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年少的梦,像风
自由自在,无惧无忧
每一个人都必定出发于他的少年时
只是很多年之后,蓦然回首
你是否还会记得
那年少时的梦呢?
从“谋女郎”到
史上最年轻的“三金”影后
从“完全不会干”到
“一辈子只干这件事”
从“矿山子弟”
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大管家”
他们在追寻梦想的路上
都有哪些故事?
一起来听↓
“这一秒不行
说不定下一秒就行了”
2021年是周冬雨走上演员之路的第十年。她是青涩的学生静秋,是不羁的“杀马特”女孩周丽娟,是活泼自由的安生,也是隐忍细腻的陈念,这些角色见证了她的成长。
18岁那年,她幸运地被张艺谋导演挖掘,成为万众瞩目的“谋女郎”,出演了《山楂树之恋》,那一年,她拿下了华表奖的“优秀新人女演员奖”。之后,周冬雨顺利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
然而,顶着光环考入大学的她并没有一路顺风顺水,反而陷入了低谷。“大家好像已经把我忘了,没什么戏找我了。”毕业之后,周冬雨变得迷茫,自信心也开始慢慢崩塌。
有一天,《心花路放》的导演宁浩找到她,想让她来演一个小镇里的“杀马特”女孩。“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演好。”就在她摇摆不定的时候,宁浩导演把这个角色给了别人。
这时周冬雨才猛地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应该争取一下?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周冬雨主动给宁浩导演打了电话,问自己还能不能演。“我当时觉得自己的脸可能比城墙还厚。”但也正是这样的“厚脸皮”,让她收获了“周丽娟”这个角色,宁浩导演告诉她,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可能性。
周冬雨坦言,自己也曾迷茫过、沮丧过,但在冥冥之中,总是能够抓住内心一闪而过的想法,坚定地去放大它,努力地去执行它。
此后,周冬雨又一举拿下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和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成为最年轻的“三金”影后。
“这么宝贵的东西,通过我们的手
传承下去,多有意思啊”
李云鹤是敦煌第一位专职修复工匠,六十余年来从未失误过。
回忆起第一次进入莫高窟所见的情景,李云鹤至今仍觉得心疼。“我修的这几个洞,刚开始都属于抢救性的,壁画全都翘起来了。”大门开启后,流动的空气拨弄尘封已久的壁画,干裂的色块如雪花般一片片掉落,“太难过了,看着这么好的壁画就脱落掉。”
当时国内并没有修护壁画或彩塑的专家和现成的经验,李云鹤只能边修边摸索。先小心翼翼地清理壁画上的灰尘,再把黏结剂用针管注射到起甲里面,使得壁画可以贴回去。若是遇到破坏严重的壁画,修复一平米得耗上一周的时间。“真的是像绣花一样地来绣它,一坐就是一整天。”
从23岁进入研究所工作至今,李云鹤已经扎根敦煌65年,见证并参与了4000余平方米的壁画、500多身塑像的修复。如今,李云鹤又动员了自己的儿子、孙子、孙女进入敦煌研究院工作。他说:“文物保护工作是艰苦得很,但是有这么多宝贵的东西,通过我们的手传承下去,你说多有意思啊!”
“宇宙那么大
中国人应该去看看”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直上云霄。在湘西山村,一位13岁的少年抬头眺望卫星划过天际。他就是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的周建平。
2006年,周建平接过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的帅旗。载人航天是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每个系统也都有各自的总设计师,周建平可谓是“总设计师的总设计师”,也是这个系统的“大管家”。而那时,正值舱外航天服是引进还是研制的争论阶段。
如果从俄罗斯引进“海鹰”舱外航天服,从合同签订到产品交付,只需要2年时间。如果自行研发,根据外国的经验,至少要8年。但这时距离“神舟七号”发射的预定时间只剩下不到4年。
但周建平的思路非常明确,出舱活动只是第一步,研制空间实验室、建造空间站才是目标。“中国航天一直秉持着要自主创新、独立自主。无论如何也要用中国的舱外服来完成首次出舱。”
从此,北京唐家岭的航天员中心办公楼灯火长明。于是便有了深深留在我们记忆里的那一幕:2008年,翟志刚身穿着我国自主研发的舱外航天服迈出了太空第一步。他在舱外挥舞着国旗,向指挥室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千百年来,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对飞天的探索。当梦想照进现实,中国人的舱外服也被赋予了“飞天”的名字。
从“神舟一号”发射到中国人首飞太空,从自主研发“飞天”舱外服到“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迈向星辰大海的征程,周建平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起走过了近30年。
那些年少时的梦想
有些可能已经实现
有些也许被遗忘在记忆的角落
但不论梦想如何更迭
它都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光
是让自己执着去追、勇敢去搏的力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