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中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令无数国人为之震撼和感动。但他却说,电影总是电影,真正的战争,更激烈……
说话的人叫罗山保。
“罗山保,1950年10月入朝,担任20军59师176团1营机炮连2排5班班长……荣立三等功一次……”在他的档案中,与抗美援朝相关的资料,仅有寥寥58个字。
您参加过抗美援朝哪场战役?
“我们是(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是)宋时轮,(战场在)长津湖。”这位93岁老人的娓娓讲述,将我们带回到了7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老战士罗山保。本报记者 刘平摄
“记住,土豆一定要贴身放”
1950年,别看罗山保只有20岁,却已是个参加过渡江作战的“老兵”。一天,正在上海郊区参加练兵的他突然接到上级命令:“立刻出发!”
出发?去哪儿?战士们登上闷罐火车,咣当咣当,一路向北。不知晃荡了多久,再下车,山东曲阜到了。
指导员将战士们召集起来,开始做简短的战前动员。“同志们,我们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去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短短几句话,一下子激起了战士们的斗志。
“美国鬼子要打中国,我们答不答应?”
“不答应!”战士们的喊声震耳欲聋。
“不答应怎么办?”
“打!”没有任何犹豫,罗山保和战士们一同登上了开往辽宁丹东的列车,奔赴前线。
出发前,罗山保领到二三十个小饼制成的干粮,一包炒面和一些咸鱼干。
入朝不久后,干粮吃完了,炒面吃完了。在极度严寒、缺粮少衣的情况下,行军却不能停止。罗山保每天肩扛火箭筒和两发炮弹、身背冲锋枪、怀揣手榴弹,负重超过40斤赶赴战斗一线。
忍饥挨饿之际,三个生土豆发到了罗山保和每个战士手中。
一顿三个土豆?还是一天三个?罗山保摇摇头,“就三个,吃三天,一天吃一个。”
战士们看着手里的生土豆犯起愁来。战场上为了隐蔽行踪,不能点明火烧水煮饭,大家只好用炭火把土豆埋起来,焖一会儿,靠近炭的地方,土豆已经烧焦变得乌黑,咬一口,中间却还是脆生生的,根本没熟。“就是叫你充充饥。”罗山保将半焦半生的土豆像宝贝一样揣在怀里,舍不得一下子吃掉。
班里的四川小战士没经验,行军时,将土豆放进了随身的挎包里。在天寒地冻中行军了半天,从挎包中掏出来的土豆早已冻得跟石头一样硬邦邦的。无奈之下,小战士把冻硬的土豆用双手捧起,举在太阳下,想用阳光的温度来解冻手中的冰坨子。看着自己一天里唯一的口粮啃不动、吃不着,才十几岁的小战士捧着土豆哭起来。
“别哭了,给我。”罗山保将手伸进怀中,掏出一个还带着自己体温的焦土豆递给小战士,又随手将小战士那早已冻成冰坨的土豆裹进自己的棉袄,塞进最贴近胸口的口袋中,“以后记住,不能放在挎包里,土豆一定要贴身放。”
“再冷,也要趴在那一动不动”
一天,派出的侦察员突然报告:“前面有美国鬼子!”
那时,罗山保和战士们并不知道,即将和他们在长津湖相遇的,恰是号称“从无败绩”的“王牌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
“我们这个排是专门负责打坦克的。”罗山保说,“虽然也拥有火箭筒等武器,但我们的火箭筒威力不行,有效射程还不到200米,远不如敌人的武器装备好。想要打坦克,就必须尽量靠近敌人,越近越好,100米以内的距离最好。”为了尽量靠近敌军,罗山保和他所在班一共16名战士,埋伏在紧靠公路的一个小山包周围,和敌人几乎就是面对面。
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深夜,战士们一动不动趴在雪地里,静静等候冲锋的命令。“只要没有命令,就要一直埋伏着,不能有一点动静,再冷,也要趴在那一动不动。”有的战士由于穿的衣服太单薄,在雪地中被活活冻死;有的冻坏了腿;有的冻掉了鼻子、耳朵。“手冻得不听使唤,身体冻得爬不起来。”罗山保感慨,我们的部队,纪律性特别强,自觉性特别好。我们的战士、干部表现得非常英勇顽强,没有一个人贪生怕死。
敌人的坦克轰鸣声近了,更近了,罗山保屏住呼吸,紧盯着敌军的动向。
敌人的炮火猛烈轰炸我方阵地,炮弹接二连三落在罗山保的身旁。
“轰!”一颗炮弹从空中坠落,在距离罗山保不到100米的地方爆炸,巨大的轰鸣声几乎震破耳膜。“完了!班长和第一战斗小组就在那。”见第一战斗小组再没有进行任何反击作战,罗山保心知,班长和战友们凶多吉少。
“我们班一共16个人,班长当场就牺牲了,(一场战斗)下来后,还剩七个人……”罗山保哽咽了,再也说不下去,泪水从眼角慢慢滑落。
眼睁睁看着班长牺牲,罗山保心中的悲痛难以形容。他脑海中闪过的唯一念头就是“报仇!一定要报仇!战斗下去!”
当坦克进入射程,一声令下,罗山保和战士们瞄准一溜坦克中的第一辆,开火!
打中了一辆!
又打中一辆!
罗山保所在的战斗小组击中了两辆坦克,小组中的四名战士分别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
惨烈的战斗从晚上一直打到第二天上午。前进道路被阻断的美军只好撤退。“没有电话,我一直想联系他们”
1950年11月下旬,朝鲜战场长津湖战役中,南逃的美军被这样的情景震惊: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准备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志愿军两个连上百名战士伏守在冰雪中,却没能等到向敌人发起冲锋的那一刻。
“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
“我很幸运!长津湖战役,我冻伤也不厉害,只有脚指头冻掉了四个脚趾甲盖。”罗老给记者讲起在长津湖挨冻的经历。
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高达2000米,人烟稀少,夜间温度甚至低至零下40摄氏度。
寒冬腊月,每天在朝鲜战场踏着厚厚的积雪行军,有时还要蹚着冰冷的河水渡河,“鞋始终是湿的。”休息时,罗山保总会将湿漉漉的军鞋脱下,将鞋扔进朝鲜老乡家烧得热乎乎的土炕炕洞中烤干。作为老兵,罗山保行军、战斗经验丰富,每次烤鞋前,他总会将手伸进坑洞摸一摸,见炕洞内没有燃着的明火,再将鞋放入洞内烘烤。一次,行军了一整天后,罗山保在休整时将湿透的军鞋往炕洞里一扔就累倒在一旁。“太累了,麻痹了,鞋一脱就扔进去了,也忘了摸摸炕洞里是不是点着火。”休整结束,光着脚的罗山保这才发现,自己的军鞋早就在炕洞中被烧成了灰。
无奈之下,他只得捡了两块百姓丢弃的棉花套子,用破布条捆在自己脚上,深一脚浅一脚跟着队伍继续前进。没走多远,脚下踩着的棉花套子就开始四处漏棉花,脚面上还盖着棉花,脚底成了光脚板。
在行军途中,罗山保从敌人尸体中捡到一双鞋。这双鞋帮他扛过了长津湖五十年一遇的严寒。
“在朝鲜战场,差一点就回不来了。”1951年2月,结束战斗任务的罗山保从朝鲜战场返回祖国。
就在回国途中,罗山保乘坐的运兵车深夜遭到了敌人袭击。头顶的敌机轰鸣,机枪不断从空中向地面飞驰的汽车扫射。“子弹就从我们身边(飞过),唰唰唰,唰唰唰……”
还能回到祖国吗?面对机枪疯狂扫射,罗山保竟奇迹般地从敌人的枪口下死里逃生,“真幸运,回来了!”
回到祖国的当晚,恰好赶上春节,部队为将士们包了一顿猪肉大葱馅儿的饺子。吃了几个月炒面、土豆的罗山保一阵狼吞虎咽。“好家伙,可改善了,吃得那个香,我都不知道我吃了多少!”
如今,罗山保依然还能清晰地回忆起曾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班长叫马彦松,从我到部队,一直到他牺牲,我们一直在一块。只不过,有的战友从朝鲜回来后就分散在各处了,也不知道地址,也没有电话,我一直想联系他们……”老人说着,又一次哽咽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