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军锋每次一穿制服,就和过年穿新衣服一样开心。
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的一处角落,坐落着一幢几层高的红砖楼,牌子上写着几个大字——人民大学社区警务工作室。
·陶军锋走进人民大学社区警务工作室。
走上二楼,正对楼梯口有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是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海淀派出所人民大学社区警务队社区民警陶军锋平时工作的地方。
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挂满墙壁的锦旗——“热心服务、尽心为民”“人民警察爱人民,不是亲人胜亲人”“尽职尽责、冬日温暖”......
在办公桌旁的墙上,有两张打印出来的纸被锦旗挡住一半。陶军锋撩起锦旗,上面写着:“把群众的每一件事,都当成自己家的事,用心去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这是他时刻提醒自己的话。
·陶军锋。
“大学里居然还有柏油路”
陶军锋出生于陕西省一个农村。小时候,村里常常组织大家一起看露天电影。
一次,他和伙伴们正在打闹时,猛然看到了屏幕上播放警察抓坏人的场景,一下子被吸引。
“从那时起,我就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以后也要当警察,去抓坏人,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陶军锋回忆道。
这一想法一直持续到他的高中时期。彼时,在陶军锋的家乡,每年考上大学的人屈指可数。
陶军锋立志要走出乡村,成为一名人民警察。高考结束后,他就报考了当时还未合并的提前批院校——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陶军锋每天积极锻炼身体。然而,实现梦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裸眼视力没有达到要求,我只能先放弃了”。
1998年的春节,陶军锋第一次来到北京。他的二哥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想着激励陶军锋考一所好大学,于是邀请他进校园里参观。
·中国人民大学秋景。来源:北京旅游网
一走进人大校园,陶军锋就被震惊到了,“大学里居然还有柏油马路,真是不可思议。从那开始,我就对人民大学印象特别深刻”。
那年高考后,陶军锋第一志愿就填报了中国人民大学,最终顺利被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录取。
大学期间,陶军锋的性格发生转变。“对我这一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加入了人大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他回忆道。
因为来自农村,刚到北京的时候,陶军锋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性格也比较内向。当时和几位师兄师姐接触后,陶军锋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平时会参与一些环保、帮助智障人士等活动。
“在此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想着一定要把自己的性格打开,能够畅通地与他人沟通交流。”陶军锋说。
大学毕业后,陶军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读研究生。“以后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实现个人价值,我觉得还是应该读研究生深造一下。”
·陶军锋在人大校园里。
是时候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就读研究生之前,陶军锋花了一年时间去偏远农村支教。他参加的支教项目叫作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由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发起。
因为来自农村,陶军锋希望通过努力,去帮助一些农村孩子,所以当时很坚决地报名,前往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一个革命老区扶贫支教。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
当时,陶军锋和同伴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才到达县城。“我一看,这县城不像一个贫困县,但出了县城后才发现,当地真的特别贫困,有村民还住在茅草房里。”
“跟县教育局、团委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强调,一定要去村里的学校教书,去最艰苦的地方。”陶军锋说。
因为山路多,从县城到乡镇中学需要骑两个多小时摩托车。乡里可能就四五十户居民。学校共两层,没有围墙,周围也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出了宿舍楼什么也看不见。
陶军锋主要教语文和历史,因为高考时历史分最高,所以想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多传递给当地学生。刚开始,校长想让他带重点班,但班上已经有教得好的老师,于是陶军锋决定去另外一个班。
这个班的情况很特殊,原本有40多人,现在只剩下20人。当时,农村有些人依然觉得孩子读书没什么用,还不如趁年轻出去打工,早点挣钱。
·陶军锋在与学生交流。
陶军锋开始代课后发现,很多孩子学习跟不上。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学习的意义,他分享了自己走出农村的故事,绘声绘色描述了大山外的精彩世界。不少村民知道北京的大学生来当老师了,就送孩子们回来听课。
“最后剩了四五户,家里还是有顾虑,不太愿意让孩子继续读书。我们挨家挨户走访,终于把学生都劝回来了。这个班里的孩子最终大多数都完成了毕业考试。”陶军锋说。
支教结束后,陶军锋继续回到人大读研。早在本科毕业后,他就曾参与过各种公司的面试,希望能为以后参加公安机关的面试积累经验。
“当年面试过很多大公司,入职以后能有不错的收入。”陶军锋说,“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公安队伍,为了一种情怀吧!”
2005年毕业后,陶军锋觉得是时候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家人很支持他,对他说,要真想当的话,就抱定信念,朝这个方向努力。于是,陶军锋很快投入到北京市公安局招录人民警察的准备中。
“首先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之后需要学习专业知识,除了推荐书籍外,我还看了很多公安相关的书籍。”陶军锋说,“另外就是体能,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抓紧时间去跑步、训练,针对考试的项目,比如引体向上等,有意识地锻炼,就为了一个目的——顺利过关。”
一次两次不行,就去五次六次
接到录取通知时,陶军锋很激动,“梦想终于要实现了,可以穿上警服了”。
等到工作单位后,他发现和自己想象中不太一样。“最初我的工作岗位主要是配合外省市的兄弟单位处理案件。因为工作性质,我平时是不穿警察制服的,只有在参加一些重要会议、活动时才会穿。”
那段时间,陶军锋每次一穿制服,就和过年穿新衣服一样开心。
在自己梦想多年的岗位上,他觉得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选择。面对复杂难啃的硬骨头,陶军锋迎难而上,经常能够从几千页的文件中分析出蛛丝马迹,找到线索。
·陶军锋在办公室。
这一干就是5年。陶军锋锻炼出出色的分析研判能力。之后,他成为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的一名警官,主要负责综合材料和全局民警的年度考核等工作。
“我的观念渐渐发生了转变,最开始入警想要直面坏人、保护人民群众,到后来觉得为其他同事们做好服务保障、做好激励,也是很有意义的。”
工作多年来,陶军锋始终怀揣为民服务的初心,希望有机会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2016年,北京市公安局党委发出号召,希望广大民警积极报名,投身基层一线。陶军锋得到消息后,认真思考,又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到基层派出所工作。
“因为我从人大毕业,对这里十分熟悉,就申请前往海淀派出所人民大学社区。”陶军锋说。
最初接手社区工作,陶军锋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落差。为了帮助居民解决问题,他做了大量工作,但经常得不到积极反馈。
“到了基层之后,需要面对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有时候你付出很大的努力,但并没有明显效果,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里很纠结,每天都在思考是哪里出了问题。”陶军锋回忆道。
·陶军锋。
从工作制度的制定者转变为执行者,陶军锋难免不适应。为了克服经验不足的问题,他经常向同事虚心请教,学习群众工作方法,并且抽空就去翻阅社区管理方面的书籍,上网查资料,同时在实践中摸索。
“我需要去研究他人的心理,比如在特定的环境下,这个人的心理是一种什么状态。现在回过头来分析当时的问题,原因应该是我没有抓住居民的主要诉求,所以开展工作很难得到群众认可。”
时间久了,陶军锋渐渐对工作熟悉起来。
“我特别常用的工作方法就是换位思考。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可能会影响居民生活起居,比如家里漏水、暖气不热等。第二个就是要有耐心,有些群众的工作做不通,一次两次不行,我就去五次六次,用真诚打动他。”陶军锋说。
在人大家属区,停车位比较紧张,这一直困扰着社区居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陶军锋去各个部门了解情况,与保卫处、资产处协商,细致排查了社区里的可用空地,并处理平整,作为车位使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家停车难的问题。
·陶军锋的工作笔记。
除了解决社区问题外,陶军锋经常帮助学生。每年新生开学季,他都会和同事们在各个院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反电诈宣传活动,提升在校师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同时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生活状况。
一次在走访过程中,老师向陶军锋反映,有一位同学很内向和敏感,经常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
陶军锋记在心上,侧面了解了这位同学的背景,发现他也来自农村,普通话不算好,有些自卑,于是便想找机会和他沟通一下。一次偶然,陶军锋碰到这位学生,两人坐下来推心置腹地聊了很多。
陶军锋讲到自己的经历——刚进大学,不会说普通话,不敢与同学交流,就在课间认真听校园广播,研究发音,自己练习普通话;加入社团,为了完成社团任务,必须去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久而久之,性格变得大方起来。
谈话后,这位同学果真开始改变,越来越乐观和积极,与同学的关系融洽起来。如今,他已经毕业去外地工作,还与陶军锋保持着联系。
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得心应手,陶军锋觉得如今的自己完全可以承担起社区民警这份职责,守护好母校的春夏秋冬。“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就是最大的快乐。”陶军锋说。
监 制: 张建魁
编 审: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