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张晨曦
编辑丨李佩蔺 蔡晓慧
“‘......长保!长保!’面对为保护自己而壮烈牺牲的胡长保,毛主席掩面哭泣......”7月11日,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建政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元林动情地讲起烈士胡长保的故事,“他是毛主席的警卫员里面唯一一个为掩护毛主席而牺牲的。”纪念广场里,胡长保雕像下方簇簇鲜花,安静地诉说着人们对他的哀思和怀念。
胡长保曾在荥经有过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他在荥经家喻户晓?
恰逢建党100周年之际,记者走近这片革命领袖停歇过的土地,寻找那个和荥经溶为一体的雄魂。
他用肉身作盾 保卫毛主席
道路两旁,鲜艳的国旗随风飘动。如今的建政村,树林阴翳、景色秀丽,但地势依旧崎岖,很难想象当年红军是如何迎着满途荆棘开辟出前进道路。
时间回到1935年,长征途中,中央红军路经四川省荥经县三合乡茶合岗,几架敌机飞临上空。突然,一架敌机俯冲过来,随即发出了刺耳的啸叫声。投弹了!红军们避闪不及,场面混乱。一颗炸弹落在了毛泽东身边。“主席有危险”,胡长保腾空而起,扑向毛泽东。那一瞬间,胡长保以肉身作盾,用生命保卫了中国革命领袖。
“主席,你要多保重.......”
“祝革命胜利!”
说完,胡长保便重重地倒在毛主席的怀里。时年23岁的胡长保就此长眠于有“清风雅雨”之称的荥经县。
胡长保牺牲以后,由于行程紧急,遗体被带到生基湾古墓旁掩埋。1990年11月,荥经县政府将其遗骸从三合乡建政村迁葬至荥经县烈士陵园。胡长保这个名字开始逐渐为后人知晓。
为了纪念胡长保,荥经县建起胡长保烈士纪念馆、胡长保纪念广场。
在建政村的胡长保纪念广场,记者见到了刚刚忙完工作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元林。“这里是胡长保烈士最初的埋骨之处,所以我们村在这里建立一个胡长保纪念广场,告慰先辈。”
胡长保纪念广场
刘元林说,有很多老人会带着子孙到胡长保纪念广场来忆苦思甜,给他们讲述胡长保的英勇事迹和红军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今年建党一百年,有很多单位都到这边来开展党建活动,重走长征路,在胡长保雕像面前重温入党誓词,让我们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十多年过去了,这个牺牲在荥经的红军战士,已经深深地烙印进了当地人的心中。
他的革命精神 在荥经薪火相传
明媚的阳光穿过苍劲松柏,胡长保的雕像眺望着山下的县城。没有了弥漫硝烟、炮火轰鸣,当年红军长征之路已开辟为农田,村民们在田地里耕作、小憩,还时不时招呼笔者到家里坐坐。在胡长保革命精神的影响下,建政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脱贫之路。

奔赴工作岗位的刘元林(左一)
“以前这里靠花岗石发展,现在这种资源耗尽了,而且国家封山育林,林木资源的利用也有限,要发展很困难。但是好在我们分析情况、制定计划,积极地克服了困难。“刘元林介绍说,现在在集体经济下发展了蔬菜和茶叶种植以及红色文化旅游等产业,相信村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刘元林在描述建政村建设成果时,语气里充满了欣慰和自豪。刘元林说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例如:要扩大自产茶的销售市场,开发建政村附近的自然景观等。“辛苦确实是辛苦,但是这是我的工作啊,好比说胡长保的工作是保护毛主席,我的工作就是为建政村搞建设,都要努力完成工作,要发扬胡长保的精神,要奉献嘛”。
刘元林这样的奉献精神同样在胡长保小学日夜闪耀。
胡长保小学
“我们学校很注重对胡长保烈士的纪念和对他的精神的宣扬,希望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能够继承胡长保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胡长保小学的副校长刘玉说道,“‘5.12’地震的时候,没有一个老师自己逃跑,全是冲到自己的班级组织疏散,我觉得不仅是职业道德驱使我们这样做,还因为我们一直受胡长保大无畏和奉献精神的熏陶,当灾难发生时我们就会冲在前面。这算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吧。”
胡长保小学内胡长保烈士的雕像
操场旁屹立着胡长保的雕像,稚嫩的童声诉说着对烈士的尊敬和感激。恍惚间,仿若胡长保也正注视着孩子们学习成长。胡长保的精神,如同一粒粒红色的种子撒进孩子们的心间,融进了荥经人民的血液。
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胡长保英年牺牲,留下的东西并不多,但是人民会永远记得这个舍生取义的英雄。时代在变,“长征精神”不变。胡长保用生命谱写的壮丽诗篇,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