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年间,有挫折,有伤痛;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有委屈……但所有这些,都被任子威放在身后,当成台阶,站在冬奥会最高领奖台,成为名副其实的“冰上飞象”!
|作者:王喆宁 于冰
|编辑:于冰
|编审:苏睿 凌云
任子威的北京冬奥之旅结束了。
昨晚,他在微博上发了一篇长文,和冬奥会做告别。
“我的冬奥会赛程结束了,每一项、每一场我都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咬牙去拼,能在祖国的赛场夺得金牌,是我一生中最引以为傲的时刻!感谢强大的祖国,在疫情期间给我们全方位的保障,让每一位运动员都能心无旁骛的专心训练。感谢一直以来默默付出的教练、团队和一起拼搏的队友,荣誉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感谢永远相信我、爱护我的父母和家人。最后还要感谢所有关注我、为我加油的朋友们。脚踏实地,心致净纯,方登顶峰。我还是那个怀揣金色梦想的少年,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精彩和无限可能。中国短道,是你永远可以相信的‘国之尖刀’!”
·任子威微博截图。
4年前,任子威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当时的他是替补队员。4年后,他作为中国队主力队员参加男子短道速滑500米,1000米,1500米,男子5000米和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五个项目。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任子威说:“4年前参加冬奥会的经历,让我真正了解到为国争光的含义,尤其是在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为国而战对于一名运动员的意义,那是压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责任化作了动力,让任子威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为中国队收获2金。
“拼”字当头
出征北京冬奥会前,任子威给自己定下目标——“拼”字当头,“在参加的每个项目上,都要朝着最好的成绩去努力”。为此,他认真对待每一次出场,从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
2月5日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进行。面对毫不示弱的对手,中国队员们让他人“只看见尾灯”。
第一棒,范可新超强起跑;第二棒,曲春雨找到“弯道超车”的机会,一举超过前面的对手,上升到第二位,并压住身后选手,保住位置;任子威在第三棒,凭借超强爆发力,瞬间加速,一骑绝尘;武大靖接过第四棒,沉稳老练,死死守住领跑位置……最后,中国队以0.016秒的优势,拿下这沉甸甸的首枚金牌。
·比赛结束后,中国队选手举国旗致谢。
夺冠之后,任子威说:“我无数次幻想站在这里要说什么,但其实到这也没啥说的了。其实,就是高兴了。”当梦想化为现实,他的内心激动但又平静,标志性的“傻笑”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与团体接力赛相比,个人比赛更考验选手的耐力。
2月7日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任子威、武大靖、李文龙代表中国队出战,赛势可谓一波三折。
第一枪响起,武大靖排在第一,第二圈时,匈牙利选手刘少昂滑到第一位。武大靖在第三圈时开始领跑。随后,因为冰面上有刀片,比赛因安全原因暂停。
第二枪重发后,选手们的体力都明显有所下降,任子威与武大靖交替领滑。有细心的观众发现,武大靖在一次任子威超越自己后,轻轻碰了碰任子威的手,示意他“走”,随后自己压住位置,防止身后选手反超。
这一幕令无数观众“破防”了。即使在个人赛中,中国短道队也用团队精神诠释了“薪火相传”。
·微博截图。
团体配合加上任子威超强的爆发力和耐力,这块金牌终于被中国队拿下。任子威在赛后说:“今天我很感谢两个队友,如果没有他们,我也拿不到这个金牌。所以说,我觉得这块金牌不是我个人的,而是属于团队的。”
“两墩在手”的他还表示:“因为后续还有三项比赛,不能太兴奋,要保持心理状态平和。”
几天后的男子5000米接力半决赛,任子威又让观众感受了一把惊心动魄。
当时,由武大靖、任子威、孙龙和李文龙组成的中国队,与加拿大队、意大利队和日本队同在半决赛第一小组。
比赛开始后,中国队和加拿大队一直交替领先,而就在比赛进入到胶着状态时,李文龙的冰刀和身侧加拿大选手的冰刀发生碰撞,失去重心后的李文龙摔出赛道。
任子威第一时间冲到李文龙身边,完成接力动作后,继续开始了后续的比赛。
·任子威(左)冲到李文龙身边,完成接力动作。
因为这样的意外发生,中国队的成绩最终位列小组末尾。比赛结束后,裁判进行了视频回放,最终判定中国队晋级到最后的A组决赛。
决赛前,任子威坦言,进入A组决赛的队伍都有夺金实力,中国队要做的就是减少失误,避免犯规的同时,还要滑得更主动一些。
中国队被分在第5道出发,这并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道次。比赛开始后,由任子威、武大靖、孙龙和李文龙组成的中国队起跑后落在队尾,之后先后升至第4和第3,但因一次意外摔出赛道,最终排名第5。
25岁的任子威,在本届冬奥会的金牌数最终停留在了2枚。他在赛后的采访中说:“我们整支队伍经历了不平凡而艰苦的四年,感谢自己一直坚持了下来。”
是个冠军的料
中国短道速滑队一直有着“冰上尖刀”之称。这支“王者之师”不仅贡献了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而且在中国代表团历届(北京冬奥会之前)所取得的16枚冬奥金牌中独占12枚。
能在这样一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任子威靠的是一股韧劲。
1997年,任子威出生于“冰雪之乡”黑龙江哈尔滨。受周围环境影响,去家附近的冰场玩耍,是他的日常。
·童年任子威。来源:黑龙江日报
小学一年级时,他就读的学校修建短道速滑人才基地。因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他的课余生活,同意他进短道速滑培训队。于是,7岁的任子威开启了冰上人生,师从王北铭教练。
当时,队里规定队员每天完成一小时的长跑训练,这事儿吓跑了好多学生,任子威却坚持了下来。一段时间后,队里进行测试,只留下了他。
从那时起,伴随着任子威童年的是汗水和伤痛。一次训练结束后,他对着母亲感叹,自己家要是住在一楼该多好。原来,每天训练后,他身体酸疼,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
2008年,王北铭的学生王洪洋获得世界杯冠军,带着金牌回哈尔滨看望恩师。那是任子威第一次见到世界大赛的金牌,他把金牌挂在自己的胸前,爱不释手。
·任子威(左)与王洪洋。来源:哈尔滨日报
见此情景,王洪洋打趣地问小师弟:“喜欢吗?”
“喜欢。”
“摘下来吧,喜欢金牌自己得去(争取)!”
王北铭也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你能不能得?”
“能!”
任子威的回答毫不犹豫。他还向王北铭保证,要在18岁进入国家队。然而,冠军之路是漫长和艰难的,任子威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个大坎儿——两次几乎可以断送职业生涯的骨折。
2010年,任子威在比赛中因失误导致骨折。父母心疼儿子,动了放弃的念头。王北铭觉得,任子威是练速滑的好苗子,不忍心让他就这么放弃,就多次找家长沟通。再加上任子威自己也打心底里喜欢短道速滑,就继续练了下去。
第二年,任子威再次骨折受伤,母亲这次坚决不允许他练了。王北铭特地跑到任子威家,肯定地说:“这个孩子很有发展,我对他很有信心。”任子威也十分坚持,不愿放弃,多次劝说父母。最终,他打动了父母,留在了速滑队。
·王北铭教练。图片来源:咪咕视频
有志者,事竟成
两次大伤过后,任子威在训练上落后他人不少,就主动给自己“加量”。
为了练好一个动作,他总是要做到极致才肯休息。当时,冰场一圈400米,训练要滑满100圈。练完以后,他整个人累得直接躺在冰面上,衣服能拧出水。
有志者,事竟成。
2014年,任子威首次参加国际比赛,获得世界青年短道速滑锦标赛男子3000米接力冠军。同年10月,17岁的他入选国家队,提前实现了和王教练的约定。
进入到国家队后,任子威师从短道速滑名宿、时任国家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
国家队的训练生活很枯燥,每天往返于训练馆和宿舍之间。任子威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训练:“每天早8点到晚7点的训练,我总是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即使饱受膝伤疼痛的折磨,我依然坚持在训练场和赛场,从不缺席。”
李琰觉得,任子威在冰场上冲刺的时候,给人一种勇往直前,难以阻挡的感觉,就像大象一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大象”。在后来的征战中,任子威发挥出众,成绩也越来越好,“冰上飞象”“象哥”的外号就传开了。
·任子威(右)和武大靖
勤奋的苦练和自身的天赋,让任子威在进国家队一年后就拿到自己的首个世界冠军: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男子1500米,他的成绩是2分14秒403。
此后,他越战越勇,并逐渐成为国家队的中坚力量,与武大靖、韩天宇、许宏志搭档,先后在世界杯美国盐湖城站及中国上海站5000米接力中夺冠,又在札幌亚冬会上夺金。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中国队获得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亚军,任子威也斩获了属于他的第一枚奥运会奖牌。赛后,他在微博置顶中写道:“这次比赛自己真的有太多的不足太多的遗憾,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四年后再见。”
·任子威微博截图。
从平昌到北京,任子威的成长有目共睹。这四年间,有挫折,有伤痛;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有委屈……但所有这些,都被他放在身后,当成台阶,站在冬奥会最高领奖台,成为名副其实的“冰上飞象”!
当年的希望之星,正在变得成熟、自信。任子威,咱们米兰赛场上再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