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
西安这座古城飘起了雪
一同来的
还有这波迅猛的疫情
连日来
不断新增的本土确诊病例
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
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视频剪辑:实习生/闫晓峰 刘雨婷
风雪之下
城空了
但我们却看到了众志成“城”
医护、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市民群众……
用一个个“给力”的臂膀
撑起了战疫必胜的明天
一声“集合”,众声“到”
疫情发生后,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胸科医院等多家医院的多名医护人员毫不犹豫地选择逆向而行。
12月22日深夜,西安市人民医院再次增派200名核酸采样队员奔赴全市多个区域。
一声“集合”,众声“到”。在与病毒赛跑的关键时刻,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条条志愿信,令人动容。
西安市中医医院,长安大学核酸采样队队长在抗疫日记中写下这段文字,让无数网友心疼。
12月24日,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的医护人员们从夜幕到清晨为2000余人进行核酸检测,不少医护双手冻得冰凉红肿,王倩医师介绍说,大家的手一直在受手消液的刺激,每采样一次就要进行消杀,这样的动作一晚上要做近300次,有小姑娘换班的时候手都动不了,还在给自己加油鼓劲。
不少医护双手冻得冰凉红肿
他们的无畏逆行,他们的冲锋在前,抵住了这风雪严寒,只为长安常安。
连夜送菜,让广大市民安心
自12月27日零时起,西安市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措施,所有居民除按要求参加核酸采样外,均不出户、不聚集,非疫情防控及民生保障车辆不得上路。
12月28日晚,在西安曲江新区一家超市内,超市和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分装即将配送的免费生活物资。
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12月28日晚,西安全市总动员,各区县连夜组织准备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为封闭管理小区集中配送免费生活物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等通过菜市场、超市等渠道购买蔬菜后,配送到居民家门口。
物资的到来,让广大市民静下心来,居家防控。
你的梦想,一座城来守护
西安一隔离酒店里的“一个人的考场”
12月25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今年西安学子的考研之路格外艰辛,却也格外温暖。针对不同类型的受疫情影响考生,陕西以新增考点、就地借考、送考上门等方式,努力实现“应考尽考”。各考研点多措并举,筑牢抗疫防线,确保师生安全和考试安全。
为了让考生“吃饱吃好”,西安科技大学为校外考生,提供两日免费午餐。
坚守岗位的防疫人员、学生志愿者、守候在路边的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都成为这场大考的“爱心摆渡人”。微炬成光,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考研学子们筑起了一条条通向考点的“平安路”。
新生儿无法正常出院,医护变身“临时父母”
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儿,因为西安疫情封控无法正常出院,但他们并不缺少温暖怀抱。医护充当起“临时父母”,24小时悉心照料小宝宝。大家闲下来的时候会抱着孩子哄一哄,给他们喂奶、换尿裤,还会给孩子拍照片录视频,然后发给宝宝们的爸爸妈妈。
医护充当起“临时父母”
疫情虽然隔断了大家的距离,却没有隔断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
10吨排骨、近10万斤大白菜,捐了!
还有这样一群人,虽无法前往战“疫”一线,但用自己的能量,让这个寒冬又多了一些温暖。
李建斌
49岁的李建斌,在西安做餐饮。为让抗疫一线人员吃上可口的饭菜,他的餐馆停业专门制作排骨饭。他从山东预订了10吨排骨,已有2吨排骨送达西安,计划送饭2万份。李建斌说,这些都是小事情,吃排骨可以增强抵抗力,希望疫情早点过去。
王春凤
山东菏泽村民王春凤则是捐献了10万斤大白菜,连夜装车助力西安疫情防控。村里60多人自发组成了蔬菜装捡队伍,其中有八十多岁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孩子。网友纷纷表示破防,“感谢这份暖意!”“山东人太实在!为你们点赞。”
“我的城,我来守!”
疫情之下,志愿者同样是一股坚实力量,严寒风雪中的核酸检测点,志愿者的一句句暖心提醒,让身处封闭小区内的市民感到温暖。
“我需要口罩”“我要防护服”“我们缺脚套”……每天,志愿者刘攀峰接听的电话,都是辖区内各个核酸检测点打来的。他必须想办法,在第一时间将防疫物资落实到位。
每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的前一天,都是刘攀峰最忙的时候,他需要配备齐全所有防疫物资。多天的连续工作,让刘攀峰和志愿者感到疲惫的同时,也在不断刷新着他们的工作效率:之前,七八万人的核酸检测两天内能够完成,“现在,只要7个小时!”
“我的城,我来守!”在朋友圈发出这句话的刘攀峰,已有半个多月没有回家。7岁的儿子会在跟爸爸打视频电话时,隔着屏幕亲亲他。
青年志愿者开展防疫消杀工作
在这场勠力同心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的志愿者喊居民测核酸喊哑了嗓子,有人累到体力不支,但为了战疫胜利,他们毫无怨言。
我虽与你不在一起,但你我心心相连
风雨同舟,共克时艰。西安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为西安应援加油。全国三十余家媒体制作系列海报,百余家媒体参与助力转发,全国网友在各大平台纷纷留言为biangbiang面加油。
“加油西安,愿来年春暖花开时,你我踏过太白积雪,经过咸阳古渡,在骊山晚照下,共同敲响雁塔晨钟!”
“老北京炸酱面为西安加油助力!”
他们用最熟悉的味道,献上自己最美好的祝福。
一幕幕感人的镜头,一幅幅温暖的场景,勾勒出这个冬天温暖的画面。
西安生病了,但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无人缺席。
为西安加油,愿西安常安。
(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新京报、陕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