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一群“喜憨儿”,9年洗了10万台车

2024-07-22 10:04:4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李晓玲
大号 中号 小号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在深圳,有这样一个父亲,有这样一群不健全的孩子,用自己的执着坚持九年3000多天做同一件事:洗干净每一辆驶进店的车,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他们的努力,也为其他更多的心智障碍者蹚出了一条自立自强走向社会的路。

一群“喜憨儿”九年洗了十万台车

在深圳一家洗车行,每天上午8时,这里会准时迎来15名特殊员工,开启自创的洗车模式:喷水、打泡沫、扭屁股,配合着动感音乐,员工们把洗车当作一个游戏,洗车的客人也会被他们的单纯和热情感染。

这是位于深圳福田区梅林路的喜憨儿洗车中心,是一家由一群“喜憨儿”员工组成的洗车行,他们的平均年龄26岁,智力水平却只有7岁。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2024年3月22日,在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左图为“心青年”吴华坚在擦拭车辆,右图为“心青年”许继伦(右二)和同事一起洗车。19岁的吴华坚和30岁的许继伦2023年7月入职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担任洗车工。喜憨儿洗车中心现有15名心智障碍员工。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喜憨儿”,是指那些憨态可掬、看起来总是开开心心的心智障碍者。因为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孤独症、唐氏综合征、脑瘫等,他们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工作生活,他们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庇护,没法自食其力。在中国,这样的“喜憨儿”有1200万。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口普查显示,心智障碍者是所有残障者中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之一,实际就业率不到10%。

“我们的店名叫‘喜憨儿’,‘喜’代表‘惜’,‘憨’代表‘笨’,‘儿’代表永远是孩子。”喜憨儿洗车中心创始人曹军指着店内悬挂的LED大屏告诉记者,这里记录着从2015年开店至今孩子们清洗的车辆数--9年多的时间里,喜憨儿们已经为超过10万台汽车提供了清洗服务。从这份工作中,他们得到的不仅是基本生活保障,更多的是自信和快乐。

9年来,喜憨儿洗车中心的规模从最初的8人增加到现在的15人,他们做到了用服务留人。“我们不缺客源”,曹军自信地表示,他们的服务半径是周边两三公里内的居民,许多客户都是“回头客”。在点评软件上,不少顾客留下了“工作认真”“热情友善”的评价,还有顾客称洗车中心为“洗车界的海底捞”。

“我们的洗车标准可一点都不特殊”。曹军介绍说,喜憨儿们的工作要求是“同样的价格,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干净”。

对喜憨儿们来说,为顾客做好服务,用双手创造劳动价值,成为他们的自信源泉。如今,洗车中心的喜憨儿每个月能拿到2360元工资。每次发了工资,他们会互相请喝饮料,分享属于他们的成就感。

深圳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林刚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就业服务是整个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于心智障碍人士而言,实现就业,真正参与社会,有尊严地生活意义特别重大。周林刚的研究团队深度调研了喜憨儿洗车模式,并起草了《心智障碍者洗车专业服务指南》,很快将作为团体标准发布。

2015年8月13日,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的员工在洗车。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越不讲特殊,大家就越能接纳你”

“喜憨儿洗车中心”背后,站着一位平凡而不平凡的父亲曹军。曹军的孩子也是一个“喜憨儿”。2002年,初为人父的曹军得到噩耗:一次体检中,7个月大的儿子被查出“发育迟缓”。医生告诉曹军,孩子以后的智商,可能会一直停留在六七岁。

这个消息,像一块从天而降的巨石重重压在曹军夫妻心头。尽管按当时的政策,曹军夫妇可以再要一个孩子,但犹豫再三,他们还是放弃了。“有了第二个孩子,我们势必会从老大身上分心,将来老二除了要赡养我们,还要养活哥哥,这对他们俩都很不公平。”

儿子确诊后,曹军晚上睡觉前都不敢喝水,生怕会起夜,“因为半夜醒来会加深焦虑和无助感,会控制不住地担忧:如果有一天我和妻子都离开人世了,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该怎么办?他会不会流落街头?”

起初,曹军想着努力多赚钱多攒钱,让儿子未来衣食无忧。但他慢慢意识到,如何让儿子有尊严地活着,如何让他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对社会有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考察过一些行业后,曹军决定创办一家洗车行,全部招募心智不全的“喜憨儿”。“洗车这件事,技术要求不高,投资不大,又切合人们的生活需要。孩子们经过培训后,能够做到让客户满意。这对‘喜憨儿’来说也是一件有价值的事。”

2015年8月,曹军联合9位喜憨儿家长众筹了一百万元在深圳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喜憨儿洗车中心”。第一批员工是来自深圳特殊教育学校的8名毕业生,曹军的儿子曹洲溥2020年毕业后也来到洗车中心工作。

可以想见的是,洗车中心起步并不轻松。洗车要求干净细致,但喜憨儿一开始认为的“干净”标准与普通人不同,他们觉得擦过就干净了。为了帮助喜憨儿掌握洗车的本领,曹军请来指导老师为他们做专业培训,还用教学模具将汽车拆分成十八宫格来识别,让喜憨儿们按顺序擦,不遗漏。

2015年8月13日,深圳市喜憨儿洗车中心的负责人黄艳(中)指导员工确定自己的工作范围。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经过不断实践,曹军和培训老师根据前期测评结果,将心智障碍轻度、中度、重度的喜憨儿组合到一起,让他们分别承担洗车的不同工作流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实现效率最大化。很快,喜憨儿洗车小组的洗车效率就达到了洗车市场的普遍需求:20至30分钟洗完一台车。

除了让洗车水平、洗车效率达到同业竞争标准,曹军还特别强调,喜憨儿洗车中心的价格要和市场一致。他在店门口挂了一个“正常收费,拒绝小费”的牌子,还在培训中告诉孩子们,不能向别人伸手讨要。

“越不讲特殊,大家就越能接纳你。”比起员工的特殊性,曹军更希望洗车中心能以专业的服务招徕顾客。除了不断提升洗车技能,曹军和培训老师还指导孩子们如何穿着得体,如何礼貌迎客,如何与顾客正常交流……他们将这些要求制作成标语条贴在洗车中心的墙上,提醒喜憨儿“头发整齐,指甲剪短,衣服干净,端正做人”。

为了让每一个残缺者都有尊严地活着

首家喜憨儿洗车中心在深圳顺利运营之后,陆续有不少心智障碍孩子的家长从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希望曹军能帮忙解决自己孩子的就业问题。曹军乐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如果我们这种已经证明可行的运营模式能推广开来,不是可以帮助更多心智障碍者就业吗?”

深圳市“智家喜憨儿成长关爱中心”就此应运而生,曹军开始将喜憨儿洗车中心的运营模式推广到全国。“将我们的职业能力测评、培训和分工体系内容分享给创业者,他们就可以复制我们的模式开店。但我们和这些门店不构成财务关系,完全是公益培训。”“喜憨儿洗车”成为针对心智障碍者的就业项目,“希望能在全国开一千家店,帮助一万个心智障碍者家庭。”

2016年,首家复制店“青海喜憨儿洗车中心”在青海省残联支持下正式开业,首批解决了16名心智障碍者就业,并经营至今。渐渐地,通过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的帮助和支持,“喜憨儿洗车中心”开到了全国各地,从深圳、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到合肥、阜阳等中部城市,再到阿勒泰、赤峰等边疆地市,都能看到“喜憨儿”的招牌。截至去年底,“喜憨儿”已在全国复制了42家洗车中心,超过400名喜憨儿实现了稳定就业。

2022年5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文件,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喜憨儿洗车”项目;同年8月,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发布文件,在广东省复制“喜憨儿洗车”;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也推出了《中国智协关于推广智力残疾人就业项目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喜憨儿洗车”项目。

除了自主创业,这些洗车中心也探索出更多发展模式。安徽阜阳市颍州区的喜憨儿洗车中心开在翔飞特殊学校旁,是学校的社会实践课场所。中心创办的初衷就是加强学校特殊儿童与社会的连接,改善社会对心智障碍人群的偏见。除了洗车中心外,学校还开有一家快递驿站和一间小超市,都用于学生们的社会实践。

这些服务社会的创新探索,也让特殊学校附近的居民改变了对特殊儿童的看法。翔飞特殊学校校长季思波介绍说,因为不了解,一些人过去对特殊学校心智障碍学生有些害怕。但来店洗车和孩子们接触后,就慢慢消除了这种偏见。不仅如此,在洗车中心工作过之后,孩子们的精气神都提升了,平时会主动做值日,也更加注意个人仪表,有的孩子一毕业就进厂工作了。

这是2024年3月22日在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拍摄的“心青年”吴华坚(左)和许继伦。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近年来,越来越多喜憨儿洗车中心通过政府和残联的帮扶落地到社区。珠海市金湾区喜憨儿洗车中心的经营场地,是用当地残联的办公场地置换来的,房租低廉。中心通过慈善捐款、与汽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合作等方式,开业仅3个多月就扭亏为平。

曹军告诉记者,希望喜憨儿中心能成为心智障碍人士链接社会的窗口,通过这样一个半庇护式的就业场所,让这些特殊孩子们的人生随着社会流动起来。

周林刚认为,喜憨儿洗车服务模式能在全国快速推广和复制,破解了智力障碍、孤独症人士的就业困境,摸索出了一条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径,也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激活了在地化资源,如残联、爱心企业等。“特别期待社会各界能从赋能而不是排斥的视角看待残障人士,支持、帮助、关心残障人士的生存和发展性需求。”

责任编辑:高玮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