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江苏要求课间十分钟清空教室”的新闻,引发网友的关注。据澎湃新闻报道,江苏省教育厅近日下发《关于印发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清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任课老师、家长等八类人群的近视防控责任,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按时下课、不拖堂,保障学生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
该《通知》将重点放在了保证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上,提出各地校长(园长)要严格落实校内1小时日间户外活动要求;班主任也要督促任课教师不得利用各种方式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提倡课间10分钟走出教室,做到“轻眼课间10分钟”“清空教室”,到室外活动放松身心、远眺。
这本是一桩保证学生课间10分钟活动的好事,但却有不少网友误解了,认为该政策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课间10分钟就想在教室趴着不行吗”。需要看到的是,江苏省下发《通知》,实际上回应了时下热点,且《通知》的重点在于“防控近视,保障学生课间10分钟的休息时间”,而非一刀切,一定要“清空教室”。一些网友不能因为“清空教室”的字眼,就否决了《通知》尝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在此之前,与“中小学生消失的课间十分钟”有关的话题颇受舆论关注。“拖堂3分钟,提前坐好2分钟,课间哪有10分钟”是调侃,也是无奈。不少家长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课间10分钟的消失,却束手无策,最多也只是建议自家孩子“多上两趟厕所”。
但“多上两趟厕所”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小学课间10分钟的消失跟学校和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活动的认知有很大关系。家长有“不希望孩子出一丁点安全事故”的心理,学校有“为了免责不如‘躺平’”的心理,二者合谋下,学生在课间10分钟被“圈养”渐成风气。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成了这股风气的受害者。
需要看到的是,教育部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虽然其中对于学生在非教学时间活动的保护有着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起“保护”却很艰难,类似于“拖堂3分钟,提前坐好2分钟”之类模棱两可的规矩占据着各大中小学校。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真切体会到,《通知》中特地提出的“保障学生课间10分钟”的可贵性。
当然,一部分网友对于“极端”的担忧也不全无道理。比如,《通知》中提到,从2024年至2030年,实现本地区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总体近视率要每年下降1%以上。这个1%显然是一个硬性指标。
一旦有了硬指标,难免就会出现一些学校为了达到这项硬指标,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层层加码”的行为。当然,这也是《通知》在具体施行之前需要提前考虑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毕竟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中小学生的课间自由活动的时间,而不是达到某种指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