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面孔
 
本期人物丁真

丁真和成都女孩的世界:网络时代的个人隐私和公共关注

2021-01-18 15:55:30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羊佳
大号 中号 小号
  发送,点赞,转发,评论,这一系列网络行为是个人身份表达的结束也是公共关注的开始。在这个若即若离的网络世界,大众对信息背后的世界有着强烈又隐秘的需求:渴求注意力,它是自我实现的标志,却又害怕静谧和隐匿将不复存在。
  从11月12日凭借10秒视频爆火以来,20岁的理塘藏族男孩丁真在微博上已经有了130多万粉丝,成为了理塘县的旅游大使,甚至一场直播的观看人数高达10w+。短短半个多月,丁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和在曝光中消费网红不同,“保护我方丁真”成为了官方和网友共同的愿望。丁真家乡理塘县的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聘用了丁真,每月3500元的工资,缴纳五险一金。丁真成为了理塘县的形象大使,并且在网友的督促下开始学习汉语。
  一个让人忽略的事实是,在“保护我方丁真”的号召下,丁真在社交平台上的热度却仍然居高不下,几乎天天都能在热搜榜上看到他的名字。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住在了热搜上”。
  1
  12月3日晚上8点,环球人物网记者在仓央书房外等待采访。从窗口往里看,书房里灯火通明,丁真在数十个工作人员的簇拥下进行直播。周围重重叠叠堆满了各地网友寄来的书和文具。“这里只是一部分,大概几百个包裹吧,旁边还有一个仓库是专门存放网友寄给他的东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1个小时的直播中,普通话不算流利的丁真面对镜头还有一丝羞涩,没有卖力吆喝和谈笑风生、仅仅是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对着镜头微笑就引得网友疯狂刷屏,“哈哈哈哈,还是个宝宝”“真的很暖心”“没有美颜更漂亮,这样很真实”……
  这次直播观看人数达到10w+,点赞100w+,20:00-21:00时段全国榜排名第4。
  这些数字,是由手机镜头另一端大众的好奇和关注堆砌而成的。十几天前,这位甜野男孩还是海拔4000米理塘县牧区的放牛娃,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理塘县城。庆幸的是,身在漩涡中心的他看上去却似乎是最平静的:最近发生最高兴的事情是在成都玩密室逃脱;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普通话还不太好。
  复盘理塘的网络世界,可以从村戈乡雄拉村的牧区开始。
  雄拉村有90户村民,其中38户为贫困户。2017年,初到雄拉村的第一书记曾代春就感觉到情况比他想象的更困难,“基础设施配套落后,没有水泥路、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通信,老百姓还是生活在一个孤岛中的情况。”曾代春告诉记者,来到雄拉村的第一年,村里架好了电网,接上了4G网络,村民用上了手机,玩起了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现在每家每户都有手机了,我们老百姓玩手机可能比谁都更溜。其实就是两三年的时间。”
  以网络为载体,透过手机屏幕这个小小的窗口,身处大山里的村民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同时也把他们不为外界所了解的世界展现出来。
  2
  然而,就在距离理塘400多公里外的成都,另一名登上热搜的年轻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12月7日晚上11点,成都官方发布消息,成都本土有居民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在官方信息出来之前,一张以“初步调查情况”开头的截图就已经出现在了微博上。在这张截图里,有此次新冠肺炎的确诊者——20岁的成都年轻女孩张玟(化名)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以及一张过去三天张玟具体到时间、地点的活动轨迹图。
  流量来的汹涌且意外。
  截图开始被网友们疯狂转发、分享、评论。围绕着张玟的个人信息和活动轨迹,“20岁”“4个酒吧”“无固定职业”,网友拼凑起这些零碎的关键词,给张玟贴上了“转场皇后”的标签。各种不实言论通过社交网络渠道涌进她的生活。
  事实上,张玟从一开始就积极配合成都防疫部门做调查,把自己过去几天最详细的轨迹告诉了工作人员。却没想到,这些个人信息最终让她经历了一场几近疯狂的网络风暴。
  12月9日,张玟首次在网络平台实名发声,开头第一句便是:“我在这里向成都市民致歉,这件事谁也不愿意发生到自己的身上。”
  文字背后是一个20岁年轻女孩面对网络的惊恐和慌张。也许她认为道歉可以让这场网暴尽快平息。但归根结底她并不需要为此道歉,就像央视新闻在微博上为她发声所说那样,她的个人生活不该是公共话题,防疫才是。我们的敌人是病毒,不是感染病毒的人。
  3
  巨大的流量把丁真和张玟推到了大众面前。
  在网红经济与全民票选的结合之下,理塘政府和文旅部门根据地方发展需求,谨慎地探索着IP开发边界,同时,也尽可能地延长着丁真为理塘带来的正面效应。丁真和理塘政府,取得了双赢。
  另一方面,年轻的张玟却被舆论快速吞没在了她熟悉的网络世界。发送,点赞,转发,评论,这一系列网络行为或许曾经建立起了她和互联网之间的信任关系。然而,在今天,这些熟悉的动作却转过来变成了伤害自己的利器。最终她彻底失去了对自己隐私的掌控权。
  1995年6月,以北京电报局向社会公众开放互联网接入服务为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网络时代。25年后,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9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相当于全球网民的1/5;互联网普及率67%,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2%。
  由声音、影像和文字组成的信息,早已像现实世界的水、电和气一样,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信息传递成本几乎为零的世界,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联上网络,个人空间和公共领域之间的距离触手可及。与此同时,也有一个巨大的挑战摆在在大众面前: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与公共关注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往前一步是窥探,退后一步是遗忘,进退之间,大众选择的是个人隐私和公共讨论的依存关系。
 
  记者 羊佳
 
责任编辑:华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