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从全国技术能手到职校教师,张谦走出的“蝶变路”

2023-10-05 15:19:41 来源:央视网
大号 中号 小号
原标题:【青春匠心】张谦:学以致用 享受拆装之间的乐趣

匠心跨越障碍,奋斗点亮青春,《晚间新闻》系列报道“青春匠心”今天关注山东25岁小伙张谦,他虽然有四级视力残疾,但却喜欢拆装机电设备,通过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从一名职业院校学生到全国技术能手,再到职业院校教师,实现了人生中一次又一次“蝶变”。

在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营市技师学院,机电专业教师张谦和学生们一起改造升级柔性自动化生产设备,希望实现供料、分拣、加工和仓储的全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控制。

东营市技师学院机电专业教师 张谦:首先我们对它的控制器进行了最新的升级,然后我们还加入了自动化设备,包括工业机器人,包括工业相机,然后通过它代替我们的人工,代替我们人类的手和眼,完成自动化的操作。

张谦从小就喜欢拆装玩具,研究各种复杂电路,2016年报考东营市技师学院时,他选择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但由于两岁时,他因一次意外导致左眼受伤失明,这给他的专业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

东营市技师学院机电专业教师 张谦:两个眼睛看东西,它会有空间感,一个眼睛看就相对于平面,所以在一些位置远近的判断上,可能是比常人要弱一点,当我需要精准地去确定目标的位置,别人可能站在这里就能够知道这个位置在什么地方,我就可能需要多跑几个点,然后从不同的方向最终确认这个位置。

尽管要付出得更多,但张谦没有怨言,他还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拆解。学校实训车间里的设备,几乎都没有逃过他手中的螺丝刀。

东营市技师学院机电专业教师 张谦:每当拿到这么一台新的设备,首先我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把它给拆解干净,然后深入地了解它内部的机械原理,还有它的运动方式,只有这样,当它出现问题时,我才能够第一时间去发现它的故障点,然后再进行排除,最后我会再将它给重新组装完整,然后进行编程,让它重新能够动起来。

东营市技师学院机电专业教师 刘兵:我一开始带他(参加)机电一体化比赛的时候,这个设备他已经是从头到尾操作得非常流畅了,然后他感觉自己还有发挥的空间,所以他就把这个设备自己拆掉,然后重新组装,运行起来以后,让我们老师都非常惊讶。

张谦在校学习期间,实训车间里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可以听到气缸工作声,这正是他在一遍遍进行拆解训练。

东营市技师学院机电专业教师 张谦:实训车间的一台台设备,不只是冰冷的机器,更像是我们的朋友,因为它和人们一样,机械结构就是它们的骨骼,气路和电路就是它们的血管和肌肉,控制器就像它们的大脑,给它什么样的指令它就完成相应的动作。

一勤天下无难事。张谦的技能水平很快脱颖而出,毕业后他以高技能人才引进的方式成为了东营市技师学院的一名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

东营市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 夏洪羽:在我们平常搭建设备的过程中,但凡有一根线或者一个螺丝不够到位,我们可能就会平常不放在心上,但是张老师看见的话,他就会要求非常严格,让我们重新一遍遍做到最好的状态。

成为老师后,张谦还跨专业学习了移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专业。在今年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张谦一举赢得了机电一体化项目冠军,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如今,张谦又给自己设立了新的目标——学习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助力自动化设备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东营市技师学院机电专业教师 张谦:将自己的技能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张谦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一遍又一遍地练。一勤天下无难事。张谦勤奋的背后还是兴趣与热爱,他把设备当朋友,总要追求近乎完美。而有了兴趣与热爱,勤奋才有源源不竭的动力。这些让张谦看得比很多人更清楚,他看见人生更多的可能,看见未来更多的精彩。这个年轻人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用“心”,就能看见。

责任编辑:李佩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