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也被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日,环球人物网记者走近“成都工匠”叶晓勇,看他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
城市的万家灯火,点亮了希望和幸福。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城东供电中心配电运检二班班长叶晓勇,则是城市之光的“守护神”之一。
多年以来,叶晓勇凭借过硬的技术、敬业的精神,带领班组成员完成了多项配电网线路改造的重大项目和各种大小抢修、检修任务。2020年,他荣获“成都工匠”的称号。
叶晓勇皮肤黝黑,有点憨憨的,面对记者提问怎么评价自己时,他挠挠头说,“我其实有点笨”。
别人3年出师,他用了6年
叶晓勇嘴里的“笨”,源自出师较晚。“我16岁参加工作,用了6年,直到22岁才出师。”叶晓勇回忆道,那时候很多学徒两三年就出师了,他却一直认为自己学艺不精,不敢贸然“出山”。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同学走上工作岗位,他心里羡慕不已,甚至还怀疑过自己。
“做得不好不怪你,但如果你有‘不想做好’的念头,就不会原谅你。”师傅的一句话,给了他信心和方向。
是啊,慢工出细活!叶晓勇在一次又一次别人看来是简单重复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他是个不愿接受瑕疵的学生,喜欢跟自己较劲儿,“我跟师傅出任务时,争着上手干活,下班回到家,不管坐在饭桌上,或躺在床上,还在心里一遍遍‘放电影’,思考今天检修的步骤和动作,哪里还没做到位,需要改进。我虽然笨,但喜欢琢磨,想得多了,手下的活儿也会越来越熟练,思考和实操,是成正比的。”
凭借这这股“笨劲”,叶晓勇学会了一身硬本事。24岁他便当上副班长,27岁成为正班长。

叶晓勇在工作中
“哪怕天上下刀子,也要顶着做!”
开始带队伍后,别人不敢接的“棘手活”,叶晓勇都要去尝试。
2018年夏天,人流量巨大的春熙路需要停电进行年检预试,许多同行称这是“不可能的任务”。春熙路属于成都最热闹、商业最繁华的片区之一,用电需求高,停电检修工作不容易实施,中山广场下面的开闭锁开关站投运后就没再做过系统检修。
这个硬骨头一定要“啃下来”!叶晓勇义无反顾地冲上前线。
由于春熙路片区部分电力通道及电缆井已多年未开启,污垢垃圾严重淤积,叶晓勇和同事光是撬井盖进行隐患排查、清淤、整治,就花了好几天。
“白天绝对不能停电,那就晚上检修,那段时间昼伏夜出,人都成了夜猫子,和家人打不上照面。”但昼伏夜出并不是最大的挑战,“在检修过程中,很多商户也说不清自家店铺的电缆是从哪个端口接进来的,这就需要我们一米一米的去重新摸查。”
顶着高温,进隧道、下电缆井、进开闭所开关站,叶晓勇与同事身上常常裹满了汗水和污水,“任务重的时候叶班长在井下一呆就是一天,太厉害了。”
常年与叶晓勇共事,同事们都清楚他的性格,“如果涉及停电抢修,哪怕天上下刀子,也要顶着做。”最终,叶晓勇带队排查电缆井72口,安装防火防爆盒26套,完成50口电缆井的涂刷防火材料工作,大幅提升了核心商圈春熙路片区的供电可靠性。

叶晓勇检查电缆井
2019年9月,叶晓勇趁着休假想好好陪一下家人,他和妻子定好了去云南的机票,当打包好行李准备出发时,特大暴雨突袭成都。叶晓勇临出门前习惯性掏出手机一看,工作界面上显示好多线路故障。
二话不说,他放下行李,套上工作服就冲出房门,“我先去趟单位!”妻子还没来得及多叮咛两句,他已跑得不见人影。
冒着大雨,叶晓勇带着班组成员奔赴各个故障点,通过12小时不停歇地故障抢修,恢复了18条线路的用电。
“你不是和嫂子度假去了吗?”面对同事们如梦初醒的表情,叶晓勇憨憨一笑,“及时送电这事比旅行更重要,这种时候该上就要上。”

工作中的叶晓勇
类似场景,只是叶晓勇多年电力生涯的缩影。看似简单的活计,叶晓勇花了35年去精进。
谈起自己被评为2020年“成都工匠”时,叶晓勇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我做的就是一份平凡的工作。”
(本文图片由叶晓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