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环球原创

回眸“双奥” | 他们不是主角,但依旧闪耀

2022-03-16 17:30:00 来源:环球人物网
大号 中号 小号
  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落下帷幕。回眸“双奥”时刻,感动与精彩依旧。这份精彩离不开拼搏的冰雪健儿,也离不开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志愿者、滑雪医生、领滑员......他们不是主角,但依旧闪耀。
  冬奥会开幕式上
  让美国运动员感动的志愿者
回眸双奥
孙泽宇(左)热情回应美国运动员特莎(图片来源:特莎社交媒体视频截图)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身着粉色外套的志愿者孙泽宇热情地伸开双臂,笑着用英文回应美国运动员特莎——“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到中国)”。
  正是这样一个举动,让特莎内心为之一暖。之后,特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这件小事:“每每回想起开幕式当晚,志愿者对自己大喊‘欢迎来到中国’那一幕时,都忍不住热泪盈眶。”不少外国粉丝被开幕式现场的热情感染,对视频中的志愿者们也赞不绝口。
  在网友们的接力寻找下,孙泽宇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也在网上迅速蹿红。在谈及这一奇妙经历时,他说:“代表中国青年站在一线展现出我们的好客,让我十分自豪,但我不过是一个缩影。真正让运动员感动的是全体志愿者认真亲切的付出和强大祖国的关爱和欢迎。我为全体志愿者,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向全世界展示
  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风采
回眸双奥
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队医生付妍(图片来源:新华社视频截图)
  “我们的队员兑现了曾经的承诺,我也完成了自己一个小小的心愿,那就是在冬奥会的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的风采。”北京冬奥会临近闭幕时,医生付妍感慨道。
  四年前,付妍毫不犹豫地报名中医滑雪保障队,经过层层考验,终于入选。
  付妍提到,一名优秀的滑雪医生,除了掌握近乎专业的滑雪技能以外,还要有极端条件下施展救治的能力。“我们必须在4分钟内到达伤员身边,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环境中,我们每晚一秒,都可能给运动员的生命带来更大的威胁。”同时,为了能最短时间完成气管插管这个技术,付妍在假人身上不断尝试,从最开始的30秒到20秒再到10秒,现在甚至更快。“我每快一秒钟,对运动员来说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永不凋零的冬奥花束
  出自全国各地上千名“织女”
回眸双奥
励美丽手握冬奥颁奖花束(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今年71岁的励美丽是上海非遗“海派绒线编结技艺”的传承人,也是冬奥颁奖花束编结项目的负责人之一。
  在长达几个月的设计环节中,励美丽已经不记得修改过多少遍设计稿,“到后来想着肯定是没希望了。实际上冬奥会组委会领导一直在审,最后做出的效果比我想象的更好看。”2021年10月,冬奥颁奖花束定稿,确定选用:象征友谊的玫瑰、象征坚韧的月季、象征幸福的铃兰、象征团结的绣球、象征胜利的月桂、象征和平的橄榄,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象征坚强的波斯菊。
  由于定稿后离开幕式仅剩4个月的时间,项目组联系了全国各地会编结的手工艺人,在全国妇联等组织的支持下,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的编结社团都共同参与其中。一束束冬奥、冬残奥花束在这些“织女”们的手中绽放,承载着温暖与祝福如约盛开在冰雪之上。
  在歌声中看见自己
  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歌唱的视障女孩
回眸双奥
王春焱(中)动情演唱歌曲《在美丽的冰雪里》(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视障女孩王春焱动情演唱歌曲《在美丽的冰雪里》。一袭蓝色纱裙、一顶水晶皇冠、一对雪花耳坠,27岁的她宛若冰雪精灵。
  4岁那年,王春焱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渐渐地,她眼中的世界变得模糊,到最后,眼底只剩下微弱的光感。自此,歌声便成了她唯一的寄托。
  从甘肃老家到四川绵阳,再到北京,这些年,她学习钢琴、声乐,站上大大小小的舞台,用音乐疗愈着内心的自卑与彷徨。直到现在,她终于能站在鸟巢中央,放声歌唱。“同伴带领我走到鸟巢中央时,风好像停了。”王春焱回忆道,演唱前一刻,她的眼前昏暗不明,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当灯光打下,音乐响起,她终于被世界看到,听到。
  王春焱说,《在美丽的冰雪里》作为冬残奥会的主题歌,正表达了像她一样千千万万残障人士的心声,“我和你,相隔千万里,这一刻,在冬奥相聚,心在一起。”
  冬残奥会比赛中的领滑员
  视障运动员的“眼睛”
回眸双奥
王跃(左)和领滑员李亚林(右)(图片来源:新华社)
  “我想让世界知道中国有一个滑雪的女孩,虽然她看不见,但是她想登上冬残奥舞台、人生的舞台。”在3月8日举行的残奥冬季两项女子中距离视障比赛中,运动员王跃实现了中国视障运动员在该项中奖牌零的突破。这背后,她的领滑员李亚林功不可没。
  初见王跃时,李亚林觉得她很瘦弱,也容易受伤。但在训练中,王跃的表现却超乎寻常的顽强。搭档三年多时间以来,两人之间愈发熟悉、默契。偶有失利时,李亚林会关注到王跃的状态,及时对她引导、鼓励。而王跃也给予了李亚林百分百的信任,“在赛场上,他就是我的光。”
  在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视障组比赛中,像李亚林这样的领滑员不在少数。他们需要帮助这些运动员滑行6公里,集中精力应对每个环节,更要时刻注意滑行路线、上下坡和雪况等。赛场之上,他们是视障运动员的“眼睛”,荣耀背后,他们也是值得称赞的“无冕英雄”。
  用脚剪纸的她
  担任冬残奥会采火人
回眸双奥
夏虹正在接受采访(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视频截图)
  “(参与火炬接力)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代表残障人士群体。”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夕,今年45岁的黑龙江姑娘夏虹和其他三位残疾人代表在大运河漕运码头点燃“源流之火”。
  照片中的夏虹笑颜如花,眼神坚毅,其背后却也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7岁那年,一场车祸让夏虹失去了双臂。但她并未沉沦。考大学、学习平面设计、多次参加全国和全省的残疾人运动会并获得金牌、自学掌握绘画及剪纸等多种才艺、成立“夏虹公益”为残疾人和社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开展技能培训、担任公益剪纸老师为智力残疾学员授课......从失学儿童到优秀公益人,夏虹说,她要展示出黑土地上残疾人的风采,更要为黑龙江的残疾人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冬残奥会开幕式当天,夏虹以嘉宾身份来到现场,她激动地说,“我会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演绎奥运精神,传递正能量,在公益的路上把爱传递下去,温暖更多的人。”
  在这趟冰雪之旅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人物”传递着温情,诠释着助力盛会的担当。他们不在赛场中央,但却同样闪耀在“双奥”时刻,闪耀在冰雪之上。

     (本文综合自  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河北日报、新京报)
责任编辑:李佩蔺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