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环球原创

真正的汉文帝陵找到了!历史上的汉文帝有多节俭?

2021-12-14 19:04:10 来源:环球人物网
大号 中号 小号
  12月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汉文帝刘桓霸陵所在地确定为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而非史料记载的凤凰嘴下。
\
图源:央视新闻
  元代以来,史料记载,文帝霸陵位于凤凰嘴下,这一错距今竟已近千年!其中缘由,除了史料记载不清等因素,也有汉文帝本人崇尚节俭,陵墓不起封土的缘故。
\
元代学者骆天骧在其编撰的《类编长安志》中记述:“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图源:央视新闻
  那么,封土是什么?汉文帝霸陵又为何不起封土?这还要从汉文帝的遗诏说起。
  据《史记·孝文本纪》记载,汉文帝在死前曾留下遗诏要求丧事一切从简: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绖带无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
  在这段遗诏中,汉文帝首先表明了自己对社会厚葬风气的明确反对,认为“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身”,即厚葬破费财力,严苛服丧则损害身体,因而自己均不取用。
  接着,他又对自己的丧事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要求只用三日操办丧礼,免除其余的服孝规定。此间也不禁止婚嫁、祭祀、饮酒食肉等活动。对丧礼中的许多细节,他也有具体要求:提出参加丧礼不必光脚、服丧的带子不要超过三寸、不陈列军队和用上兵器仪仗、不动员百姓到宫殿去哭丧等等,一切都显得十分节俭。
  而在这些要求中很突出的一点,则是不起封土。
  封土,指的是帝王陵墓地表以上的陵体,为表示出帝王的尊贵身份,通常会垒得很大很气派。然而,汉文帝为减轻百姓劳役之苦,在修建帝陵时不筑地面的封土,而是依山而建,利用山的丘峰作为陵墓的坟头。
\
霸陵陵区外景 图源:央视新闻
  同时,他又在遗诏中写下“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嘱咐后人不要因为修建自己的陵墓,而改变霸陵原本的山川形貌。这样的考虑,可以说是既节俭又环保。
  实际上,对自己的丧葬大事要求一切从简,并不是汉文帝的一时兴起,而是他一直以来奉行的节俭朴素原则的体现。
  在汉文帝的日常起居中,这种节俭作风体现得十分明显。
  对于衣物,他更在乎实用而非美观。不仅自己时常穿着朴素的绨衣(音tí,意为厚缯制成的衣服),也严格要求自己的宠妃慎夫人,衣服长度不能拖地,以此节约布料。
  此外,对能重复利用的物品,他也不主张花费人力物力再做新的。据传他在位期间,只用过素色的蚊帐,破烂的地方也要缝补起来继续用,就连所骑的马鞍也是父亲刘邦用过的。这样的习惯,在帝王之家实在是很难得。
  然而,这样对自己十分“苛刻”的汉文帝,对百姓却十分仁厚。据史料记载,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会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
  其中,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他曾想修一个露台,但找人核算后发现需要花费百金,相当于十户人家一年的收入。对此,他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为体恤百姓,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
  后来,西汉在汉文帝的治理下国力不断强盛,府库充盈,开辟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而这样的治世,也与汉文帝本人的节俭、仁厚等品格密不可分。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王粲《七哀诗》),这座葬着汉文帝的霸陵,也随之成为了一代明君节俭的陵墓的代表,在后人的诗词中被屡屡提及,借以寄托对明君治世的向往。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锦观新闻、看看新闻
责任编辑:冯小珏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