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长三角一体化 > 江苏
专访扬州烙画非遗传承人阙真金

“铁”笔生辉 百“烙”成金

2024-08-21 13:49:38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李璐璐
大号 中号 小号
 “铁”笔生辉 百“烙”成金
  阙真金在创作中(资料图)。
  人物介绍:阙真金,1944年出生于扬州邗江,曾在上海东方艺术学校进修,师从著名画家谢雅柳,扬州市老艺术家协会烙画专业委员会艺术顾问,扬州烙画非遗传承人。
  一个电烙铁、一块木板,缕缕轻烟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烙画作品缓缓浮现在眼前。“烙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用火烧热烙铁在木板上熨出烙痕作画,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年逾八旬的扬州烙画非遗传承人阙真金对《环球人物》记者说,“烙画关键是要学会控温,力度太轻了,表现不出来;力度太大了,就把板子烧枯了。”
  扬州大水湾体育休闲公园里有一处“清风亭”,亭上的牌坊就是阙真金用电烙笔创作的。“扬州建了很多公园,前往公园健身休闲的大多是像我这样的老年人,我烙这幅牌坊也是为公园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心中悄然播下艺术的种子
  阙真金的从艺之路已有六十年之久,既坎坷,又幸运。阙真金五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无力承担几个孩子的生活,便将他送到扬州的姑母家寄养。“姑母在扬州经营着一家裁缝店,在姑母家,我得以继续学业,并在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阙真金说。
  姑母的裁缝店开在繁华街区,那时,总有个哑巴画家在裁缝店门口摆摊画画,他的画技精湛,吸引了阙真金无数次驻足观看。正是这位哑巴画家,悄然在阙真金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他也时常拿起画笔,天马行空地画呀画。
  随着年岁的增长,阙真金在绘画上的天赋逐渐显现,学校的老师注意到了他的这一特长,决定给予他更多的培养机会。于是,阙真金被推荐到扬州少年宫学习绘画。在那里,他系统地学习了素描和水彩画。“少年宫的学习经历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不仅让我掌握了扎实的绘画技巧,更让我对艺术有了深刻的理解和热爱,也开启了我的艺术之路。”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随着家庭状况的变化,阙真金不得不离开姑母家,回到农村与父亲一起生活。“一个夏天的傍晚,我躺在田地里,望着漫天繁星,突然觉得,我要走出去。”听从内心的呼唤,13岁的阙真金离开农村,踏上了流浪之路,他睡过大街,讨过饭……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阙真金依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一路被名川大河和古迹深深吸引,于是他决心用画笔记录祖国的大好河山,画画便成了他心灵的寄托和希望。
  几年后,阙真金和一群流浪儿被儿童之家收养,他得以暖衣饱食,继续学习绘画。长大后的阙真金进入一家陶瓷厂工作,跟随师傅做陶瓷,并接触到了玻璃画这一艺术形式。“玻璃画是在玻璃上用颜料作画,可以在玻璃的另一面观赏。玻璃画的创作需要极高的耐心和技巧,每一笔都需精准无误,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阙真金说,正是这份挑战激发了他的斗志,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玻璃画的创作中,用画笔在透明的玻璃上勾勒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阙真金在玻璃画上耕耘数十年,凭着幼时打下的绘画功底,他逐渐成为这一行的“老师傅”。在玻璃画创作中顺风顺水的阙真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又将目光瞄向了烙画。
  传统韵味融入现代气息
  “我走上烙画创作之路的起点是一次偶然的尝试。有一次,我在使用电烙铁修理收音机时,无意间发现电烙铁可以在木板上留下痕迹,这种独特的绘画方式吸引了我,让我开始了解烙画。在这之后,我尝试用电烙铁进行绘画创作。”阙真金说。
  阙真金的烙画生涯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之旅,这次尝试不仅激发了他对烙画的兴趣,也让他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不断学习、探索,逐渐掌握了烙画技艺的精髓。
  在烙画创作过程中,阙真金引入了现代电器技术——使用电烙笔代替传统的油灯加热烙笔,这大大提高了烙画的效率和稳定性。传统的烙画多以黑白灰三色为主,色彩较为单一,阙真金通过控制电烙铁的温度和力度,以及采用不同的烙画技巧,使得烙画作品能够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细腻的纹理效果,这种色彩与层次的创新极大地增强了烙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高温烫出来的画面比较深沉,看起来比较清晰,可以画近景;把温度调低一点,就可以画远景。”阙真金说,“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烙画机,还可以使用吹风机和烘机来辅助创作。”
  通常烙画创作使用传统的竹木材料,阙真金在创作过程中,经过反复尝试和比较,最终选用了椴木板作为烙画材料。“椴木板木质松软,容易进行碳化,最终达到的效果很好。”椴木板不仅解决了传统三合板、多木板受热后易变形、褪色、发霉等问题,还使得烙画作品更加具有质感和耐久性,这一创新点极大地提升了烙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为了让烙画创作更加丰富,阙真金还尝试在宣纸、丝绢等材质上进行烙画创作,进一步拓宽了烙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应用范围。
  在烙画创作中,阙真金不仅继承了中国画勾、勒、点、染、擦、白描等传统技法,还借鉴了西洋画的写实效果。他的烙画作品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画、人物画、油画等。他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得烙画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展现出时代感和现代气息。
  上世纪80年代,阙真金的烙画作品《江山揽胜图》在扬州市首届民间博览会上一鸣惊人,他由此名声大噪。1985年,阙真金前往上海东方艺术学校进修,师从著名画家谢雅柳。1987年,阙真金在扬州头桥创办了首家玻璃工艺厂,他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主要为农村家庭制作中堂等作品。第二年,他调到扬州邗江广播电视局担任美术师,并成立了扬州第一家以烙画为主的“邗城烙画苑”,受聘为“中国维扬书画协会常务理事”,继续在烙画领域发展。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深受市场欢迎,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市场资源。
  其后,阙真金创作出代表作品之一的《古韵扬州》。这幅长卷画作以扬州古城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层次展现了扬州的千年文化和发展变化。作品中既有苍劲有力的古松、老翁抚琴等传统元素,也有五亭桥、白塔、大明寺等扬州古今地标性景观。整幅作品气势磅礴、栩栩如生,不仅展示了阙真金高超的烙画技艺,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铁”笔生辉 百“烙”成金  
阙真金烙画作品《古韵扬州》(资料图)。
  在烙画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后,阙真金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又接触到了玉器雕刻这一创作领域。“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请我在玉器上作画,以便进行雕刻加工。这次尝试让我对玉器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深入研究这一领域。”阙真金回忆说。
  他凭借自己的绘画功底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开始在玉器上作画。阙真金注重观察玉器的瑕疵和纹理,巧妙地将它们融入设计中。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他逐渐成为了业内知名的玉器美容师,共为700多块玉进行过设计创作。
  在玉器雕刻领域取得成功后,阙真金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烙画根基,他将烙画技艺与玉器雕刻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玉器烙画作品。这种独特创作体现了阙真金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
  用烙画宣传环保
  作为烙画非遗传承人,多年来,阙真金致力于将这门传统手艺交到年轻一辈的手中。他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用自己的技艺为社区、学校等场所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并捐赠给相关部门用于公益展览或教学使用,这些活动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阙真金积极收徒传艺,并多次带领徒弟走进校园,通过播放视频、现场演示等形式进行烙画教学,手把手地教导学生,引导学生体验烙画之美。这些活动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烙画技艺,还增强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识。
  闲暇之时,阙真金就上社区免费教儿童画画,让更多孩子了解并喜爱烙画艺术。他成为了社区的优秀志愿者。
  2022年,阙真金和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佑见江豚生态保护团队合作,结合烙画非遗,创新宣传江豚保护。阙真金带着自己的徒弟谢志安为团队准备了“一家欢乐”“拓沟为河”“黑沙梦魇”“绝路寻生”等十幅《天使贝贝之梦》系列原创江豚绘画,通过烙画艺术展现江豚之美,增强公众对江豚保护的意识。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描摹拓印江豚图画作为底稿,用电烙笔在木板上烫出烙痕,细细勾勒江豚形象。团队负责人号召志愿者们在烙画中加入个人元素,将烙画非遗与江豚形象深度融合。
“铁”笔生辉 百“烙”成金  
《天使贝贝之梦》系列原创江豚绘画(资料图)。
  画了大半辈子,如今已经八十岁的阙真金还未停下脚步。他说,自己还会一直创作下去。“管它八十岁还是九十岁,我能给年轻人带来价值,能对社会有点用,就好。”
责任编辑:李璐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