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周大新做客天一文化讲坛,在河南省档案馆做“发现、欣赏、创造‘美’”主题讲座,讲座开始前,周大新接受了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的采访,分享自己创作中对“美”的思考与感悟。
谈封笔与创作
长篇真的不写了,有创作冲动了就写一写散文
顶端新闻:2021年长篇小说《洛城花落》出版后,您宣布长篇小说“封笔”,那您现在还在创作吗?
周大新:长篇真的不写了,我写长篇一般需要三年,这期间干不了别的事,只能专心写作,三年里始终被这一件事“折磨”。有时候写不下去,也很烦恼,长期睡不好觉。
现在我年纪大熬不了夜,所以干脆就不写长篇,有创作冲动了就写点散文和短篇小说,短篇小说主要是带有科幻性质的“幻想现实主义”作品。
顶端新闻:为什么会选择写这种类型的作品呢?
周大新:我一直对科幻题材感兴趣,目前已经写了《云兮云兮》《首次唤醒》《去未来购物》等几篇短篇小说。过去我写现实主义小说,是想对当下的现实发言。现在写幻想现实主义小说,是想说出我对未来的期待。
这些短篇小说的长度,多在1.5万字左右,一个短篇十来天就能写完。
谈“美”与AI
AI只是在模仿人类,目前超不过人类的创造力
顶端新闻:为什么会选择“发现、欣赏、创造‘美’”作为主题来与大家分享呢?
周大新: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高了,都希望在美丽的环境中生活,对美的问题也开始重视。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审美,就连家中家具、摆件的摆放都需要美学知识,再比如城市建设怎么规划建筑物,没有美学知识是不行的。
我在几年前就做好了这个主题讲课的准备,也阅读了许多美学大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注重理论,而我就更侧重于生活中遇到的美的问题。
顶端新闻:您觉得由AI或者机器创作出来的作品,会超越人类作家的水平吗?
周大新:我认为AI只是收集了人类以往创作的成果,在其基础上进行模仿,它只是在模仿人类,目前是超不过人类的创造力的。
但将来AI会不会脱离人类的掌控进而超过人类的创造能力?这也的确不好说,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最终会比人类更聪明,我有篇小说也谈论过类似的问题。人类将来必须对AI的发展制定法规,来防止它们攻击人类。也许将来有一天人类会限制不了AI的进化。
谈文学的意义
文学能对人的心灵产生影响,可以抚慰人心
顶端新闻:您关注今年的茅盾文学奖作品了吗?
周大新:关注了。我向五位获奖作家表示祝贺!五部作品中有两部我读过,就是乔叶的《宝水》和东西的《回响》,其余的三部作品我也会找来读。
《宝水》写的是河南乡土生活,对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思考,且叙述方式新颖。
东西曾经和我一起去过罗马尼亚访问,他的《回响》写得很用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写得很精彩,我也很喜欢这部作品。
顶端新闻:您觉得文学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周大新:文学其实解决不了现实问题,但能对人的心灵产生影响,可以抚慰人心,我当初写作的很大一部分动力就是为了这个。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如意的时候,读些文学作品,可以让人短暂忘却心中的烦恼。
此外,作家可以通过文字来影响人们,在面临人生抉择时,去做向善向好的选择,从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