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陕北大地,林木葱茏。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的狼窝沙生态治理区里,69岁的陕西省定边县定边街道十里沙村党总支原书记、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光银,正手握斧子,为树木修剪枝杈。一旁,他“90后”的孙子石健阳拿起3米长的高枝铲,用力一铲,把多余的枝杈铲下来。
“歇会儿吧,老石!”有人冲石光银喊了一声。在修剪树木的几名村民很快聚拢过来,沙梁间,树荫下,拉开了林木规划、树种改良的话题。
40多年来,石光银带领乡亲们治沙造林,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了“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他将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创造“公司+农户+基地”的新模式,帮助沙区群众脱贫致富。
“恶沙不治,穷根不拔,我就枉活一世”
1952年2月,石光银出生在定边县毛乌素沙漠南缘的一个小村庄。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炕烂草棚,四季冒黄风,糠菜填肚皮,十户九家穷。”当时的一首民谣,道尽了风沙肆虐之下,当地群众恶劣的生产环境和贫苦的生活状态。
“小时候,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外出放羊,一场沙尘暴把我们刮跑了。父亲出门找了3天,才把我找回家。小伙伴却再也没了踪影。”石光银回忆,那些年,风沙掩埋了庄稼,撵着他们举家搬迁了9次。从那时起,他便立下了治沙的志向。
1968年,石光银当选定边县海子梁公社圪塔套村小队长后,带领群众苦战3年,在不毛之地种活了树林。“首战告捷,打破了乡亲们‘沙窝里栽不活树’的观念。”石光银说。
1984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石光银成立了一家治沙公司——新兴林牧场,承包治理3000多亩荒沙。
“我叫石光银,成立了一个荒沙治理公司,要治理狼窝沙。现榜告四方父老,凡有人愿意与我一起治理狼窝沙的,一概欢迎……”在石光银治沙展馆,一张落款日期为1985年6月5日的“招贤榜”十分醒目。
招贤榜贴出后,不少乡亲主动加入治沙队伍。“不治沙就没出路。”跟石光银一起治沙的杨树华深有感触,“一场风沙能把种在地里的庄稼全部掩埋,吃饭都成问题。”
只是,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种树种草,谈何容易。为筹措树苗款,石光银把家里养的84只羊和一头骡子拢在一起,赶到集市上卖。当时,妻子拽着他的衣角不松手,石光银罕见地发了脾气:“恶沙不治,穷根不拔,我就枉活一世!”
就这样,石光银带领乡亲们一头扎进了海子梁荒沙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狼窝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