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场——8月3日晚,上海民族乐团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完成第五轮驻场演出,再创国乐历史。
作为全球首个民族音乐驻场演出,《海上生民乐》已经陪伴观众走过第四个盛夏。“曲高不再和寡,国风才是顶流”。复旦大学的美国大学生们暑期交流学习中文,特别选择《海上生民乐》作为他们的交流学习项目。本轮驻场恰逢暑期旅游旺季,来自外地的旅客也较往年大幅增加,平均每4名观众中就有1名外地或外国观众。两名持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从美国到上海的游客,在观演后连连感叹“太好看了”。
《海上生民乐》演出现场。上海民族乐团供图
“对舞台敬畏、谨慎的同时,我们比以前更加享受在台上的每时每刻。”乐团琵琶演奏家李胜男和刘嘉搭档呈现双琵琶版本的《酒歌》,几番引人落泪。这对组合经历从第101场到第125场的连续磨砺,变得愈发成熟,珠玉之声互诉衷肠,霸王别姬至情至深。刘嘉说:“每场演出我们都有所不同,不断磨合思考怎样才能更好搭档分饰自己的角色。我弱你强、你强我弱。”
中西合璧的《蜂飞》尽显民乐炫技的风趣与飒爽,颇具难度。乐团阮演奏家唐一雯是原版《海上生民乐》中该曲的首演者,“我们会把速度提到极致,希望观众看到民乐也可以很炫酷很摇滚,动态感更强。模拟蜜蜂扰人时,观众也会击掌回应,solo时大家也会快速地拍手跟上节奏的变化,很开心!”
“不要把这场演出当成你的第1场,要当成第125场,要有你自己独有的呈现和表达。”《海上生民乐》艺术总监罗小慈团长对95后笛箫演奏家王泽说的这句话,令他印象深刻。《水行》中,尺八演奏家身着10米长袍从舞台一头缓缓行至另一头,象征着流淌的时间变化,也是一条生命之路。王泽说:“相信只有将自己与音乐、舞台融为一体时,我们所呈现出来的作品才能真正地打动到观众。”
5轮驻演,125场演出,《海上生民乐》以美好国乐欢迎全球旅客来到上海、体验上海独特的艺术风情。8月5日至6日,《海上生民乐》音乐会版将首次赴港参加“中华文化节——焦点城市上海”暨“上海文化周”,分别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及荃湾大会堂演奏厅演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