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环球原创

2023外贸抢单忙,中国“赶海人” 准备好了吗?

2022-12-15 16:31:28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微信
大号 中号 小号

最近,有两件事挺振奋人心。

一件是多地组团包机出海“抢订单”,全网刷屏;另一件是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简称数贸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世界目光。前者是“走出去”,后者是“请进来”,虽然形式不同,却释放了同样的信号:全力拼经济!

从传统贸易到数字贸易,中国外贸人正奋力前行,准备着迎接下一个春天。


“拼经济”离不开“稳外贸”

“预计将会达成1000亿元以上的签约。”这是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胡真舫在数贸会上的预测。

12月11日,主题为“数字贸易 商通全球”的数贸会在浙江杭州开幕。为期4天的活动吸引了境内外800余家数字贸易企业参展,集中呈现了全球数字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新成果、新动向。这场盛会,无疑为中国数字外贸企业出海又打了一剂“强心针”。

就在不久前,浙江省“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启动,政企联手组团去海外招商,此举被外界视为“拼经济”的信号。其实放眼望去,不止浙江,四川、广东、江苏、福建……“出海抢订单”“全力拼经济”正成为不少地方的一致行动。

在“出海”成为热词的当下,外贸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妨先来看一组数字: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21.4%。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外贸仍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前10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34.62万亿元,同比增长9.5%。

可以说,外贸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也可以说,“拼经济”离不开“稳外贸”。

在数字化浪潮下,新兴技术和工具的发展降低了外贸行业的专业化门槛,为外贸行业注入了新动能。一大批过去不会做、做不起、不能做的中小企业,如今反而通过用好一根网线,成为“赶海”舞台上的生力军。尤其今年以来,去海外广撒网、批量开店、数字经营,已成为这批“中国微型跨国企业”的新常态。

谁是新一代的“赶海人”?据数贸会参展企业万里汇(WorldFirst)公布的中国微型跨国企业调研显示:他们员工数最少2个人,最多不过数百人,都善用互联网和新服务,经营的海外市场越来越多。2021年,平均每个微型跨国企业出海经营3.5个海外市场,到2022年这一数据已增至6.5个。

他们八成以上都受过大学教育, 52%是“90后”,44%的人经历了跨境电商这三年的“过山车”行情。他们不仅学会了用数字科技快速应对各种变化,更意识到:价格战不是制胜之道,只有拼技术、拼品牌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虽然在“赶海”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俄乌冲突、原材料涨价、海运受阻等多重困难,但这些新兴“赶海人”,背靠中国供应链和中国数字解决方案,源源不断地把中国好货卖到全世界。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1.44万亿元,增长24.5%。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贸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的重要渠道,是贸易方式创新的重要趋势,也是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空间的贸易新业态。

在首届数贸会上,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局长吴政平就表示,我国已成为数字贸易大国,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数字贸易作为贸易新形态,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贸易增长注入了新动能,正成为我国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新引擎”。


老外贸人的“破茧重生”

“我父亲曾说过,人总会穿衣服穿鞋,这个市场永远都会有需求。正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我才选择了做鞋服外贸。”

许开发深耕外贸20年。这些年,他亲历了传统鞋类品牌外贸的破茧重生。

他是福建泉州人。众所周知,泉州作为中国通关要塞的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以前,当地一直洋溢着浓厚的外贸氛围。

大学时,许开发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顺理成章进入一家外贸企业。后来,他又从零做起,自己创办了一家从事鞋服外贸的公司。六年前,他下定决心转型做数字外贸,带领团队让公司从亏损 200 万元,到年销 5000 万元。

“科技发展这么快速,如何能借助数字化的产品和工具,帮助传统鞋类外贸获得更多利润?”当跨境生意越做越大,他急切地需要升级自己的数字生意经。

2019年2月,许开发已经开始了他的数字外贸摸索,而同时间蚂蚁集团收购了英国老牌跨境收款品牌万里汇。三年来,万里汇服务这些中小外贸商家出海远航,让他们绕过风高浪急的各种挑战。

2020年疫情以来,许开发都是通过万里汇外贸 B2B 产品来收款和结汇。在许开发看来,一款跨境收款产品一定要具备“资金分流”“好的牌价”“不影响正常退税”等功能。许开发解释说:“13%的退税对外贸行业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所以基本上都会要求上游工厂开票进行退税,我们公司50%以上的订单都是以自营抬头、通过一般贸易方式出口。”

据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发布的2021年度《科技赋能亚太数字贸易》报告调研显示:在RCEP地区中日韩跨境电商卖家里,增长最快的跨境收款工具是万里汇,占有率超过四成。

一款好的跨境金融服务工具,今天为什么这么受外贸人的欢迎?

实际上,对外贸小微企业来说,“生命线”就是:货卖得出去、钱收得回来。

作为在2021年《跨境支付机构TOP20强排行榜》上的第一名,万里汇覆盖的币种超50种,小微企业可免费在线上开通单币种、多币种账户,享受零门槛的收付款服务,不再为国际收付款烦恼。

通过万里汇这样的全球企业账户,全球跨境中小企业的全球收款、全球付款、外汇风险管理、供应链融资等多种需求可一站式得到满足,有效节约了资金成本、提升了周转效率。

比如,汇率波动大且频繁时,外贸商户稍有不慎就会有不小的亏损。“户外用品行业本身就属于复购频次低、利润薄的一类,我记忆犹新的是日元暴跌,当时我日本的一批货要回款走银行,几天时间平白少了 10 万人民币!”

“90后”美女刘诗蕴卖帐篷的故事,早就在外贸圈子里传开。她家的帐篷跟着国际知名登山队,走进喜马拉雅山、日本富士山、英国高峰赫尔维林峰等多个世界之巅,打进美国行业 Top10,有着年销售破亿元的励志经历。

在2020 年疫情期间,跨境直播的风口起来了,刘诗蕴创立的广东吉拓旋即成为行业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 B2B 跨境电商平台上率先开播超过 20 场,并率先实现单场直播观看破 10 万。

但饶是如此,刘诗蕴还是会感慨:“资金流作为三流里面的重要一环,对外贸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当然至关重要。今年,汇率上下波动比较大,10万20万对我们中小型企业来说影响特别大。”

疫情虽然给运动户外用品带来了机会,但国际形势的巨变又给这个买卖造成了冲击。万里汇提供的“预约兑换”服务帮助外贸企业设定好汇率区间,更好地精打细算,节省了很多成本。


微型跨国企业的发力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提出“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推动外贸全流程各环节优化提升”。

数字时代,技术让中国的外贸企业,无论是从传统外贸转型来的数字外贸企业,还是员工不过两三人的微型跨国企业,都有机会零门槛入场,坐上全球数字贸易的列车,甚至和那些跨国大企业们坐到同一张餐桌上。‍

疫情期间,全世界都在寻求“解压”。 在亚马逊上,动动手指就能“全家总动员”的新型解压玩具,一度排到玩具热卖榜TOP1。据“90后”跨境电商卖家、深圳戈锐科技合伙人倪诗豪介绍,“中国造”的解压玩具从去年底以来持续火爆,“去年我们销售额达到了1500万元,保守估计今年还能翻番”。

而倪诗豪也是典型的会玩转跨境金融工具的“新赶海人”。他们之所以通过万里汇来收款结汇,除了到账快、费率低外,还看中了万里汇的一个独家优势——可直接提现至支付宝,更方便去1688等中国内贸批发平台上快速进货,直达成熟的中国供应链。

因为数量庞大的中国外贸卖家首选万里汇,去年初万里汇等4家第三方支付成了亚马逊的首批官方指定服务商。但从帮助中国卖家防范风险出发,万里汇还通过创新的“全球远航”服务帮助中国“微型跨国企业”们去到更多海外电商平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7月,中国中小型跨境电商卖家通过万里汇提供的“全球远航”服务,去海外平台开店的申请量,同比增长了720%;用万里汇的中小跨境电商企业,出口交易额同比增长达26%。这也显示出中国跨境电商的景气程度。

47岁的深圳诺方舟电子创始人雷鸣对此感触颇深。

他也是一名“新赶海人”。公司拥有100多项专利,靠做内贸起家,后来拓展到外贸,直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又从跑会跑展的传统外贸转型为跨境电商。

他们把自主品牌“中国智造”的网络测试仪、寻线仪等垂直小品类,从天猫、京东上的销量第一名,做到了亚马逊、速卖通上的销量第一名。在今年的北京服贸会上,诺方舟多功能线缆测试仪、专业级地下线缆探测仪等新品也被搬上了场。

但受俄乌冲突等海外局势影响,一些主力市场的订单今年锐减。好在,雷鸣通过万里汇“全球远航”服务,把卖得好的“中国好货”推向更多新兴的海外电商平台。目前,他已在多个跨境电商平台注册了40余个店铺,把拳头产品卖到印尼等RCEP国家和地区。

在这些中国“赶海人”的故事里,像万里汇这样的中国数字技术和服务平台,变成为了典型的数字“修路工”,在这波外贸数字化的过程中,通过贸易结算数字化的革新大大推动了跨国贸易的交易效率,推动了整个外贸产业链的数字化进程。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贸易额将达到约32万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货物贸易总额预计将达到近25万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约10%;服务贸易总额预计将达到近7万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约15%。

不过,报告也指出:这一水平主要受益于今年上半年的强劲增长,而自第三季度以来,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 第三季度,货物贸易额相对于今年第二季度下降了约1%、服务贸易额增长了约1.3%,但预计四季度两者都将下降。到2023年,受经济增长率下降、贸易品价格走高、对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情况预计可能还将持续。

因此,面对不确定性增强的2023,中国“赶海人”们更需要用好聪明的数字金融工具,催化传统经济动能转为技术创新驱动,保增长、稳外贸,把全球“蛋糕”越做越大、越做越香。

责任编辑:蔡晓慧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