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环球原创

重阳节丨陶渊明的爱菊之心 与其他人有何不同?

2021-10-14 15:20:58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冯小珏
大号 中号 小号
\
图片设计 邱小宸

  又逢一年重阳,在这天,古人除了会登高望远,极目秋景,也会相约亲朋赏菊、饮菊花酒。而提起菊花,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事实上,重阳与菊的渊源或可追溯到汉代。
 
  据传由汉代刘歆所著,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中便有关于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的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相传自古,莫知其由。”此外,南朝吴均的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一个东汉人恒景向仙人费长房学道的故事。费长房说恒景在九月九日会有大灾厄,需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才可消此祸,恒景不疑有他,一家人按照这一方法平安地躲过了灾祸,而留在家中的鸡狗牛羊却无一幸免。
 
  尽管这样的传说在今日听起来有些离奇,且汉人是否在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的事实也不可考,但在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期,重阳日与菊确已产生了密切联系。
 
  魏文帝曹丕曾于这日送与功勋卓著的老臣钟繇一束菊花,并著文记述了这件事。
 
  岁往月来,忽逢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百草无有射地而生。惟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芳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曹丕《与钟繇九日送菊书》
 
  文中,曹丕详细解释了他这么做的缘由。即在万花寥落的萧瑟秋日,惟有菊花因饱含天地间纯和之气,开得纷繁茂盛。因而在寓意吉祥长久的重九这天,送上一束菊花祝愿长寿。
 
  将菊寓以长寿之意,这可不是曹丕一个人的想法。
 
  早在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菊的养生功能就已被古人注意到了——“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到了求仙问道风气盛行的魏晋时期,菊能够延年益寿的看法更是流行,赏菊、喝菊花酒成为一时风尚。当时的美男子潘安也是这一说法的支持者,其《秋菊赋》中“既延期以永寿,亦蠲疾而弭疴”一句,便是佐证。
 
  置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陶渊明也未能免俗。“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他赏菊、采菊、食菊、饮菊花酒......与菊花有关的事情,一个也不落下,可以说爱菊到了一个极致。但他的爱菊之心,与当时的其他人又有些不同。他在祈求福寿之外,又为秋菊冒寒繁荣的品性所动,并通过美好的颂菊之诗为重阳赏菊添上了一层独特意义,影响了一代代文人墨客。
《九日闲居》
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九日闲居》一诗,写的便是重阳与秋菊。
 
  彼时的陶渊明,已辞官归隐乡间。在喜爱的重九之日,望着满园的秋菊,他叹人世短暂却忧思苦多,也憾清贫无酒,佳节无人共饮。但思绪一转,秋菊犹能“寒华徒自荣”,人又何尝不可?由此,他又乐观了起来,“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以喜爱的菊花为榜样,对辞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给予肯定。
 
  关于陶渊明的这首诗,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白衣送酒。
 
  这个故事记载在南朝檀道鸾的笔记《续晋阳秋》中,其文言:“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官府中给役小吏)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原来,故事中的江州刺史王弘听闻酷爱喝酒的陶渊明,竟于佳节无酒可饮,便遣人送来了美酒,供其快饮。
 
  但事实上,这段故事在正史中并无记载,我们也无从得知当时的陶渊明到底有没有喝到白衣人送来的美酒。但或是出于后人对陶渊明的偏爱,“白衣送酒”成为了大家愿信的典故,并出现在无数叙写重阳的诗句中。
 
  这样的诗句举不胜举,如王绩的“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杜甫的“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复愁十二首》)、还有广为人知的李清照那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等等,用的都是这个典故。
 
  而在《九日闲居》外,陶渊明还有不少关于菊的诗句,如“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和郭主簿二首》其二)、“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饮酒二十首》其七)等等,都寄寓了对秋菊凌秋风而生的品格的赞赏及喜爱。
 
  至于脍炙人口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其五),描绘出的一副归隐后的乡间自在生活图景,更是打动了无数后人。“东篱”也自此成为了菊花、菊圃的代名词。
 
  总的来说,重阳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虽非起于陶渊明,但陶渊明美好的菊花诗,加之他高洁的品格,为秋菊,也为重阳赏菊,叠加了一层特殊的寓意。在他之后,文人墨客在赏菊之时都不免会想到他,“晋陶渊明独爱菊”,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的这句评价,遂成为后世公论。
 
  而与菊密不可分的重阳,也从此同陶渊明有了联系。就好比屈原之于端午,陶渊明也成为了重阳的一个独特符号。他出现在无数后人所写的重阳诗句中,重阳也因为有了陶渊明而变得加丰富厚重起来。
 
  综合来源:新华网、光明网、新民晚报、北京日报、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冯小珏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