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人民品牌 > 人民文娱

专访|倪虹洁:一个女人的心,这辈子没有好好休息过是不完整的

2023-11-14 15:27:52 作者:许晓迪
大号 中号 小号
 

 

电影《二手杰作》里,文学梦破碎后失魂落魄的语文老师马寅波(于和伟饰),在天台上拦下走红后被人爆出“黑历史”而意欲跳楼的网文作者,痛心疾首地挽留着轻生的小姑娘:“人要学会跟自己和解啊。”

“我想他在劝别人时,自己也还没彻底想明白。”饰演马寅波妻子的倪虹洁,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但话说出口的那一刻,想想也是,人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总和别人的人生相比较呢?能和你对照的,只有昨天的自己、过去的自己。”采访间里,她轻轻地说,身处紧锣密鼓的宣传期,仍带着生动而天真的神色。

今年45岁的倪虹洁,觉得自己是个特别“晚熟”的人,“今年刚‘而立’”。《武林外传》火了之后,“祝无双”推掉了很多戏约,去过“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四川,她提着羊腿,背着帐篷,和一群不认识的人进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在云南,她穿着蓝色袍子,戴着银饰,骑着一匹7000块钱买来的马,踏着青石板路,去菜市场买菜。而当演员,只是一份闲差,背下台词,拍完就行。

玩玩闹闹中,影视市场改换了天地。和很多中年女演员一样,倪虹洁陷入“只能演妈”的尴尬处境。《过春天》,她演黄尧的妈妈,两人相差16岁;《摩天大楼》,她演杨颖的妈妈,两人相差11岁;《第二次人生》,她演王媛可的妈妈,两人相差6岁;网剧《将军在上》,她演芦芳生的妈妈,两人同龄。

2020年,倪虹洁等到了《爱情神话》中的格洛瑞亚,“有钱有闲,老公失踪”,一个看上去并不讨喜的“已婚贵妇”,被她演出了自信坦荡的劲儿。在最近播出的《装腔启示录》中,她演一个爱装腔的总裁夫人刘美玲,发现老公出轨后,终于撕开尽心维持的“娇妻”假面,狠抛离婚协议,怎么开心怎么来。

这一次,在《二手杰作》里,她饰演的潘冬妮,收起恣意,回归家庭。儿子马墨(郭麒麟饰)因偷窥女同学而坠楼,丈夫马寅波为了面子,替儿子写下一封才华横溢的遗书,伪装成“天才自杀”的人间悲剧,一夜成名。以子之名,马寅波实现了逐梦文学圈的夙愿,出书、炒作、颁奖,红得不亦乐乎。而这一切,在马墨苏醒后,逐渐走向荒诞无边。潘冬妮冷眼旁观这一切,面对生活的巨变,越是强压,越为坚韧。

如果按照世俗成功的标准,大多数人都是如马寅波一样的失意者。倪虹洁也有过同样的挫败和不甘。“没工作的时候,会陷入自我怀疑,我还能不能干这份活儿?是不是该开个面包房,或者做点小生意?后来陆陆续续地,一些只有几天戏份的角色找上来,我想机会来了,要努力让观众看到,让导演看到。就是这样一些小小的信念,支撑着我走到今天。”

她看奚美娟、吴彦姝等前辈的戏,欣羡不已,“为什么吃一个冰激凌,还有少女的娇羞可爱”。她希望一直演到80岁,塑造出一只手数不过来的经典人物,到那时,听着观众的夸奖:“演了这么多好角色,真是个好演员,好喜欢她。”那真是最幸福的事。

越是强压,越有韧劲和弹性

人民文娱:《二手杰作》的剧本故事,带给你怎样的触动和感受?

倪虹洁:读完剧本,让我觉得在生活中就能找到那些故事的蛛丝马迹,它可能就发生在你的朋友、亲戚和身边人之间。但它又是一部电影,有很高的荒诞性和喜剧冲突,看了之后想笑,又有感同身受的同情。

人民文娱:作为妻子,潘冬妮面对的是一个怀才不遇、成名后又陷入虚荣疯狂的丈夫;作为一个不“鸡娃”的母亲,她说“再这样‘熏’下去,真怕‘丧钟’早晚要敲响”。你如何拿捏这个角色?

倪虹洁:我想潘冬妮在20多岁的时候就遇到了马寅波,在这之前,她从来没喜欢过别人,这是她唯一的初恋,不管对方有没有钱,有没有房,家庭出身如何,外在的物质条件都不重要,她就是看中这个人,因为爱情而结婚。但随着步入家庭生活,爱情会慢慢消磨,取而代之的是每天的柴米油盐。但潘冬妮还是一个很想为生活制造点小情调的女生,所以会给老公买个蛋糕过生日,买件小小的情趣内衣给生活来一些点缀。她以为日子可以一直这样下去,没想到儿子出事了,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越是遇到强压,她反而更有韧性、弹性,更有自己的判断。她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不是自己的钱,几百万、上千万,放在面前也不要。最后,当她把离婚协议书拍在桌上时,心里是不舍的。她觉得马寅波已经把马墨当作了药,来医好他这些年不平的心绪、无助的人生。但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谁都不能替他做主。

人民文娱:可以讲讲印象深刻的戏份吗?

倪虹洁:对倪虹洁来说,每一场戏,哪怕只有0.1秒,都要认真对待。吃一个饺子,怎么咀嚼它,以一种什么状态,都要好好琢磨。有一场潘冬妮吃饭的戏,儿子在医院,她很孤独地在家里操持家务,没有时间,真的是狼吞虎咽。那两盒外卖速冻饺子,真把我吃撑着了。虽然最后这场戏没剪到正片里,但我自己心里知道,我要对得起潘冬妮的每一场戏。

还有一场戏,马墨摔成了植物人,当我冲到医院、听到消息的时候,那一瞬间觉得心好痛,不由自主地相信这件事了。演完后,手指头好麻,不停地抖,喘了好久,脑子懵懵的,说不出话来。这种感情是没办法抑制的,不是心碎,而是心裂开的感觉。

人民文娱:那场心灰意冷后积蓄爆发的争吵戏,很多观众评价说,演得特别真实。

倪虹洁:那是真吵,真生气。有一场吵架的戏持续了12分钟。那不是吵一次,是各个机位吵一次,你一遍我一遍,中景一遍全景一遍,换个角度大全(景)再来一遍,整整六七个小时,一直不间断地吵架。吵完之后,当天没什么感觉,第二天觉得好伤身体,特别累。我也想告诉各位女生,首先有情绪不要憋着,该释放的还是要释放。但是架也不能多吵,而且吵的时候尽量不要气到自己,真的要对自己好一点。

人民文娱:电影结尾,马寅波一家三口冲出医院,留下一个轻松温暖的结局。如何理解这个收尾?

倪虹洁:吵架是费心力,那场戏是费体力。那车推都推不动,马墨还背着他爸,起码跑了几十条。但每一次推开门的时候,看到的是外面明媚的日光(现场打了一个大曝光)。我真的相信推开门之后,这一家三口会过上温馨平静的生活。虽然还是会有家长里短的小脸红,但再不会有《二手杰作》里那样压抑的家庭氛围了。我希望他们是幸福的一家三口,马寅波吃上了他喜欢吃的羊肉,马墨读书不好也没关系,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

人民文娱:杀青一刻有何感想?告别这个角色,想对她说点什么?

倪虹洁:是潘冬妮在向我告别,因为她永远留在电影里了。我觉得她就坐在对面,跟我说:倪虹洁,你看我在戏里,吵架吵得青筋都暴起了,很辛苦是不是?但其实我也有幸福的时候。我爱马寅波,我想呵护这个家庭,我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心甘情愿的。所以你要看到生活背后的阳光和幸福,好好过日子,珍惜每一天。

在角色的身体里填补自己的缺失

人民文娱:参加《我就是演员2》时,你曾讲到这些年总是演母亲、演反派的无奈。面对选择的局限性,怎么来为小角色打开大空间?

倪虹洁:我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人,有时看剧本,1小时过去了,什么都没干,但心里已经把这个人的一生都“脑补”完了。当没有太大空间发挥的时候,这种影像的想象力,会帮助你更好地诠释角色。我记得在《我和我的父辈》里,我的角色只有一句台词。她是弄堂里的一枝花,被人鼓动去拍广告,心里跃跃欲试,但又很矜持。我自己给她设计,只要出镜,就举着一本画报,永远烫着小卷发,欲言又止的感觉。哪怕在当一个背景,也时刻准备着,不停地照镜子化妆。她知道自己长得好看,有明星梦,但不能告诉别人,因为她只是一个单身妈妈。这些地方,观众在银幕前看不到,但我自己知道,那个人活在银幕的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活在这所有的地方。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也是给角色的一个交待。

人民文娱:相比《二手杰作》里的潘冬妮,不论《爱情神话》里的格洛瑞亚,还是最近《装腔启示录》里的刘美玲,都活出了取悦自己的奔放洒脱。演绎她们,带来怎样不同的体验?

倪虹洁:接到格洛瑞亚这个角色的时候,说句心里话,不太喜欢这样的女生。但是我要演她,就要努力地理解她。她靠什么挣钱?她喜欢什么?为什么活得这么洒脱?慢慢地我开始明白,她的生活状态其实反衬出我的某些缺失。女生不应该这么精致地活着吗?有时候洒脱一点,不要为别人活着。格洛瑞亚就是这样的人,而我可能永远先考虑别人怎么想,需要为别人做什么。在你贴近角色,慢慢走进她的身体,你会纠正自己身上的错误。

刘美玲也是。看剧本的时候我就想,我是永远不会跟她做朋友的。她的一个包要几十万,我一个98块钱的包背了3年,特别好用。当我发现,是周边的生活环境,让她需要用物质武装自己,这些衣服、包包、奢侈品,是为她注入自信的拐杖,我就突然理解她了。其实到最后,当她决定放弃这些身外之物,斩断对丈夫的依附,说离就离,追求真爱的时候,真的令我很欣赏、很敬佩。

人民文娱:《爱情神话》里,三个女人在饭桌上讨论,“一个女人这辈子没小孩是不完整的。”“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挣到100万是不完整的。”如果加入对话,你会怎么说?

倪虹洁:我觉得,一个女人的心,这辈子没有好好休息过是不完整的(上海话输出中)。女生是很容易操心的,她的心很累,为各种事情奔忙,但自己却没有把心真正地放松敞开,让它晒晒太阳。所以一定要知道如何调节自己,只为自己活着,哪怕只有那一段时刻,也是属于你的。你不要每天操持家务,家务永远做不完,今天做完明天还是会脏;不要每天想着买什么菜、做什么饭,少吃一顿他们饿不死的;不要天天操心孩子的功课,这道题不会做就不会做。你休息一下,让你自己的心休息一下。

 

晚熟的人生,也不算太坏

人民文娱:你曾说自己是一个相对晚熟的演员,现在觉得自己哪些方面成熟了?

倪虹洁:我觉得自己真是长得好慢。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样不好,在该做事情的年纪没有努力,回过头来,机会已经走了,只能吭哧吭哧地追赶。但这是没办法去弥补、纠正和改变的,晚熟的人真是晚熟,再强迫自己也做不好的。比如当演员,那时候不想做演员,强迫自己背台词,背得可熟了,不能卡壳,但不会想别的,完成任务就行。

但当我主动长大了,要去好好做的时候,机会没了。分到别人是一沓剧本,到我的时候:“老师,就不给全剧本了,这是您的词。”心里会有些失落。还要不要演?我要演,不然连这个机会都没有。

这可能就是“晚熟”——没想好自己要做什么,也没有明确目标——的弊端,但是并不全是坏处。没有抵达这个年纪,我也不会有这么多人生感悟,你让我演潘冬妮,演格洛瑞亚,演刘美玲,还真的演不好,仅限于把台词说出来,可能这一辈子都体会不到做演员的快乐。也许完成了原始的积累就不再演戏了,和刘美玲一样,沉迷于买一堆包。而我现在热爱这份职业,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都很开心。

人民文娱:分享一件最近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吧。

倪虹洁:前几天回家刚抱了我们家小七。小七是我捡的一只小猫咪,我的第七只猫,最初总是留着鼻涕打喷嚏,现在特别黏人,在我身上踩奶。我就这样坐着,小七躺在我的肩膀上,阳光照着我们,好安静,耳边什么声音都没有,只有它的呼噜声,然后我又开始神游了。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