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一行65年了,
真实的生活不像
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
1985年12月2日凌晨,美国康涅狄格州新米尔福德镇,65岁的退休卡车司机埃弗雷特·卡尔在家中被残忍杀害。经过近4年的调查取证,最终,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在案发现场发现的一条“带血毛巾”,成为检方指控两名嫌疑人的主要依据。
然而,因为毛巾上的血迹“失踪”,该案在2020年被推翻,两名“凶手”在坐牢30多年后被无罪释放。2023年7月21日,美国法官裁定,李昌钰在该案中“捏造证据”,需要负法律责任。
一时间舆论哗然。素有“华人神探”之称的李昌钰,在业内有口皆碑,这次裁定或将成为他65年从业生涯中少有的“污点”。
《环球人物》记者联系到李昌钰的夫人蒋霞萍,被告知李昌钰目前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一切安好,谢绝采访。蒋霞萍给记者发来的一段拍摄于当地时间7月24日的视频显示,85岁的李昌钰正率领培训团队在当地一家消防局参观,看起来精神矍铄如常。7月26日,李昌钰正式对外回应称,“对定罪责任裁决感到失望”,并表示他已经找到了当年放置在毛巾证据袋上的证据标签副本,可以证明自己“并没有伪造证据”。
李昌钰当年卷入的到底是一起什么样的案件?
流浪少年被锁定
按新米尔福德镇警方的说法,卡尔被杀现场是他们见过的“最血腥的犯罪现场之一”。
身穿背心和短裤的卡尔倒在家中门厅的走廊里,鲜血淌了一地,从墙角到天花板也都被溅满了血迹。到达现场的警察不得不用木板搭起一个斜坡,才能接近尸体。经法医鉴定,卡尔全身被刺27刀,颈部有一道约13厘米深的伤口,颈静脉被切断,头部受到7次重击。
·案发现场血迹四溅。
案发时间在凌晨1点左右。卡尔的女儿凌晨4点和朋友聚会结束回到家,发现这恐怖的一幕后报了警。
警方随后在死者卧室的抽屉上发现了血迹。抽屉里有一双血迹斑斑的袜子,和一个沾着血迹的雪茄盒,表明凶手在行凶后曾在房间里翻箱倒柜。据报告,录像机、珠宝、几卷硬币和一些衣服失踪了。
卡尔的两位邻居对警方表示,在谋杀发生当晚,他们曾听到附近有一辆汽车驶过,“发出非常刺耳的声音”。车子停了约半小时后才离开。但两位邻居并没有亲眼看到这辆车,也没有听到汽车开门或关门的声音。负责此案的警探安德鲁·奥西夫认定,这是一起“入室盗窃杀人案”。
很快,两名流浪青年——时年18岁的瑞奇·伯奇和17岁的肖恩·亨宁被确定为犯罪嫌疑人。
两人被锁定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是问题青年,吸毒成瘾,有入室盗窃前科,居无定所,就睡在一辆偷来的别克汽车中。那辆车的消音器坏了,导致车子在行驶过程中会发出巨大的噪音,似乎与邻居听到的声音相符。而就在案发前一天,伯奇和亨宁刚从毒贩那里购买了可卡因。
·两名嫌犯狱中照片。左为亨宁,右为伯奇。
据伯奇供述,他们开着这辆别克车参与过多起入室盗窃案,并曾因此被捕。但对于卡尔的死,两人矢口否认。
警方对两人仔细搜身,也检查了他们的汽车,没有发现死者的血液、毛发或DNA。案发现场发现的头发和40多个指纹,都是被害人以及家属的,与两人并不匹配。
·当年的案发现场附近。
虽然没有任何直接的物证或人证能将伯奇和亨宁与谋杀案联系起来,但是警方在审讯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警方第一次给亨宁看受害者卡尔的照片时,亨宁无意中说出卡尔身上的文身,这在照片中并没有体现。亨宁辩称,他在镇上见到过卡尔。而且,亨宁还说出了一些警方自认为没有对外曝光过的案件细节。
此后,亨宁的奶奶米尔德里德的证词,让警方认为离真相更近了一步。
据米尔德里德称,亨宁刚被捕后不久,曾用监狱电话打给她。电话里,亨宁沮丧地说,他参与了一起入室盗窃案,导致一名男子和一条狗被杀,但他不是凶手。尽管受害者卡尔家并没有狗,但这通电话仍让警方认定亨宁有重大嫌疑。
由于关键证据缺失,警方的指控只能依赖于亨宁奶奶和受害者邻居们的证词,案件调查一度陷入僵局。
一条“血毛巾”
李昌钰当时是康涅狄格州警局刑事鉴识实验室主任。案发当天一大早,他到达现场,协助警方寻找指纹、足迹和凶器。
为何如此血腥的犯罪现场,却没有留下嫌疑人的任何痕迹?
李昌钰解释称,受害者和凶手之间显然发生了暴力争斗,但从走廊上的血迹分布规律来看,大部分血迹是“未被阻挡过”“不间断”的,这意味着并没有太多血喷溅到凶手身上。但他同时也表示,不排除凶手身上可能会有少量血迹,“我的观点是‘可能’”。
多次搜查现场之后,李昌钰找到了一个日后被认为是决定性“证据”的物品——一条“血毛巾”。他在受害者家中楼上的一间浴室中发现了这条沾有污渍的毛巾。经过多次检测,污渍被证实“有血迹化学反应”。
·李昌钰自称在案发现场发现了“带血毛巾”。
1989年,李昌钰出庭作证,表示在案发现场发现的一条毛巾“有血迹化学反应”。检方以此为突破口,向陪审团主张,伯奇和亨宁很可能就是用这条毛巾擦拭干净了身上的血迹。
这一物证加上其他证人的证言,构成了对被告不利的举证。伯奇和亨宁最终被判谋杀罪成立,刑期分别为50年和55年。
·美国媒体当年报道称,李昌钰协助警方将两名嫌疑人送入监狱。
两人入狱后一直在喊冤,伯奇还多次给福克斯电视台写信,呼吁重审当年案件,但都没有成功。
·伯奇在狱中写给福克斯电视台的“喊冤”信件。
2008年,伯奇和亨宁在一次上诉中,申请借助最新的基因检测手段,给当年的关键证物——“血毛巾”重新检测。检测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那条毛巾上沾有的并非血迹,而是某种无机物质。
此后十几年中,在律师的帮助下,伯奇和亨宁一直为翻案做准备。
2019年,美国康涅狄格州高等法院推翻两人的定罪,称因伯奇和亨宁的衣服上和车里都没有发现血迹,犯罪现场发现的DNA、头发、指纹等也没有一项与二人相符,法官下令重审此案。
由此,伯奇在服刑30多年后得以释放。亨宁则比他早一年就因针对青少年犯罪的新规定而获得缓刑。
·2020年7月,被无罪释放的伯奇(左)和亨宁(右)身穿写着“我是无辜的”“我没有做”的T恤,出现在法院门口。
2020年,伯奇和亨宁的定罪被正式撤销。随后,两人向联邦法院提起“错误定罪诉讼”,将李昌钰、8名警方调查人员以及新米尔福德镇都列入被告。
起诉书中称, “为了有合理逮捕的理由,在缺乏物证的情况下,警方制造了证据”,并称由于李昌钰提供了“判断错误”的证词,剥夺了他们受到公正审判的机会。
2023年7月21日的裁决中,法官维克托·博尔登判定李昌钰“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支持他当年的证词,“除了声明他进行了测试外,记录中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当时进行了血迹测试。而20多年后的检测结果显示,毛巾上并没有血液存在。”
接下来,陪审团将在听证会上决定赔偿金额,李昌钰可能面临高达几千万美元的赔偿金。
“第一次为自己辩护”
作为全球著名的“华裔神探”,李昌钰一生参与调查了8000多起案件,包括棒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性关系的DNA鉴定,以及“9·11”遇难者DNA识别。
·1995年,李昌钰(右)在调查辛普森杀人案。
正因为李昌钰的名气和权威性,让针对他“捏造证据”的裁定看起来不可思议。
李昌钰当地时间7月26日回应质疑称,当年作为实验室主任的他参与此案,只负责检测鉴定物证,并不负责破案,照相及相关记录均由警方负责。如今,30多年过去,曾经的证人包括亨宁的奶奶以及受害者的邻居们,都已经不在人世,唯一的物证成为争议焦点。
关于那条“带血的毛巾”,他称自己做了所有该做的检测,并坚决捍卫全部的检测结果。他还从手头案件资料中,找到了38年前放置在毛巾证据袋上的证据标签的副本。“证据标签清楚地表明,在康州州警和实验室人员到达现场时,在浴室毛巾上发现了类似血迹的污渍。这是明确和直接的证据,证明这条毛巾已在1985年12月2号晚23点05分被取证,封存在物证袋, 放在物证室,也证明我并没有伪造证据。”
·李昌钰提供的毛巾证据袋上的证据标签副本。
针对毛巾上无故“消失”的血迹,李昌钰则解释,存放在警局普通物证室的毛巾,20多年后再化验沒有找到血迹,并不代表案发时沒有化验,“毛巾在物证室内保存了20多年,自然会发生生物降解、分解或变性” 。
·李昌钰提供的照片复印版本。
在李昌钰的从业生涯中,从来没被人指控有任何不当行为或故意作伪证。“这是我必须为自己辩护的第一桩案件,”李昌钰此前在回复朋友的信息时说,“我在这一行已经65年了,真实的生活不像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鉴识人员从调查到逮捕到起诉判刑都要负责,我看到太多办案警察和鉴识人员承受压力、遭到攻击,我现在的心态已经很平静。”
李昌钰认为,或许是自己树大招风,或许是在如今美国华裔经常无端遭受攻击的大环境下,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将他扳倒。“我的原则就是让证据说话,在纸上跟他们打笔战,非常困难。”
在蒋霞萍发给记者的视频中,她引用了一句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凌 云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