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张铭超:走向国际的原画师,想讲中国故事

2023-10-20 15:44:46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陈苏
大号 中号 小号
  2002年,爱动漫的海宁高中生张铭超,成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系高才生,2006年又自学成才转为游戏原画师。32岁,转战英国,从游戏骨灰级玩家自荐成为英国游戏公司的首席原画师、美术总监,并以Lulu.Zhang的名字,获得全英年度游戏杰出女性提名。
  从日系模仿到写实风格,从建筑设计到游戏设计,从中国到英国……张铭超一次次跳出舒适圈。对她来说,世界就像RPG游戏,每次跳出舒适圈,就像是玩了新游戏,或者说,开了新地图,她喜欢这种挑战,始终记得You have to love what you do(热爱你所做的事情)。
 张铭超 口述
 “You have to love what you do”   
  我和很多80后一样,看着动漫长大,从小就喜欢临摹、涂鸦。
  我运气比较好,妈妈很有远见。她做外贸业,比大部分的家长更特立独行。她帮我买了很多画漫画的材料,也是小区第一个买电脑的人,我得以很早就接触游戏。她支持我的爱好,唯一的要求是成绩保持在一定水准,考上比较好的大学。同时,她觉得年轻人要有国际视野,所以我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有英语家教。
  考大学时,游戏设计、动漫设计等专业还不多,妈妈和我说,找个跟爱好有关系的专业。于是,我去了同济大学,学建筑设计。
  大学里,我花了很多时间玩游戏,画了成堆的动漫同人作品。大四,我在室内设计工作室实习,不是特别喜欢。
  著名游戏公司育碧的项目经理曾请我画过人物肖像,也是他告诉我世嘉在招2D美术师。我跟妈妈商量,想去试试,如果考不进,就回来做室内设计或者建筑设计。她很开明,只要能独立自主,并不计较我干什么。
  她一直跟我说,从事的工作一定要自己喜欢,如果不喜欢,很难达到一定高度。妈妈当年“下海”做服装业,为了赚钱,不得不强迫自己每天专注工作十几个小时,体会很深。You have to love what you do,她可能也意识到,我明显心思不在建筑设计上。我喜欢玩游戏,她淳朴的想法就是希望女儿快乐,能够养活自己。
  所以,虽然当时游戏行业还只是起步,很多人不认可这个行业,她还是支持我。当然,很重要的原因,游戏美术跟建筑设计起薪落差不大。
  我很幸运地被世嘉录取了。
  当时,游戏还是洪水猛兽,去做游戏,很多人很好奇,还可以靠游戏赚钱?我可能比较钝感,没有感觉到大家奇异的眼光。我本身是个玩家,能成为游戏制作者,梦想成真了,也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
  一开始,我的工作比较杂,随着技能提升,游戏业的壮大,分工更细,我主要做人物设计、过场插图、宣传插图以及场景设计等。我的人物设计比场景设计更强。
  在世嘉,我参与了《索尼克》《头文字D》《樱花大战》《死亡之屋》等游戏。我还做了《三国志大战》的卡牌游戏,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三国题材。
  “如果你想要做成一件事,还是要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点”
  你想不想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画师?
  2011年,维塔士概念组美术总监这样问我。
  所以,我离开世嘉,加入他们。没想到,一进去就水土不服。
  最初,我做的是日系游戏,但没几个月就结束了。公司的客户多是育碧、顽皮狗等国外大公司,要求欧美写实风,我是自学的日系画风。只有两条路,要么辞职不干,回到舒适区,要么改变风格。
  我想保持专业。
  那一年,我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7:30工作,回家开始自学。我不是美术专业,得从素描学起,每晚8点画到12点,花了一年,风格硬生生地被我转变了。世嘉是我的舒适区,曾想过一辈子那样也挺好。但这一年,我每天除了画,还是画画,很辛苦,特别开始的一两个月,我觉得没可能转变,完全反我自己的习惯,但慢慢坚持,每天练习。
  我真的不甘心。其实,我早已意识到写实风格细节更丰富,人物更丰满,光影很真实可信。我喜欢玩的游戏,像《刺客信条》《使命召唤》等,场景、人物特别帅,我想画成那样子。
  我从世嘉辞职,也是感觉发展受到画风限制。可能跟年龄相关,我越来越喜欢多样性的世界,希望更完善地还原一个世界。
  我蛮感激那段时间,非常辛苦,但值得。这对我的自信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如果你想要做成一件事,还是要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点,会有结果的。
  我在维塔士做过很多大项目。印象最深的是《刺客信条3》主角康纳的套装设计。当时,好几个人参与项目预案,每个人5套方案。我很幸运,育碧说希望这位美术师能够继续帮我们做。每天设计3套方案,除了衣服,还有装备,每周都会反馈,反复修改,大概两个月,我一共设计了75套,最后真的灵感枯竭。75套线稿完成后,从中选择几套,再做细致延伸,加色彩、搭配等,最终选定一套。康纳在游戏里有3套衣服,海军服是我设计的,冬天和夏天的两套衣服,也用了很多我的元素,看到我的想法被放到游戏里,很开心。
  全CG电影《生化危机·恶化》开场描述故事背景的插图,也是我们画的。我单独画了其中两张,一张是战后几个疲惫的战士靠着残垣断壁休息,一张是反抗组织的全家福,我还和别的原画师合作了几张。另外,《使命召唤》手游版,我做了所有的士兵设计,《魔法门》网络版,我参与了人物设计,《最终幻想14》的盔甲设计、武器设计以及一些大的社交平台的社交游戏等都有参与。
  这些项目风格多变,开始真的不适应,压力很大。世嘉是游戏研发公司,美术师可以保持喜好和想法,但维塔士以时间计算成本,以客户的想法优先,不符合客户要求,就得重来,必须以最快的方式修正。
  一段时间以后,我画东西不再以自我为中心,适应性更强,我成为一个有专业态度、风格更多变的美术师,有多样性的接受度,面对反馈心态更加平和。在维塔士的两年,我从一般的原画师升到组长,对我的个性塑造影响非常大。
  我开始可能是被推着必须变成一个励志的人。当我发现只要去努力,就可能获得改变,我就主动去进行转变了。
  “哪怕选择了最喜欢的工作,总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时间是做不想做的事,你必须记得你的初心,然后好好地完成”
  一个人在上海工作很辛苦,特别是刚到维塔士的那段时间。很多男性原画师,画起来很溜,我也不想输给他们。
  公司并不鼓励加班。但刚开始我水平真的不行,人家用8小时画,我得花12个小时才能达标。我希望让客户更满意,只能加班加点,有时连续一个月加班到一两点,怎么画都不行,真的挺讨厌自己的。感觉好累好累,有时知道这个东西是不好的,第二天就要交稿,必须得坚持画下去,就觉得很绝望,为什么我这么差劲。
  真的太苦了,我哭过,有时也非常丧气。
  一直跟我合租的女孩是世嘉的3D美术师,她看问题一针见血,是可以通过分析让你醒悟的人。她不会给我灌鸡汤,也不会听我吐槽,更不会安慰我,别伤心,好好睡一觉,明天就会好。每当我丧气时,她就会问我,你为什么当初放弃了同济的设计工作,要做游戏?我说,因为我喜欢,她说,我现在看不到你喜欢这份工作的感觉。
  妈妈也不是那种给我灌鸡汤的人,她不会说你要是太辛苦,你就回来,她跟我说这是你选的路,我本身也继承了她好胜的性格。
  这是自己选的路,跪着都要走下去。
  我喜欢玩游戏,尤其是战略游戏,运筹帷幄,慢慢布局,作为玩家,这是享受,就像游戏中的人物,很快乐。但游戏设计是为玩家服务,不一定能按自己的喜好设计,要从大多数玩家角度去考虑,比如《刺客信条》,我喜欢的几套设计都没被选中,就像是厨师做的菜未必是他最喜欢的口味。
  很多人说,不要把兴趣变成爱好。会这么说,可能是对工作的期待太高了。就像伊隆·马斯克说的,哪怕选择了全世界最喜欢的工作,总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时间是做不想做的事。这是每个工作都没有办法避免的,你必须记得你的初心,为什么加入这个行业,然后好好地完成,最后会柳暗花明的。
  我没有太多时间去想其他事,我只想变强。我很自豪,离开维塔士时,我可能是组里最好的原画师。我经历过失败,也被客户骂得狗血淋头,这让我不再害怕失败,也不怕丢脸。
  2013年,我加入手游大厂Gameloft,成为国际化概念团队的原画师。
  虽然,我挺喜欢做外包项目,几个月换一个项目,变化很多,很苦但提升快,我很高兴在转型时,做了这么多大项目磨炼自己。
  但给别人做项目,对游戏进程影响不大,多是宣传插图等。我还是想更多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在Gameloft,我们主要给各游戏工作室提供概念设计,把游戏策划的文字设计视觉化,包括人物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对整个游戏影响比较大,这对我很有吸引力。
  另外,Gameloft里有一位我一直很喜欢很崇拜的原画师,我想跟他一起工作。那段时间,他常帮我看图,提意见,我受他的影响,色彩的感知力及人物的立体感,有了进一步提升。
  “世界就像RPG游戏,每次跳出舒适圈,就像是玩了新游戏,或者说,开了新地图”
  《全面战争》我迷得要死,一年打了500多个小时,我当时想,要是能去CA公司工作就好了。
  我可能是比较容易厌倦的人,必须有新的东西激发我,把我拖出舒适圈,让我感觉活力又回来了。
  在Gameloft待了两年后,我感觉到瓶颈。下一步怎么走,要么去国内的游戏公司,要么去国外。
  没想太多,心中的激情推动着我。我直接给CA投了简历,其实可能性不大,他们并没有招原画师。但我还是发了作品集给HR说,我知道你们没有在招人,如果之后招人的话,请麻烦看一下我的作品。
  没想到,我竟然如愿以偿地进了《全面战争》项目组。
  32岁,去国外工作,我其实并不担心。我内心可能还是玩家,去英国就像是开了新号。世界就像RPG游戏,每次跳出舒适圈,就像是玩了新游戏,或者说,开了新地图。
  《全面战争:三国》是我进公司半年后定项的,因为我是中国人,特意把我从另一个项目转过来。
  在西方怎么做中国题材?选择怎样的风格?
  我们尝试了一些中国常用元素,比如五行、梅兰竹菊、美玉、汉语、水墨等,最终采用水墨风格是我确定的,既能营造中国味,性价比又比较高。为此我专门学了水墨,好在小时候学过两年中国画,photoshop里也有中国风的笔刷。
  我主要做《全面战争:三国》的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大部分建筑一开始的样式也是我设计的,还有地图、界面设计等,还跟策划做了大量沟通,将五行融入角色设计中。
  当时,市场部预测,除50%左右的西方玩家,还有很多中国玩家,至少占50%。我希望在东西方的审美中寻求平衡点。我问过很多西方玩家,哪种东方英雄特别帅气,也看了很多中国风的游戏,跟很多业内的中国朋友沟通,向两位历史专家咨询。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去做三国游戏,买了很多相关书籍,《三国演义》《三国志》以及中国的武器、服装、建筑等。
  比如吕布,从书的描述紫金冠、百花袍,演绎符合东西方当代审美的服饰;比如外国人理解的中国建筑是有飞檐的,但实际汉朝的建筑没有飞檐。当然,学过建筑是我的优势,我对建筑比例敏感度更高,阶梯有多高,柱子有多宽,门有多大,我能把控得更好,看起来更真实。
  赵云、诸葛亮、周瑜、刘关张这样的人物,已有约定俗成的形象,比如诸葛亮羽扇纶巾,很好设计。但有些角色很难。我们想设计一个女英雄,但屈指可数的几个女性,孙尚香、蔡文姬、大小乔、貂蝉都不合适,后来设计的英姿飒爽的女强盗郑姜,《三国演义》里没有,《三国志》中一句话带过有郑姓、姜姓的女叛贼。我一开始是按照东方审美设计了一个女飞贼,就像《新龙门客栈》里张曼玉演的金镶玉,漂亮、性感。但他们觉得太漂亮了,有点物化女性,我改了好几稿。定稿还算漂亮,但是有经历过战争的那种悍和酷。
  场景设计,我们大多是参考了现有资料和出土文物,尽量古朴、大气、庄严肃穆。经典的战争场景和故事,也被穿插在游戏里,赤壁之战直接做了个关卡,查询当时赤壁的地图,模拟现实中的地理位置,参考吴宇森电影《赤壁》搭的场景,很多故事是以过场动画、资料片的形式来呈现。
  在CA的7年半,我从资深美术原画做到主美,到初级美术总监、美术总监,很稳定,很惬意。但在大公司,各部门要求和预算要作更多妥协,即使是项目的美术总监,有时也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完全落地,我觉得差不多该挑战新的东西了。
  现在,我加入了丹麦新创公司RAW POWER GAMES担任资深美术总监,开发跨主机和PC平台的即时战略和角色扮演的中世纪游戏。这个项目很诱人,是我喜欢的题材,同时,作为公司初创人员,有更多的决定权。
  未来,我可能想做自己的游戏公司,伴随一个公司成长的经验非常好。
  玩游戏体验第二世界,做游戏是去架构一个世界,我想架构自己的世界。虽然还没有成形,但我想做沉浸式体验的VR游戏和以女性玩家为目标的游戏。
  中国的游戏市场都很活跃。两年前,我考虑过回国,也拿了几个国内比较好的offer,但当时快要结婚,不能只考虑我自己。如果有好的项目和机会,我在英国、丹麦的经验能真正有用处,我很高兴参与。我想要让西方人更明白东方或者东方人更明白西方,这是一种使命感。
  西方人对中国故事了解不多,这是很大的市场。西游记、三国、封神榜、春秋战国,包括海宁作家金庸的武侠,都是很好的故事。
  怎么让他们接受?我有想过做东方题材的游戏,做《全面战争:三国》,我才发现人物及谋略、战争非常感人,真正喜欢三国文化。现在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不够,需要一些时间,静下心来去了解,找到契机,好好地去做出来。我确实有这个优势,我是中国人,也知道西方人喜欢什么。我会密切关注中国游戏的发展。
  【张铭超成长四问】
  问:游戏被视为洪水猛兽,张铭超一直喜欢玩游戏、看动漫,你不担心吗?
  张铭超妈妈:我不担心,因为我看她玩游戏也要动脑子,闯关、策略,不动脑子赢不了。我就担心她眼睛受不了。
  她学画动漫,我帮她买纸、买画笔,笔600元一支,网点纸32元一份,当时工资每个月只有100元,为了省钱,还找地方复印。她喜欢,我也想看她能不能发挥特长。她的性格不适合做管理,我希望她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
  我们这代人文化程度不高,受够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我跟她说,人生不能重来,不能把全身心学习的时机浪费了,我和她约定,起码得考上重点大学。
  问:张铭超毕业时,建筑设计很吃香,游戏业刚起步,你为什么支持她做游戏?
  张铭超妈妈:她大学老师说,毕业后可以到同济的设计院工作,前景很好。但年轻人太辛苦了,如果做她不喜欢的工作,肯定不能出成绩。我也了解过,游戏业是朝阳产业,前景很好,薪酬不低。
  问:在你印象中,有什么事对张铭超的成长影响比较大?
  张铭超妈妈:她的路走得比较顺,每次她发现自己走不动了,就会做出改变。她第一次就业影响最大。
  80后这一代,读书选专业多是父母的意思。我们是单亲家庭,高考那天她说,妈妈,我好好帮你考个本科,她就像是在为我读书、工作。
  大学毕业时,她终于找到喜欢的事,我尊重她的选择。
  她一下子懂事了。当时我的生意遇到困难,她很努力工作,生活很节省,每月工资只有3000元,年终的时候还给我钱。你看她现在依然很朴素。
  问:32岁,她去英国工作,你担心吗?
  张铭超妈妈:肯定担心,背地里流了多少泪。她当时没有成家,一个人去,但作为母亲,我肯定要支持她。
  她之前工作很卷,压力大,不是很开心。我们交流很多,有时一聊就是一两个钟头。我经常跟她说,你好好做你的专业。她很懂事,每次跳槽,都是已经找好单位,才辞职。
  只要她开心、过得好,我什么都可以忍。
责任编辑:高玮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