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学生黄建亿的毕设作品《筑魂》火了。
他以自己父亲为原型制作的建筑工人雕塑在网络走红,不少网友评论“钢筋铁板,厚重沧桑。致敬父辈、致敬建设者”。
1400斤钢筋和铁板,历时3个月,他焊成了一座“重量级”雕塑——在钢筋筑成的地基之上,一个头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被托起,眼神深邃、表情刚毅。
黄建亿今年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他表示,构思毕设时,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父亲,他说:“父亲做了30多年的建筑工人,一直在为家庭默默付出,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他选择钢筋作为雕塑的主要材料,因为“钢筋给人坚定、正直的感觉,能直接展现建筑工人的精神。”
整件作品高度达到2.3米,底座由钢筋焊接而成,脸部则是钢筋、铁板的“混搭”,内部还装上了照明装置。
黄建亿给作品取名“筑魂”。在创作说明中,他写道:“我们习惯仰望星空,却忽视脚下沉默的土地;我们歌颂建筑的华美,却忘记建造者的艰辛。我要用建筑的语言,来致敬我的父亲和所有建造者们。”
1400斤钢筋和铁片铸成的“表白”
雕塑用到的所有钢筋铁片都来之不易。
黄建亿逛遍了学校周围的废品收购站,在堆成小山的废旧物品中,翻找、挑选能用的钢筋和铁片,再一趟趟运回学校。他还联系五金店、二手卖家,费尽周折终于凑够了原材料。
然而,作品的创作过程更加艰辛,“常常正面看没问题,侧面却歪了。”
焊完雕塑底座时,黄建亿发现底座并不平整。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他花了一周时间拆掉重做;焊接光太强,他需要经常滴眼药水保护眼睛;长时间面对高温,脸部不停脱皮……
创作期间,除了吃饭和睡觉,黄建亿把所有时间都扑在作品上。
他通常是上午开始,一直忙到晚上。历时3个月,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筑魂”终于完工。
“父亲不善言辞,但我知道他特别开心”
1997年出生的黄建亿老家在广东湛江,家中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的父亲是一名有着30多年“工龄”的建筑工人。“父亲是大工,负责砌墙,母亲是小工,帮着搬砖、搬水泥。”
从他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在海南给人盖房子,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小学五年级时,母亲也开始跟着父亲一起在工地上做工。
此前,一心求学的黄建亿很少有机会去父亲的工地,他只能从父亲手上厚厚的老茧和脸上日渐增多的褶皱里,想象父亲工作时的专注与辛劳。
直到大三时,叔叔在老家盖房子,黄建亿跟着父亲一起帮忙。他第一次真真切切看到父亲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一股强烈的情绪在心里翻涌。
“父亲盖的房子虽不是高楼大厦,却为很多人建成了能遮风避雨的家。不善言辞的父亲一直在默默付出,撑起了我们的家。”
在广州美术学院所在的大学城周边,黄建亿也常能见到建筑工人。创作中的他总会忍不住凑上去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和他们唠几句家常,并坦诚地告诉他们,“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建筑工人”。
有学弟将他的创作过程分享到了网上,黄建亿家人看到后便转给了父亲。父亲给他打来电话,尽管全程都在问他忙不忙、累不累,但从父亲的言语中,黄建亿听出了欣慰与喜悦。
黄建亿说:“父亲不太善于表达感情,但我知道他特别开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黄建亿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作品算不上完美。他说:“未来会保持一颗纯粹的心,认真对待每件作品、每件事。”
来源:央视新闻、中工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