024-07-26 10:39:00 来源:巴中日报 作者:罗金成 王容
大号 中号 小号

7月23日,市中医医院(巴州区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在回风院区正式启动,标志着巴州区全面深化医改拉开大幕。

今年以来,巴州区立足区情、乡情,在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健康“新答卷”。

医疗体系向“新”布局

鼎山镇最边远地方距巴城60多公里,为改善群众看病远的就医环境,鼎山中心卫生院去年成功创建为区域医疗次中心,医疗设备和医技人员提升到了二级医院水平。据该中心主任、鼎山中心卫生院院长李俊介绍,由于医疗条件优化,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像鼎山中心卫生院这样的新型区域医疗次中心,巴州区已建成2个,正在规划建设的还有3个。

为解决城乡医疗体系发展不充分、分布不均衡的老大难问题,今年4月16日,巴州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动全区医疗体系向“新”布局、医疗服务能力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迈进的政策举措。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融入全区改革开放大盘子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出台乡镇行政区划与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方案。区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巴州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巴中市中医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方案》,细化全面深化医改重点任务清单,整合各部门政策资源,确保2027年底建成城市医疗集团1个、片区医疗次中心5个,妇女儿童、精神卫生、老年病防控专科医院3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6个,组建专科联盟30个。推动区级公立医院全面达到三级乙等标准。将3个区域经济特色乡镇卫生院提升建成中心卫生院。每个乡镇均设有发热门诊、传染病监测哨点、医养结合床位、普惠托育机构。在全区建成以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为龙头、以区域医疗次中心为骨干、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延伸到村(社区)服务点为网底的新质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乡、头痛脑热在村上解决的医改目标。

机构编制向“新”倾斜

“今年创建三级乙等疾控机构,我最担心的是编制紧缺,该招的人才进不来,该用的设备无人用。”巴州区疾控中心主任张智介绍,这次区委编委给区疾控中心一次性增加编制24个,区疾控中心迅速与人社局、卫健局沟通招引紧缺人才8人,还解决了11名无编备案技术人员编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积极性。

为确保城乡群众有医生看病、有地方看病,巴州区委决定将人员编制向新建、扩建、改建的新质医疗服务体系倾斜,要求组织、人社、卫健等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员额”管理新模式,明确新建的巴州区精神卫生中心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巴州区妇女儿童专科医院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区委编委印发《巴州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方案》等1个文件和5个批复,明确区乡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内设科室、领导职数、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占比,并重新核定和调增了人员编制。通过机构调整、编制调增,目前全区新增乡镇中心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内设科室新增公共卫生、病案管理、信息统合、院感质控等功能科室。在编制方面,4个区级医疗卫生单位、36个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核定编制778人,比2023年新增153人,调增员额660人,比2023年新增360人。

人才技术向“新”汇聚

为推动新质医疗技术从学术讲台走上治疗平台,巴州区大力实施医疗卫生人才技术向“新”汇聚“四大工程”。

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倍增工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紧紧抓住增编增员机遇,积极完善卫生人才招、引、管、用新机制,建好医疗技术拔尖人才编制岗位预留库,优化医技人才成长环境,确保2027年全区补充医疗卫生人才400名,引进研究生20名,副主任以上专技人才5名,实现医疗卫生队伍量的有效增长和质的全面提升。

实施“基层业务技术提升工程”。从今年起,每年选送培养乡镇全科医生15名、新岗位新技术骨干15名,到2027年确保每个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有全科医生3名以上,专技人才科室全覆盖。

实施“本土村医培育工程”。区委决定从今年起,以区卫生学校和区人民医院为基地,采取村(社区)两委推荐、乡镇党委同意、区卫健局备案的方式,每年培育本土村医20名,到2027年每个村卫生室有一名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今年首批20名本土村医已顺利入学。

实施“三培养工程”。各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健全人才选拔培养新机制,坚持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管理型领军人才,为构建新质医疗服务体系汇聚强大力量。

健康产业向“新”拓展

在全区产业发展“一盘棋”引领下,区卫健局立足行业实际,把发展“一老一小”优势产业,开发优生优育、智慧医疗未来产业放在优先位置,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新”拓展。

采取植入式、派驻式、互动式等多种方式,推进养老机构卫生健康服务全覆盖,到2027年底,区乡养老机构全面实现“养中带医、医中带养”。

从政策支持、市场准入、投资促进等多方面入手,引导民营医院向医养结合、医疗美容、健康管理、第三方检验、安宁疗护等新质医疗服务转型发展。

拓展全区药旅环线、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一站式、旅居式健康养老目的地,促进“药、医、食、养、旅”全产业链配套发展。

加强中成药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提高中医药酒、香囊、药膳、药贴、汤药和中药制剂生产规模。

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新建普惠托育机构6家,新增托位1000个,增强城区人口承载力。

投入保障向“新”延伸

为促进医改新政策新措施落地见效,巴州区建立“三个机制”,推动投入保障向“新”延伸。

建立高位推动、督查跟进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把保障人民健康列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领性工程,排在前头抓、放在重中促。区委常委会定期召开专题会,集中研究解决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大事要事,推动各部门各领域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区目标绩效考核中心将卫生健康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大事项定期督查督办,年度考核交账。

建立经费支持、向“新”延伸保障机制。区委、区政府把卫生健康改革创新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及时划拨。今年以来,本级财政已划拨专项资金475万元用于新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其中,200万元用于区疾控中心三级乙等达标创建,100万元用于区妇幼保健院老旧病房改造升级,155万元用于普惠托育机构建设托位补助,20万元用于本土村医免费培训。与此同时,巴州区还出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从2024年6月12日起,生育二孩的孕产妇一次性发放孕产检补助1000元,生育三孩的发放2000元;对生育二孩的家庭一次性发放育儿补助2000元,生育三孩的家庭发放育儿补助5000元;对登记备案的普惠托育机构每招收1名0-3岁幼儿入托满一年的,每名幼儿补助500元,不足一年的按实托月数计发。生育支持政策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解决。

建立人才培育、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为鼓励各级医务人员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技术,区卫健局对区乡医疗机构上派进修学习人员,学习期间视为出勤,学习费用给予专项补助。近日,15名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已进入区人民医院临床科室进修学习4个月。对获得市、区政府科技进步奖的临床科研成果由区卫健局在政府奖励的基础上再次给予奖励,以奖代补。同时,在卫健系统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医学论文评选活动,对获得前10名的优秀论文作者给予政治鼓励和经济奖励,全方位激励医务人员向建设新质医疗、争做新质医生奋进。

责任编辑:邱小宸
关键词: 巴州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