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习近平外交思想与‘身边的国际社会’理论研讨会”在北京舒勇美术馆召开。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有关省市代表,相关领域专家、媒体代表和“身边的国际社会”代表80余人围绕“身边的国际社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身边的国际社会”的丰富内涵、主要特征和实践路径,“身边的国际社会”在地方外事工作中的实践和做法深入交流研讨。
中央外办外管局、中联部研究室、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全国对外友协办公厅有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等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中联部原副部长艾平、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建国作总结发言。天津市外办主任栾建章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作会议总结。天津市对外友协副会长黄春艳主持会议。
研讨会现场。
栾建章表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深入研究习近平外交思想与“身边的国际社会”的关系,研讨“身边的国际社会”的丰富内涵、主要特征和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身边的国际社会”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统一,顺应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搭建了中国与世界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是送上门来的外事工作,是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理论阐释、宣传推广和实践创新,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身边的国际社会”工作。
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栾建章说:“‘身边国际社会’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工作观念的重要转变,给我们一种方向感和使命感。哪怕是很小的、看上去很普通的工作,有了这种理念的转变,其过程和结果就会变得很不一样。任何一个在中国的外国人都是国际社会的代表,也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服务好、调动好、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你会发现我们的交往空间非常大。”
天津市外办主任栾建章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侯欣颖 摄)
作为长期关注和从事对外传播工作的媒体,《环球人物》杂志一直高度关注“身边的国际社会”,报道过众多在华外国友人。环球人物杂志社总编辑赵强在发言中说:“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身边国际社会’的关注、交流和传播,同外事部门一起,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出应有的贡献。”(
点击阅读赵强发言《国际社会,就在身边》)
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建国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提出“身边的国际社会”这一概念,顺应了时代的需要。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快速发展,民间外交舞台的空间越来越大。通过“身边的国际社会”,我们能塑造一个真切的中国形象。
与会专家认为,“身边的国际社会”这一概念有鲜明的标识性、原创性和引领性,接地气、听得懂、记得住、受欢迎。做好“身边的国际社会”的工作,要既讲温度、又讲尺度,既锚定大目标、又设定小目标,既要聚焦物理空间的“身边的国际社会”加强交流互动,又要围绕网络空间的“身边的国际社会”做好国际传播。
5名“身边的国际社会”代表分享了在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感悟、经历和体会。旅居天津30年的澳大利亚友人皮安睿献血270多次。他说:“我是熊猫血,这样做是应该的。在天津,无论政府还是社区、街头的中国人都很热心,我感觉天津就是我家,天津人是我的兄弟姐妹。”
栾建章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方面,“身边的国际社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国际传播方面,还是在稳经济、稳外资方面,做好这一部分人的工作至关重要。以天津茱莉亚学院为例,该学院促进民间人文交流,能够对整个中美关系氛围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他表示,要把身边的外国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为他们服好务,帮助他们更全面地感知和了解中国。当他们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讲出来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传播中国形象。
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市代表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在论坛上分享了做“身边的国际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研讨会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天津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北京舒勇美术馆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