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铁、打车、吃饭、逛超市……来到中国的一年半时间里,来自萨尔瓦多的留学生郑小爱已经习惯在各种支付场景使用移动支付。
快速、便利、友好——郑小爱用三个词描绘中国的移动支付。“我在支付宝上绑定了Visa卡,扫码就可以支付。”郑小爱说,支付宝新上线的多种语言翻译服务中,包括她的母语西班牙语,进一步提升了她的支付体验。
3月18日,支付宝App从原有中英两种语言服务拓展至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16种语言翻译服务,并能够应用于App内打车、订酒店、预订景点门票、乘坐公交、汇率查询等服务场景。
近段时间,为解决因支付习惯不同带来的部分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不便问题,中国多个部门、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纷纷发力,多措并举推出实招,加快优化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体验。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提出,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同时还提出了“切实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持续优化现金使用环境”“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等具体要求。
基于外籍来华人员在境内生活、旅游期间的支付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外汇局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总体思路,明确境外银行卡受理、移动支付、现钞使用、账户服务等改进措施。
目前,金融机构正加速提升境外银行卡受理水平。工商银行13万户商户外卡POS机均支持五大卡组织外卡消费,80万台POS机具备外卡收单功能;农业银行将加快拓展重点存量商户外卡受理,提升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至90%以上;交通银行力争今年3月底实现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不低于80%,4月中旬覆盖率达到100%。
在优化现金服务方面,全国已有6万多家银行网点支持外币兑换,多家银行在机场、口岸等重点场景布放了外币自助兑换机,支持客户将外币现钞自助兑换为人民币现钞或数字人民币。工商银行表示,去年提供外币兑换服务达往年同期的2.3倍。
同时,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ATM机已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支持外卡取现,不少银行还投放了人民币“零钱包”。光大银行表示,去年11月至今共发放“零钱包”6500余个。
刺绣明信片、北京地图图案茶巾、粉彩图案拼图……北京前门附近一家文化艺术工作坊里,售卖着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光顾。
“我们注意到,一些年纪大的外国顾客习惯刷卡,也有不少年轻顾客喜欢体验新事物,用起移动支付和我们中国人一样‘溜’。”工作坊负责人王京说,从去年至今,外国顾客逐渐多起来,店里每天的外国顾客交易笔数从几笔增加到十几笔。为便利支付,店里同时支持刷卡、扫码、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
近段时间,多家支付机构着力打通境内外支付。支付宝、财付通推出“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支付方案,境外银行卡可绑定支付宝或微信在国内商户消费,同时支持境外电子钱包在国内使用。目前,支付宝和财付通等已经引进了13个境外钱包。
在交易限额方面,支付宝、财付通已将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
此外,在金融管理部门支持下,支付宝简化身份认证、推出小额免认证功能,日均新增绑卡用户增长3倍左右。财付通推出分层核验方案,境外人士仅需提交简单身份信息即可直接绑定外卡,在一定额度以内可在所有民生场景支付。
“下一步,应持续优化外卡受理环境,逐步增加受理外卡的POS机具,推动降低外卡费率、适当让利商户;同时强化法律保障,进一步明确对拒收现金等行为的处罚标准,提高拒收现金行为的违法成本,创造更好的支付结算环境。”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