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举办前夕,2021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简称“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举办,这是COP15重大主场外交配套外宣活动,来自14个国家和联合国等8个国际组织的官员和专家学者,共300余名中外嘉宾出席论坛并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等领导发表视频演讲及现场致辞,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杜兰出席论坛并作《讲好科技故事,传递中国温度》演讲分享。
(2021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举办,来宾共同探讨“共建生态文明共护美丽星球”)
唯有打破沟通藩篱,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达成全球共识,如何做好国际传播成为论坛焦点。从“change the world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到“build a better world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杜兰分享了作为科技企业的对外传播转变历程和最新思考。她说,“我们不应该再去强调自己如何‘strong’,而是要去传递温度,和大家一起共建美好世界”,“共情”,是中国科技企业向世界讲好自身故事时应有的态度。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杜兰出席洱海论坛并作演讲分享)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平行论坛上,杜兰从内容、平台、IP三个关键词出发,探讨中国科技企业应该如何向世界讲好自己的故事。
第一,讲怎样的故事?
“我们希望在内容上,既要让人工智能等科技充分参与到对外传播中,也要展现科技为人类幸福带来的美好结果。”
杜兰表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中国高速发展,这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加速器。而在对外传播中,AI发挥巨大作用。在跨越语言鸿沟和帮助残障人士沟通中,科大讯飞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独家供应商”,助力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打造史上首个沟通无障碍的奥运会。在把握国际传播方向中,科大讯飞和中国外文局共建国际传播超媒体联合实验室,合作研发智能采编和快速制作技术、多语种智能翻译技术、虚拟主播新型传播形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舆情分析技术,帮助人们更高效开展国际传播工作。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帮助。比如,去年疫情,科大讯飞无偿提供“人工智能外呼抗疫系统”援建韩国,在京畿道、大邱市等多地广泛使用并获好评。人工智能也帮助弱者变强,让视障者听得见文字,让听障者看得到声音,杜兰提到听障人士石城川,得益于科大讯飞的AI技术,他不仅重新张嘴说话,还开发了“音书科技APP”帮助了上百万和他一样的听障人士。杜兰说:“温情故事持续传递,会让人们对中国科技企业有着更加深刻的感知。”
第二,在哪里讲故事?
“我们希望在平台上,既要用好国际国内各种重要的传播平台,也要用好国际主流的媒体及互联网传播平台。”
如何在重要的国际传播平台上,让中外嘉宾看到中国的科技力量?杜兰分享了一段亲身经历。2019年,她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中的“中韩CEO对话”环节。韩方代表用中文表达问候后,主持人崔锺球表示希望中方也有代表用韩语发声。就在此时,杜兰拿起手中的翻译机,说出一句中文问候语,翻译机马上译成清晰准确的韩语,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论坛中方主持人、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当场点赞,对现场的嘉宾说,“他们公司的产品以后会改变中国外交格局”。
与此同时,杜兰认为,中国的科技企业要敢于和善于在国际主流传播平台上传播自身,通过和国际企业合作形成传播合力、重视地区的差异传播、在海外开发布会、邀请外媒访问、善用社交媒体讲故事等方式,广讲中国故事。
第三,故事讲成什么样?
“我们希望打造出一个IP,既要讲好中国的文化故事,也要讲好中国的科技故事。”
杜兰以文化网红李子柒为例:“她的IP具有‘具象化、人格化和无声化’的特点,带来了很多传播上的启发。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些宝贵经验,讲好中国科技故事。”
杜兰提到讯飞用语言扶贫APP帮助傈僳族妇女学习普通话,以及“怒江州智医助理项目”借助AI技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深入当地基层等案例,她希望通过持之以恒的积淀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IP来讲好科技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温度。
杜兰表示,在国际传播中,只有基于建设美好世界的愿望来寻找共识,建立共识,达成共识,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能耗产业被逐步替代,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的同时,用科技的手段来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