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热评 > 观点

看一次病挂两次号成常态:为民便民应多寻更优解

2023-07-17 08:52:15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夏天
大号 中号 小号

“开检查已经交了挂号费,第二天找医生看结果,为什么还要重新挂号?”网络上,不乏这样的质疑,评论区里心有戚戚的患者不在少数。面对吐槽,一些医院大倒苦水,如果不用重新挂号,“门诊室就有可能变成菜市场。”

常跑医院的人都知道,上述争论确实很有普遍意义。医生诊断必然要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因此,首诊内容基本是问诊和开检查。但很多检查结果并不是随做随出,特别是知名医院,一通长队排下来,患者往往不能当日事当日毕。一旦跨天看结果,患者就要重新挂号,多花一次钱不说,倘若首诊是热门医生,还得再经历一次“惊心动魄”的抢号。

患者质疑上述情况的逻辑很简单,挂一次号享受的服务,理应包括问诊、检查、开处方等整个流程,明明是受制于客观时效而导致的分割,凭啥变成了“分段计费”?对此,很多法律界人士给予了支持,认为挂号意味着医患双方建立了契约关系,患者等待检查结果期间,可视作医疗服务合同关系暂时中止,而医院出具结果后,则表明合同关系恢复,医院应继续履行未完成的合同内容。

当然,医院这样的规定也不是拍脑门。一来,有规可依。卫生部于1982年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的规定,“挂号诊病当日一次有效,继续就诊应重新挂号”。二来,现实所需。大多数医生的接诊量很大且排班复杂,挂号是建立良好秩序的一种凭证,复诊患者随进随出,客观上会影响正常挂号的患者。另外,目前国内医院基本都是信息化管理,患者的相关信息都记录在系统内,如果不挂号,系统里就无法显示信息,医生也没办法进一步做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针对看一次病挂两次号的情况,医患双方各有各的理。但这不意味没有任何可优化的空间。比如,重庆规定,对门诊注射输液、换药、理疗、针灸、推拿、血透、放射治疗等患者,1个疗程只收取1次诊察费;天津明确,同一疾病同一科室诊治范围的不重复挂号;山东多地公立医院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复诊免挂号费政策。淄博市卫健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这项举措一年可为患者减免挂号费约240万元。

公立医院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以为民便民为天职。上述各地的探索,虽不见得是最优解,但回应民生关切,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形式创新,赋予了患者更多选择权,值得点赞。

当然,这样的新规之下,医生工作量增加怎么办、如何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医院的管理秩序怎样维护等问题随之而来,但这些衍生矛盾不该成为默守陈规的原因,而应成为倒逼医院优化管理方式和绩效考核的动力。

让看病方便一些、便宜一些,这是人们最朴素的诉求,也是相关方面要追求的目标。我们深知,医疗体系里的任何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好多元方程并不容易。但只要认真听取民声,一点一点努力推动,总会收获更多肯定,让医患双方都找到更强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冯小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