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功夫在诗外”“人物采写如何抓住其筋骨与血脉”……9月12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研讨教室座无虚席,前来参加学习交流的有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园宣传研习项目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等的宣传部门骨干,聆听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社专家委员会成员、原编辑部副主任刘畅关于人物报道的采写经验分享。

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园宣传骨干研习活动现场。(摄影:彭石榴)
刘畅先后任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和《环球人物》杂志社,是位资深媒体人。她与大家深入交流20多年的采写心得,通过一篇篇具体稿件,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采写实践案例,讲授怎么抓住人物采写的细节;为什么真实和客观如此重要,被视为新闻的生命;如何才能找到连接受访者与读者的共情点,将人物报道写得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近两个小时的经验分享,让现场师生受益匪浅。

《环球人物》记者多次走进大学校园。(摄影:彭石榴)
“刘畅老师的分享并不是单一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故事,让我们领略到人物报道背后那份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智慧。”
“刘老师以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几次失误为引子,将‘新闻真实性’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为‘真实的人、事、形象、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真实客观’四个字的千钧之重。”
“她和我们以往听的课不同,体验感更强,更有温度也更接地气,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为了让采访对象敞开心扉,连采访地点的选择都要精心安排,尽量选择家里、咖啡厅等状态放松的地方,而不仅仅在办公室。”
“特别是她讲述的一个关于采访整形医生的实例,让我深受触动。怎么体现医生的手术刀法娴熟,她一再追问,采访对象讲出了细节:自己的老师要求把头发丝在显微镜下劈成3份,然后用剪刀剪成段,看一分钟能拿镊子捏多少根。我们经常写医生,但不知道怎么体现,这个实例让我终于知道了采访怎么去追问、倾听。”
“刘老师的讲座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新闻实践指导,更激发了我对新闻事业的深刻思考。我将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去记录这个时代,同时不忘关注人性,用文字传递真实与温暖。”
分享活动结束后,宣传骨干和师生们表达了听讲感受和体会。

刘畅讲授人物报道写作技法。(摄影:彭石榴)
刘畅历时8年采访近百位中国近现代名门之后,并参与主编部分书籍。(摄影:彭石榴)
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园宣传骨干研习项目启动于2023年9月,旨在进一步扩充培养校园宣传青年骨干,将有新闻专业背景的青年教工吸纳为日常宣传的有效力量,一方面帮助基层各单位提升新闻宣传的专业策划能力、文稿写作能力、编辑整合能力,另一方面有效补充宣传部采编力量,更好地统筹发挥校园宣传合力,构建更加全面的校园宣传体系。
项目采用培训沙龙形式,秉持互学互鉴的理念,邀请社会主流媒体以及高校媒体资深从业者分享新闻采编经验。培训模式力求创新,不拘一格:以专业讲座、案例分享、学术对谈、小组讨论、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展开课程活动,通过实战性的宣传任务、针对性的选题策划、多样性的交流互动,共同开启一场校园宣传文化研习之旅。
项目运行一年来,已有《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健康报》《医师报》等多家媒体记者、主编走进校园开展交流,项目组成员在校内外媒体平台发稿40多篇。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宣传部策划实施"校园宣传骨干研习项目",希望通过项目推动构建符合校园宣传实际需求的自我成长体系,在更加全面、深入、有效的研习活动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宣传骨干队伍,为北大医学校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助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和文化传播的转型创新。
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园宣传骨干研习项目学期总结会。

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园宣传骨干研习项目学期稿件讲评。

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园宣传骨干研习项目科技创新小组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