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龙腾河端,海韵千年”2024北京西城·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主题沙龙在京举办。
今年是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成功的十周年,专家学者和来自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嘉宾齐聚大运河文化遗产北端点——什刹海畔,共话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活动上,“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正式揭牌并共同发布《大运河文化系统性保护•什刹海宣言》。
西城区委书记孙硕在致辞中表示,要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内涵挖掘,共同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要以运河为媒,深化发展伙伴同盟,促进经济、旅游、民生、生态等多领域的常态化合作;要推动大运河文化扬帆出海,发挥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讲好大运河故事,传播大运河声音,让古老的大运河焕发出时代的新风貌。
西城区和大运河的渊源十分深,,什刹海作为北京老城区最著名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毗邻中轴线,是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北端点,承载着丰富的运河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在运河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用大运河沿线地区丰富翔实的案例,生动阐释了要让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保起来;要让大运河资源美起来;要让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从宏观角度论述运河对人类历史的走向发挥的重要影响,分享了作为“河之端”的西城区在推动运河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因河而美·运河联动圆桌交流”围绕“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保护与活化传承如何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做到有机融”““如何在国际传播中找到大运河的路径和话语体”““大运河文化产业如何促进消费,赋能文旅产业发”““西城区怎样用好大运河北端点 和‘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文化标识, 做好文物保护传承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四个议题展开讨论,受邀嘉宾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做了精彩分享,为大运河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了多元视角。
活动当天,“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揭牌。未来,中心将承担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职能,立足北京西城,联动大运河沿线8省35市,发挥北京作为大运河终点城市的核心作用,形成伙伴联盟,对话全球运河城市,发挥国家级平台示范及引领作用,共谋共创大运河沿线文化繁荣与发展。
活动当天发布了《大运河文化系统性保护·什刹海宣言》。宣言以大运河文化为依托,从保护发展、协同联动、聚焦宣传、创新驱动、汇聚力量五个方面出发,共同守护运河文明。
同时还举办了《新时代大运河风物图》点亮仪式,来自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30余件(套)运河礼物集中亮相,展示了大运河沿线丰富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
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什刹海作为蜿蜒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北端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地理优势,也将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本次活动由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市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指导,并获得大运河沿线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