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1年12月4日北京《晨报副刊》
一百年前的1921年12月4日,北京《晨报副刊》刊出了连载小说《阿Q正传》第一章,署名巴人。分章连载,每周或隔周刊登一次,至1922年2月12日刊登完毕。自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最知名的典型人物阿Q诞生了。
《阿Q正传》一段一段陆续发表的时候,有许多人都栗栗危惧,恐怕要骂到他的头上。有人跟朋友说,昨日《阿Q正传》上某一段仿佛就是骂他自己。因此便猜疑《阿Q正传》是某人作的,何以呢?因为只有某人知道他这一段私事……从此疑神疑鬼,凡是《阿Q正传》中所骂的,都以为就是他的阴私;凡是与登载《阿Q正传》的报纸有关系的投稿人,都不免做了他所认为《阿Q正传》的作者的嫌疑犯!等到打听出来《阿Q正传》的作者原来是周树人,即鲁迅的时候,才知道他和作者素不相识,因此,恍然自悟,又逢人声明说不是骂他。看来阿Q一诞生,就引起人们的自我联想。
其实,鲁迅生前说得很清楚。他1934年11月25日在《答〈戏〉周刊编者信》中总结自己的创作初衷时说:“我的方法是在使读者摸不着在写自己以外的谁,一下子就推诿掉,变成旁观者,而疑心到像是写自己,又像是写一切人,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所谓“开出反省的道路”,实质上就是设法把自己的作品化作引导读者反省的镜像,使读者从这面镜子中照出自己的面目,以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本能的人”升华为“自觉的人”。
一百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阿Q正传》实现了鲁迅的创作本意。经过百年来的反复争论、体味,中华民族开始逐步领悟他的本意,逐渐以阿Q为镜像反省自身,提升境界。在世界上,《阿Q正传》也很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1926年翻译到法国后,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一看到就说:“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Q,我永远忘不了阿Q那副苦恼的面孔。”随后被译介到俄、日、美等十多个国家,至今已有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像《阿Q正传》那样在世界文学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也没有任何一个典型人物,像阿Q那样不仅在国内遍为人知,而且跻身于世界文学典型画廊。《阿Q正传》被收入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英语企鹅经典文库。很多次世界文学名著的评选,《阿Q正传》都当之无愧地榜上有名。最近BBC评出77部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名著,中国有三部:《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阿Q正传》。评上的所有著作都是长篇巨著,只有《阿Q正传》是薄薄的中篇。能与那些厚厚的巨作并列,应该说是难度更大的。《阿Q正传》这部鲁迅最主要的作品,的确是不朽的世界名著和传世经典。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阿Q相”和精神胜利法依然“不存在而又到处存在的”。《阿Q正传》时刻是我们的镜像和警钟!令国人惊醒、深省!我们为中华民族能出现鲁迅这样的伟大作家、《阿Q正传》这样的伟大作品而感到无比自豪!
作家毕飞宇说:“我们都知道,阿Q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性格特征,或者说特异功能,那就是‘精神胜利法’。这是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所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老实说,鲁迅的伟大是他完成了‘精神胜利法’的命名”与性格的艺术确立。
我认为:毕飞宇对鲁迅和《阿Q正传》的这段评价,是百年来阿Q研究史上非常中肯的论说。
鲁迅为什么伟大,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呢?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完成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精神镜像,有益于人们“开出反省的道路”,推动国民性的改造。他1907年弃医从文就是立志以文艺为武器改变人的精神,开始深刻地研究中国人的精神机制,并在早期论文《文化偏至论》道出了中国人易于陷入精神胜利的原因:“屹然出中央而无校雠,则其益自尊大,宝自有而傲睨万物”;四外国家“其蠢蠢于四方者,胥蕞尔小蛮夷耳,厥种之所创成,无一足为中国法”。这种惟我独尊、鄙夷四方的观念在中国人头脑中充斥了几千年,降至近代,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正如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所指出的:“清王朝的声威……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然而在致命的打击面前,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却拒绝正视现实,承认失败,以总结教训,重振国风,反而文过饰非,“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靠虚假的精神胜利来麻醉自己和国民的灵魂。对中国人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如佛教所主张的来个“狮子吼”,大喝一声,使之猛醒,实现精神的自觉。
鲁迅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正是承担起这样的重任。
他在青年时代所写的早期论文《摩罗诗力说》中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的到来,企盼中国人的精神觉醒,并提出这样一段至理名言: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
其意是:首先在于审视自己,也必须了解他人,相互比较周全合宜,才能产生自觉。
先祖们在古希腊神庙上镌刻着一句对后人的提醒,“认识你自己!”一个人需要通过精神反思认识自我和世界,一个国家、民族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家,不断进行精神反思使自己的祖国保持正确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清醒理智。阿Q精神胜利法从根本上说,就是写出了人易于悖于客观现实,遇到挫折时常退回内心寻求假想的精神胜利的弱点。鲁迅终生奋斗的目标,就是以文学为武器启悟“偏不肯研究自己”的中国人正确地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他深入到人的精神机制中去,进行了长期深邃的研究,又细致观察了生活原型阿贵,才总结出“精神上的胜利法”这一命名,塑造出阿Q这一表现这种精神弱点的典型形象,成为深刻反思中国人精神的伟大思想家。促使中国人在正确的认识中由“本能的人”“蒙昧的人”升华为“自觉的人”“智慧的人”,实现从青年时代就树立起的“立人”理想。他最主要的著作《阿Q正传》,最为集中、最为充分、最为艺术地体现了这一用意。可以说,不读懂阿Q,就不可能理解鲁迅。
把《阿Q正传》当作民族的“枕边书”,常读常悟,不断从中反省自我,提高境界,当是对“民族魂”鲁迅的最好纪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