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以“聚力·奋发2024”为主题的环球人物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环球人物从中国角度看世界,以国际视野看中国,通过报道记录下一个个历史性场景和精彩的人物故事。
在此即将辞旧迎新之际,环球人物特别邀请了7位在各自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以主题演讲的方式,分享他们在这一年中的感悟与思考,凝聚共识,奋力前行。
以下是他们精彩演讲的节选:
李卓韦
毛泽东同志卫士长李银桥之子
我的父母亲李银桥、韩桂馨自幼参加八路军,跟随毛主席从延安转战西北至华北战场,从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根据地西柏坡到北京香山双清别墅,直至到中南海丰泽园。他们是千千万万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但毛主席对待我们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
1962年4月,在我们即将离开主席之际,毛主席说:“银桥,你跟随我这么多年,我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我就送七律长征诗一首。”
1962年4月20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地亲自高规格地接见了我们全家。当我们走进毛主席的会客室里,他健步走过来,双手鼓掌欢迎我们,并亲切和我握手,边问边握手,久久不松开。毛主席还主动提出一起拍张全家福。之后,他和我们一起围坐着,亲切地与我们谈了许久,气氛融融。期间,毛主席还把已经写好的七律长征诗送给了我们。
整个接见过程,被毛主席著名的专职摄影师吕厚民拍摄下来。而这些都是毛主席用心安排的,这是给予我们全家最高的政治荣誉和人生无限的幸福。
毛主席对其子女没有留下任何遗产,留下的只有为中华民族彻底解放而奋斗的精神,以及他的理论和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毛主席先后献出了自己数位亲人,他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时刻密切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刻苦学习、反对浪费、珍惜粮食,忠实地实现了“无产阶级要解放自己,就要解放整个人类”的庄重诺言,时时刻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时刻提醒,不能让自己孩子生活水平高于普通老百姓,这都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毛主席回答,“谁让他们是我毛泽东的孩子”。
埃里克·索尔海姆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过去10年,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污染防治、绿色城市建设、绿色技术研发、自然环境恢复等方面,中国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整个世界都应该心怀感激,其他大国不应将中国视为威胁,这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我们都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中国的绿色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全球市场,帮助其他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创造了其他国家负担得起的产品,打造出一个更繁荣、更和平的世界。
因此,我们不要把中国的发展看作是一种威胁。它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使我们能够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曾毅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
人工智能的发展在2023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作为人工智能科技工作者,我也要告诉大家,人工智能的科技突破、科学突破还远远没有到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给予我们很多机会,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但是它带来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社会信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大家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信息,不管是文本还是视频,你会想:这是真的吗?这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还是真实发生的?我们的社会信任在技术发展当中居然受到了如此大的挑战,这是技术发展的双刃剑。
现在的人工智能作为一个信息处理工具,最负责任地使用它的方式应该是不必使人工智能无所不在,而应该是人工智能适度的使用,负责任、稳健的发展才会使人工智能扬帆远航。未来,我期待人工智能能够成为君子,能够从中国文化当中学到“君子和而不同”。
胡伟武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龙芯首席科学家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就是四个字:咱自己干!
龙芯坚持自主研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依赖任何技术授权,不论是指令还是IP,我们都争取自己做;第二,基于成熟的工艺,以此保障供应链安全。我们一定会将自主进行到底,因为我们没有天花板,不用依靠别人的技术授权。迟早有一天,中国人会像卖鞋和卖衣服一样,把CPU卖到全世界。
要做成这件事,技术要硬,精神也要硬。“两弹一星”的前辈精神硬,因此技术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于龙芯团队来说也一样,只有精神硬,才能技术硬。我们要通过底层技术的自主研发,构建独立于美西方主导的X86(Wintel)体系和ARM(AA)体系之外的新型信息技术体系。
梁永安
复旦大学教授
我们的阅读还需要提升。来看看我们与其他国家的阅读数字对比:以色列人平均一年读60本书,美国是人均59本,日本是人均40本,法国是人均20本,韩国是人均11本,中国人均不足5本。
展望丰富的世界全球化,我们需要的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打开的认知还有很多,所以我们需要阅读。
我们的国家从温饱中走出来了,人们内心的需求开始转向精神、文化层面。和读者交流时,很多人表示自己现在这么忙、这么辛苦,究竟要如何选择,以后要怎么办?放在40年前、50年前、60年前,这样的问题是不存在的,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个问题?
这是历史的伟大进步落实到了每个人的身上,人们考虑的点也不一样了。当下或许有很多生存竞争、生存压力,但同时也可发现,人们对生活的定义在悄悄变化,这是非常好的变化,更是非常让人深受鼓舞的变化。
周好璐
百年昆曲世家传人
相较于筚路蓝缕的祖辈、坚守奋斗的父辈,我是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巨大时代红利的“80后”。昆曲以血缘的方式在我身上流淌。上天很慷慨,给予我传承的环境和能力。
古老的昆曲几度兴衰。她曾有“四方歌曲必宗吴门”“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光辉时刻,也遭遇过观众“一闻昆腔,便轰然而散”的无奈尴尬。祖辈穷尽一生,拼力将昆曲的血脉留存下来。在党的扶持下,昆曲像老树发新芽,死而复生。父辈们子承父业,兢兢业业把昆曲事业传承下去。而我这个喝着咖啡、唱着昆曲的“80后”,无论是演员的舞台,老师的讲台,研究者、“非遗”保护者的桌台,还是宣讲员的宣讲台,“喜马拉雅”主讲人的电台……这些都是我将昆曲之美传播得更广更远的大舞台。
让更多人因为我而爱上昆曲,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
陆汝钤
中国科学院院士
如果想从智能的抽象定义出发来讨论大智能,这是走不通的。我们只能从实际出发,从当前社会上,特别是科学界普遍认可的智能形态出发来逐步引进大智能的概念。
我们说的大智能内涵包含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类智能,包括认识论、心理学和脑科学意义上的智能。第二部分是机器智能和人机混合智能。第三部分是未来智能,包括已经被专家们预见、提出或小范围开发,具有极好应用前景的智能技术。
对于第一类智能部件,我们有逻辑智能——多年前有个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其中有名言“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把它改造成“逻辑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逻辑是万万不能的”。此外,我们还有想像智能、直觉智能、仿生智能、学习智能、群体智能。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