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人民日报看澜湄——在这里,20多万老百姓守林护绿

2021-10-27 11:29:14 来源:“澜湄万里行”人民日报采访组 作者:柯仲甲
大号 中号 小号

秋雨沥沥,驱车攀登,约莫一刻钟功夫,就到了昌都市森林公园的观景平台。放眼望去,扎曲河、昂曲河在这里汇聚成澜沧江穿城而过,高低起伏的山峦在雾气笼罩中仍显绿意……“藏东明珠”昌都,名不虚传。
 

(昌都城市风貌 柯仲甲/摄)
 

21日下午,“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采访团走进西藏昌都,看到深秋的昌都,仍然满眼绿色。“山头绿起来,水质好起来,咱们的老百姓功不可没。”昌都市林草局副局长李利珍语带自豪,“全市共有21万多名老百姓在保护着森林和草原呢!”

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地处澜沧江上游,昌都深谙此理。

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下游,昌都在全市111个有林乡镇都设立了专业管护站,配备580名专业管护人员。全市还招聘20710名公益林护林员、7657名天然林护林员、18.5万名生态岗位人员……“这个庞大队伍,占昌都市总人口28%还多,实现了全市382万公顷森林、571.4万公顷草原常年有效保护。”李利珍说。

一手抓管护、一手抓绿化,昌都市大力实施澜沧江两岸国土绿化行动。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昌都市共完成澜沧江两岸国土绿化项目24000余亩,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农牧民群众822人,增加经济收入926.8万元。与此同时,昌都市着力加强草原保护管理,推进草原生态修复,“草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日益增强。目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8.04%,草原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李利珍介绍。
 

(昌都城市风貌 柯仲甲/摄)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近年来,昌都坚持水岸同治,严禁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入,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清理整顿工作;同时开展澜沧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提升流域水质。“目前,昌都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水平。”昌都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史宣富介绍。

2019年,昌都市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昌都蹄疾步稳。
 

(昌都城市风貌 柯仲甲/摄)

责任编辑:李佩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