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西安有一个“心羽家园”,它和西安市儿童医院仅一路之隔,专门为大病困难患儿及家属免费提供吃住。今年52岁的常向阳是这所心羽家园的创办人,孩子们亲切地叫她“常妈妈”“大妈妈”。
六年多的时光,2000多个日日夜夜,常向阳创办的这个“心羽家园”没有一天关门,上千个异地就医的患儿家庭在这里感受着家的温暖。
免费吃住 给大病困难患儿一个“家”
常向阳:跨年夜,我们的菜比平时丰富些,在咱西安回不了家的这些家庭都在这里一起过年。
2023年的最后一天,西安心羽家园格外热闹。大人小孩二十多口,相聚在这间200平方米的出租屋内一起迎接新年。孩子们口中的“常妈妈”,就是这所心羽家园的创办人,常向阳。
常向阳:咱们目前住的有陕西汉中的,有甘肃的,有商洛的,有安康的,有延安的,现在家园住得满满的。
心羽家园对面500米远,就是西安市儿童医院,住在这里的孩子都是重疾慢性病患者,以白血病为主。一个孩子看病,往往需要一家人陪同,大病花销大,治疗周期长,出院后也需要定期来医院化疗复查。对于困难家庭,阶段性地治疗,食宿是一笔不小的开销。2017年9月,常向阳创办了心羽家园,专门为家庭困难的患儿及家属提供免费食宿。这六组上下铺,成了12个外地病患家庭临时栖身的“港湾”。
常向阳:哪个咳嗽一声两声,我都知道。因为孩子小,他发烧,一烧就上40℃。我们半夜有时两三点、三四点,我要协助他妈妈给他端温水,泡脚,要把冰袋给他准备好,要做物理降温。因为爸爸们都去打工了,我给人家承诺,你的老婆孩子交给我,我就得担起这份责任。
在心羽家园,这些从外地赶来西安就医的患儿家庭,分工明确,妈妈们照顾孩子免费吃住在家园,爸爸们则在周边打点零工,维持生计。元旦假期,常向阳邀请了爸爸们陪着妻儿一起跨年。
特殊的日子,几位以前的老住户也不请自来。铭铭母子,是心羽家园最早入住的家庭之一。铭铭患有孤独症,需要定期到儿童医院做康复治疗。在铭铭的世界里,心羽家园就是他的家。
常向阳:2017年他就在这个床上睡的,所以他今天一回来,他直接鞋一脱,直接上来了。
患儿铭铭的妈妈 靳新娟:我们想家园了,我过来看一下。常姐人好,有爱心。
这些年,心羽家园接收的患儿家庭不仅来自陕西各地,还有周边省份。甘肃庆阳的张妮妮带着新年礼物远道而来。
患儿妈妈 张妮妮:陆陆续续在这儿住了快一年多了。我娃一给他外婆打电话就说,我去了在心羽家园住着,还有常妈妈。我妈就说这次来了,特地给常姐带了两双鞋垫。每一次都回来看看常姐,这儿就像一个大家庭,比家还温暖。
十几个孩子,不管是新住进家园的,还是和家园一起成长的,常向阳操心着每一个孩子。
常向阳:今天是2023的最后一天,我们今天的饭菜特别得丰盛。咱们要吃得好好的,吃得饱饱的。2024,我们有一个顺顺利利健康的一年。
家风传承 做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
好热闹的一个大家庭,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带着对康复的信心,相聚在西安这间出租屋内,满满的温暖和感动。
作为心羽家园的大家长,常向阳为什么在六年前开办这样一个爱心家园呢?
52岁的常向阳,是陕西西安人,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常妈妈”“大妈妈”。常向阳出生在军人家庭,从小就跟着父亲下乡慰问贫困户。
常向阳:我爸转业以后在民政管的是扶贫济困口,有事就带着我,我跟我爸跑了很多地方。我爸永远都是,只要自己有口吃的,把多余的都可以给别人。
受父亲的影响,常向阳已经在公益路上走了30多年。2000年,常向阳下岗后,站过柜台、做过服务员,但公益志愿者的身份一直没变。她经常参与大病救助的宣传工作,为病患筹款。
201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常向阳到西安市儿童医院看望一位大病救助的孩子。她发现病房外,走廊里,还有楼梯间,睡了不少患儿家属。
常向阳:我就蹲下来了,我说大娘你咋睡到这儿?然后她说,但凡有点办法谁睡到这儿。孙子三岁了患了白血病,大娘说,西安的蒸馍贵得很,六毛钱一个。当时我都心碎了,我说大娘,如果在这个周边有一个给你免费提供吃住的地方你去不去?她转过来以后把我看了看,你这女子,看你年龄也不小了,说傻话还是胡话呢?也就是这句话,我发誓我要给他们找一个地方,找一个能让他们吃饱、有个地方睡的地方就可以了。我要让大娘知道,大西安有好人,会有陌生人爱你。
正是这次看似偶然的对话,让常向阳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她想为这些治病的困难患儿家庭提供一个管吃管住,并且分文不收的住处。当晚,常向阳就将想法告诉了父亲。
常向阳:我一直在做公益,我爸也不奇怪,说实话,但是这个确实把我爸吓着了。我爸太了解我了,我是一个要么不说话,要说话是拉不回来的一个人。我爸那天晚上彻夜未眠,第二天早上我爸啥话都没有讲,就说了一句话,以后除了吃药的钱给咱留够,剩下的帮娃。
父母全力支持,常向阳说干就干。2017年9月,为了方便患儿家庭,常向阳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对面租下了这间200平方米的大屋子,起名心羽家园,寓意给心灵插上爱的翅膀。帮扶对象主要是因病返贫、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常向阳拉来平时和她一起做公益的朋友,成立了心羽家园志愿者团队。
西安心羽家园党支部书记 田刚:我们当时有一帮志愿者在一块去做它的时候,纯粹就是我家里有啥,我就拿啥。大家硬是把这个家等于说是拼凑起来的。但是在这之前,常向阳确实做了很多铺垫工作。
众人携手、爱心汇聚,很快,家园备齐了床品、家具和厨具。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却发现没有人敢来这来这里住。
常向阳:我晚上去医院,自己像一个患儿家属,我就在那儿跟他们唠嗑。但是唠嗑人家跟你都可亲了,聊病情,聊这聊那。一说对面听说有个家能住,免费的,人跟你聊得热火朝天的都不见了,找借口都走开了,就感觉到这是不是就像那种传销窝点一样,来拉人头了那种感觉。
一片好心,却被人误以为是骗子。屡屡碰壁的常向阳,并没有灰心,她决定换个思路,找医生帮忙。
西安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 刘安生:常向阳已经献爱心二十多年了,而且我们科的孩子,常姐支持更多了。因为我们血液肿瘤病人,他的治疗周期最长。
常向阳:医生有时候会画仔细的图,你怎么走到这里。还有医生给我说,说常姐我给他把诊断证明开了,上面我也有签字了,不到半年就住满了。
每个月几十口人的吃住开销、水电房租费用,加起来超过2万元。自己打工的积蓄和父母的资助,很快就花完了,这时常向阳才真正理解了父亲叮嘱她的话。
常向阳:把这个决定下了以后,我爸给我说了一句,女子,一定要对你现在下的决定负责任,给一个人希望太容易了,但当大家都把这个期待和期望寄托到你身上的时候,你再干不下去的时候,你比没有开始的时候可能更伤人。
最初,心羽家园志愿者们自发建起微信群,每人每月捐款20元。随着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成员已经从十几人增加到了上百人,但是每天源源不断的开销,让常向阳不得不四处奔波。
常向阳:我们吃面条,一顿饭就那20斤的袋子,一顿干完,有时甚至还不够。
随着“心羽家园”的善举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在当地政府、慈善协会和一大批好心人的帮助下,每月固定开销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家园的设施设备也逐步完善。2023年11月,家园重新更换了一批床和家具,也升级改造了厨房。
患儿家长:只要常姐在,这个家就在。常姐健健康康的,我们就有希望了。
患儿家属的心灵疗伤地
2020年10月,常向阳获得陕西省脱贫攻坚奉献奖。得奖当天是常向阳父亲头七的日子。虽然父亲走了,但是在常向阳心里,做公益已经成为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些年,常向阳把父母资助加上自己打工挣来的近百万元都投在了心羽家园的经营上,让越来越多的大病困难患儿住进了“爱心家园”。每一个患儿都曾经受病痛折磨,每一个患儿父母也都经历至暗时刻。在他们心中,“心羽家园”不单单解决了食宿,更重要的是他们心灵的疗伤地。
豆豆来自陕西延安,2022年11月份被确诊为白血病,治疗费已经花去了30多万元。豆豆妈妈回想起刚确诊时,她带着孩子独自在外租房,每天胡思乱想,几近崩溃。
患儿豆豆的妈妈 敏敏:我在这住的最大收获就是,我跟这群家长也处成了朋友。比如说家园里面做饭,咱一起做,一能分散注意力,二就是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停下来想别的事情。然后慢慢融进来之后,比如说有新的家长需要进来的时候,我们就自发地再去引导他们,不要去那么紧绷,不要给自己施加那么大的压力。就想着说既然已经遇到了,接下来我们要怎么样更好地把它走向去打赢这场战争。就是这样,从别人带我,再到我自发地引导别人。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目前豆豆病情稳定,只是需要定期到医院做骨穿复查,巩固治疗成果。
患儿豆豆的妈妈 敏敏:五年之内不复发,我们就是胜利的。我们现在最难的那个时刻已经过去了,在这个过程中真的很感激常姐,在这个路上,不管物质也罢,吃住也能给我们省很大一笔钱,另外一方面就是精神这个层面,真的是无以代替的。
由于家园空间有限,常向阳担心有的大病困难患儿无法得到及时帮扶,她经常去医院探访、慰问。几天前,常向阳就是在医院遇到了一位被生活打乱的患儿父亲。
常向阳:因为他孩子现在住院,前天发物资的时候。爸爸说,常姐,我一直有听说你,我想来做饭行不行,我说可以呀。
陈涛:孩子现在住院,我一直打工,没照顾好,我们生活全部打乱了。早上吃个花卷,晚上吃个泡面,之后常姐说走,让我们到她这里。
爱心传递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
朝夕相处中,大家早就把常向阳当成了家人。一幅画、一口吃的,孩子们最先想到的是他们的常妈妈。我们都说,孩子的心是骗不了的,从这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上,能够感受到他们对家园的依恋和对常向阳的爱。
近7年来,心羽家园的床位基本上没空过,有来自全国各地2000多个患儿家庭得到帮助,这里已成为众多从外地来西安就医患儿共同的“家”。雪中送炭的公益帮扶,也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这段时间,从天南海北寄来的爱心包裹源源不断。
常向阳:第一天收到物资以后,给儿童医院的血液肿瘤科132家,我觉得这些物资应该全部用到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深夜寒冬,物资不断,爱心不断。有母亲带着孩子亲自上门送蔬菜鸡蛋的,有公司职员送来保暖品的。
西安爱人人士:天气冷了,给孩子们拿点床上用品。床单被套枕套都有,温暖一点。常姐真伟大,我做不到你那么伟大,但是我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物资在增加,志愿者团队也在不断壮大。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主动加入心羽家园的志愿者队伍当中,这里的每一件物品、每一笔捐赠,心羽家园都会一一登记。在保证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富余出的爱心物品,都会分发给更多有需要的患儿家庭。
志愿者 于琳琳:我看了特别感动。想不到咱常妈妈这么有大爱。我看了,我感动得眼泪都出来了。
大学生志愿者 李同学:我帮助别人同时,也是他们在回馈我,给我一个对社会的认知和力量,其实我还是挺感谢的。
为了将物资尽快发放出去,常向阳和志愿者们连夜整理分类,第二天就在心羽家园楼下,将物资发放给了家园之外的困难患儿家庭。
元旦前夕,心羽家园向社会征集了百位患儿新年愿望,并在网上发起“圆梦计划”。很快,这些孩子们的心愿就被社会各界人士一一认领。常向阳和志愿者们带着这些新年礼物前来发放。
常向阳:我不想让他们记住我,他们记住我就记住了治疗的日子,我希望他们尽快忘掉。家长记住了可以,在常姐这个地方能接受爱,能感染爱,能传递爱,但是孩子不可以。在他们的人生当中,这些就像磁带一样尽快抹掉。
常向阳:因为做的这件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所以来帮我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一直在强调,我不是孤军奋战,因为如果一个人拖不起来,是无数的好心人,是大家托起了这个家园,也是大家给了这些孩子重生的希望。我整天说我们西安真的是一个有温度有爱的城市。
让爱乘风 让爱成风
这些年,常向阳被问最多的两个问题:做这个你图什么?怎么坚持下来的?常向阳说,只为了给患儿和家长们一个港湾,让大家知道,会有陌生人爱你。
这些年,在当地政府、公益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托举下越做越好。现在的心羽家园既是患儿和家属的家园,也是很多爱心人士的精神家园。
常向阳的父亲扶贫济困、以身作则,把阳光的温暖取在了女儿的名字里,也洒在了女儿的心里。常向阳创办的心羽家园给孩子们的心插上翅膀,也给不断汇聚的爱心插上翅膀。虽然她说不想让孩子们记住自己,但所有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的人都会记住这个接受爱、感染爱、传递爱的家园,那里春风化雨,那里绿草如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