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残缺风”根雕师潘葵走红:悟透舍与得

2024-01-25 10:10:41 来源:九派新闻 作者:李浩然
大号 中号 小号
原标题:“残缺风”根雕师走红:悟透舍与得

近日,广西桂林37岁的工艺美术大师潘葵做根雕故意缺胳膊少腿却惊艳众人,其作品因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引发关注。潘葵在27岁时受国画影响开始用朽木进行创作,在10年间创作出上百件残缺风根雕,还获得了国家工艺美术最高奖。

根雕大师潘葵的家乡坐落在桂林市龙胜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最不缺的就是树木,父辈们大多都以木工为生。潘葵耳濡目染,对木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便无奈放弃学业,19岁跟随父辈学习家具制作,也是在那个时候打下了雕刻艺术的基础。

2013年,潘葵偶然翻开已故亲戚遗留下的国画、水墨画等书籍,从中得到“国画留白与朽木残缺部分相契合”的灵感,潘葵便开始日夜钻研如何让国画的留白部分融入根雕作品中。“开始的作品很稚嫩,只是觉得国画留白与朽木残缺部分二者比较契合。”他说。

2014年,潘葵创立了根雕工作室,自此一直与木为伴。两年后,潘葵被破格授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除此之外,他的作品还多次拿下国内外大奖。

潘葵介绍,作品中残缺风格理念的显现源于个人情感的升华。近年来,潘葵凭借《弘一法师》《李叔同》等具有水墨风格的人物根雕,在根雕界受到的认可越来越多,除了获得“百花奖”等工艺美术奖外,还在2016年底获得了“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潘葵做《李叔同》时,作品还剩下一半没有完成,他收集资料时,也邀请行业内的朋友去到家里探讨如何给作品做结尾。最后,他觉得不如就在残缺中建设,运用根雕技术巧妙地规避木头的不足,通过创意凸显出一块木头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加工作生活中也遇到不少挫折,潘葵慢慢从创作出的作品中有所感悟,“我觉得有两个字对我的感触挺深的,那就是‘舍’和‘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有的作品都包含着每一个创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潘葵说,根雕作品可以是立体圆雕、根雕、浮雕,“残缺风”根雕作品之所以受到关注,只是刚好遇到了这个机遇而已。潘葵创作的水墨镂空根雕象征着一种符号,代表着潘葵与其他根雕师的差异性,特别是佛教题材的根雕作品,很契合禅宗的佛学思想,也有道家的哲学哲理。

潘葵说,有人在职场上遇到很多迷茫的事情,看到他的作品像突然就顿悟了一样,一个是《李叔同》,另一个就是《达摩》,他们会从大老远跑来聊这些作品是怎么在思考创作,如何用残缺来表达作品。“其实,当时我也回答了他们就是舍与得,这些人现在都会联系,我们变成了很熟的朋友。”

责任编辑:李佩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