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全媒矩阵 > 特别策划

立春要“咬春”,“咬”的是什么?

2022-02-04 08:00:00 来源:环球人物网
大号 中号 小号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等。立春中的“立”有“开始”之意,“春”则代表着温暖、生长。因而,立春在传统观念中有着吉祥的涵义,人们会通过“打春牛”“剪春胜”“咬春”等习俗来庆祝这一天。
其中,“咬春”指在立春这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是为防病,也为迎春、庆春。
那么,“咬春”具体“咬”的是哪些食物呢?分别又有何寓意?
“咬春”习俗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是萝卜。明代《酌中志》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说的便是这件事。在万物生发的春季,吃点水汪汪的萝卜,既能够消食防病,也含有“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的吉祥寓意。
在萝卜之外,享用春盘也是立春的一种传统食俗。春盘,即是将烙好的春饼与切好的蔬菜码放在一个盘中,待卷起食用。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早在唐代,人们便已经开始在立春时节摆春盘、吃春饼了。
至于春盘的来源,有些学者认为同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五辛盘有一定联系。五辛盘,是将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等五种辛香之物拼在一起吃,意在散发五脏之气。后来,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汇为一盘,便成为了春盘,寓意也转变为生发迎春。
春盘的吃法固定,但食材搭配却大有发挥空间。从基本的生菜、萝卜丝等蔬菜组合,到极其奢华的“翠缕红丝、金鸡玉燕”,都能成为其中食材。同时,吃春饼也十分有讲究。吃的时候要先咬在嘴里,咬三到五秒后再吃,以此寓意着留住百花齐放的春天,留住春耕时间。
综合来源:中国天气网、新京报、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邱小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