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环球原创

“宝芳书记”的“丽影”

2023-04-22 16:00:00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李佩蔺
大号 中号 小号
“宝芳书记”的“丽影”
· 张宝芳生前资料
  “我这一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起来,请让我为居民再多办一件事!”病床前,张宝芳向医生请求道。
  片刻,她又一次出现在老旧居民楼的改造现场。
  那天下午,她倒在了牵挂半生的竹竿巷,生命永远定格在53岁。
  最后一刻,她还记挂着老小区改造
  检查报告单下来了。
  2022年5月14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某医院,医生要求竹竿巷社区原党委书记张宝芳立即住院:“她是木头人吗?血小板只有8个了,正常人撑不到现在。”
  急促的电话声响起,“宝芳书记,芙蓉街雨污分流改造把我们小区的下水管道截死了,您快过来看看吧!”
  顾不上病情,张宝芳挂断电话,便匆匆赶往太白小区改造的施工现场,盯着施工方接通下水管道。“宝芳!宝芳书记!”周遭居民一声惊呼,张宝芳倒了下去。
  短暂的11个日夜里,她的病情急速恶化。
  弥留之际,她交代同事一定盯好改造工程,要把居民的事当自家事。
  “这辈子,我无怨无悔!”“我走后为我戴上党徽,盖上党旗,如果有来生,我还跟党走,为群众服务。”留下这些话,张宝芳再没有醒来。
  就在张宝芳去世前几天,丈夫马爱民还心疼地责怪她:“要不是劝着你来看病,你都不来,干了一辈子,你还没干够吗?”为了劝张宝芳多休息,两口子没少拌嘴。
  对于妈妈的忙碌,有时张宝芳的小女儿也忍不住抱怨:“你是别人的妈妈,不是我的妈妈。”
“宝芳书记”的“丽影”
· 张宝芳大女儿张宁(图右)工作照
  大女儿张宁就在相邻社区工作,但两人一年到头,见面次数却没超过10次。
  生前,张宝芳常说:“作为一个社区书记,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但是作为一个母亲,我对孩子亏欠的太多......每次听完孩子对我的评价,我心里都酸酸的,很不是滋味。”不过,每当看到居民期盼的眼神,听到一声声亲切的“宝芳”,她的身上又充满了干劲,心里比蜜还要甜。
  流水潺潺,落日余晖洒进竹竿巷,居民、同事们讲起“宝芳书记”的故事,仿佛她还在身边,从未走远。
  “铜头铁嘴飞毛腿”,大家愿意跟着她
  过去,竹竿巷是城市中心典型的老旧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困难群众多、管理服务难度大。
  “我要彻底改变竹竿巷社区的落后面貌,让群众过上舒心舒适的生活,让竹竿巷社区一天天好起来!”2011年,已在基层工作8年的张宝芳,当选竹竿巷社区党委书记,立下铮铮誓言。
  上任后,张宝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年代已久的太白小区通暖气。为此,她挨个敲门征求意见,来回跑了十几趟,终于争取到了增建加热站项目。
  “噪音大又遮阳,要在我楼前建加热站,先从我身上挖下去!”动工当天,一位老人躺进了挖斗下的基坑里。张宝芳拿来第三方机构的评估结果,老人却无动于衷。
  没了辙的张宝芳,忍不住哭了起来:“咱小区1300多户居民多半是老年人,年年过冬都挨冻,今年供不上暖,我张宝芳就是竹竿巷的罪人!”闹哄哄的人群静了下来,老人也在搀扶下晃晃悠悠地起身。
  那年冬天,太白小区的居民用上了暖气:“十来年想都不敢想的事,居然在宝芳这里干成了。”
  社区事务敢“碰硬”,凭的是一杆公平秤。
  社区空地长期被个人占用经营娱乐项目,她摸排走访查资料,又请来老居民坐镇:“这块地姓公,你想私吞,全体居民不答应!”
“宝芳书记”的“丽影”
· 张宝芳生前资料
  张宝芳心里有本账,社区各个角落的情况,她都记在心上。修路、修灯、清理卫生死角、改造下水道、拆除乱搭乱建、建社区民族文化广场......桩桩件件,都让居民们为她拍手叫好。
  渐渐地,大伙儿都亲切地称她为“宝芳”“宝芳书记”,愿意把心里话讲给她听,竹竿巷社区的居民说事厅常常充满着欢声笑语。
  张宝芳随身携带的工作本上,记录了1000多个电话,就这样,她成了大家伙身边24小时的“接线员”。
  19年,6900多个日夜,张宝芳随叫随到,随到随办的行事风格,也让她有了个“铜头铁嘴飞毛腿”的绰号。
  她就像一阵风,带走了群众的烦恼,又像一团火,留下阵阵温暖。
  为群众服务,是她最深沉的誓言
  在困难群众张俊峰眼里,“宝芳书记”那件不合身的白衬衣,却衬出她最美的样子。
  张俊峰一家5口人,挤在50平米的小房子,2个是下岗职工,2个没有经济来源,儿子患有重病,日子过得紧巴巴。得知此事的张宝芳安排张俊峰夫妻在社区做保洁,为其子申请了低保和保障房,还不时提着日用品去看望。
  后来,张俊峰不解张宝芳为何每次都穿同一件白衬衣。“嗨,这件衣服是拿我爱人的衬衫改的,别看它不值钱,可是进过人民大会堂的。”看着这件旧衬衣,又看了看张宝芳送来的日用品,张俊峰的心里有些酸酸的。
“宝芳书记”的“丽影”
· 张宝芳生前资料
  在竹竿巷60多位空巢独居老人的心里,“宝芳”就是他们的“亲闺女”。
  社区里的王大爷身体不好、无依无靠,她便联系了医院免费治疗,又根据政策将其送到福利中心集中赡养,解决其终身养老问题。
  独居老人、残疾人“洗衣难”,她又通过多方协调,在社区设立任城区首家“爱心洗衣房”。“孩子不在身边,衣服也洗不动了,自家孩子没想到的事,咱社区都给想着呢,真是比俺闺女还亲。”每回收到晾晒干净的衣物,70多岁的史福云都会激动地拉起“宝芳”的手。
  好的带头人,应该带好一班人。在任期间,张宝芳带领社区“两委”班子,凝聚多方力量,探索出“微诉求、微心愿、微循环、微公益、微智能”社区治理模式,居民的需求建议“件件有回音”,社区的建设管理“事事有落实”。渐渐地,这个落后的社区,摇身一变成了全区排名第一的“明星”社区。
  2018年,张宝芳被评为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2020年,竹竿巷社区“党建统领推进社区精细化治理”被列入全省改革攻坚教学案例。
  2021年,竹竿巷社区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张宝芳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
“宝芳书记”的“丽影”
· 张宝芳生前资料
  张宝芳上任那天的誓言犹绕耳畔,她的“社区梦”实现了,居民们的“幸福梦”也实现了。
  在施工现场、居民说事厅,“宝芳书记”的“丽影”似乎仍在眼前。在竹竿巷的公园、健身广场,“宝芳书记”嘹亮而亲切的宣讲声,犹在心田。
  张宝芳走了,但她好像又没走。
  2022年夏,济宁全市掀起了向张宝芳同志学习的热潮,推动张宝芳精神赓续传承。
  竹竿巷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吴薛说:“她坚定信念守初心的政治品格,一身正气讲公心的优秀品质,无私奉献有爱心的服务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和精神丰碑。”
  西大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南慧丽也说:“她用一种从不间断的坚持执着和始终如一的工作激情,在自己的平凡人生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担当起社会责任,担负起历史使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歌颂与学习。”
  2023年1月,张宝芳的大女儿张宁当选为竹竿巷社区党委书记。在张宁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母亲生前挂念的竹竿巷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终于顺利完工。
  有时,张宁会翻起母亲在竹竿巷工作时的本子。抚摸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张宁突然明白,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平庸里了却一生,也可以在生命的尽头仍永绽芳华。
  新的一天,朝阳洒下,张宁的身影在竹竿巷穿梭,接过母亲的“担子”,她正写下自己的芳华。
责任编辑:邱小宸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