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长三角一体化 > 浙江

以文化人 艺塑新生 高墙内的非遗作品在浙江省非遗馆展出

2024-08-23 09:47:45 来源:新华社 作者:吴帅帅 陈倩
大号 中号 小号

细腻精美的刺绣、惟妙惟肖的泥塑、小巧精致的盘扣……“以文化人 艺塑新生——浙江监狱非遗主题作品展”近日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展厅里,上百件非遗展品,全出自服刑人员之手。

展览由浙江省监狱管理局、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展品涵盖了王星记扇、衢州白瓷烧制技艺、临平滚灯、泥塑、盘扣等35项非遗项目,分设“艺在高墙内”“春雨润人心”“感恩待新生”三大展区,全省16家监狱单位共展出140件非遗主题作品。作品背后,一个个关于救赎与希望的故事正在娓娓道来。

得知女儿要结婚却遗憾缺席婚礼的母亲,用在监狱学到的旗袍制作技艺,为女儿准备了一份充满爱与祝福的特殊结婚礼物——蒋氏旗袍《嫁衣》,拳拳的母爱,蕴含着与女儿早日相聚的期待,也彰显了她在监狱民警管理教育下,悔罪向善的蜕变;从未接触过绘画,对未来一片迷茫的服刑人员,在民警的引导下,参与学习制扇绘画,一坚持就是13年,创作出了《西湖十景》《龙生九子》等王星记扇作品,将自己的黑白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这些展品中,有的工艺难、耗时长、制作精,如刺绣作品《春风化雨图》,长6米,宽0.8米,使用了1100股丝线、210种颜色,由8名服刑人员,耗时17个月共同完成。

“我这个曾经的‘烂泥’也可以重塑。” 这是省女子监狱的服刑人员蔡某在学习陶艺技能之后的感悟。改造中,她也曾一度迷茫,参加监狱陶艺班学习后,看着老师将一块块原本“东倒西歪”的泥巴经过塑形,变成了活灵活现的物件,她惊叹不已。“谁说‘烂泥’没有价值?”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她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墙内的人,在作品中收获新生的力量;墙外的人,通过作品背后看到监狱修心教育工作的意义。近年来,浙江监狱积极引进多项非遗技艺,将非遗传承与教育改造相结合,让服刑人员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找到重新面对生活的自信和希望。

“我们希望呈现非遗技艺在服刑人员自我改造与社会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让更多人感受到监狱在教育改造和艺术矫治中的深耕和成果,传达教育改造工作的深刻意义。”浙江省监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李璐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