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人民品牌 > 人民文娱

94岁获颁“七一勋章”的蓝天野,是“姜子牙”更是“地下尖兵”

2021-07-01 23:16:35 来源:原创 作者:吴柯沁 尹洁
大号 中号 小号

6月29日,人民大会堂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94岁高龄的蓝天野身着西装,戴着眼镜,银白的头发梳到脑后,神采奕奕,在搀扶中缓缓走到镜头前。

 

29位获颁“七一勋章”的党员中,蓝天野是唯一的表演艺术家。

 

人们熟悉的他,是戏剧舞台上《茶馆》里的“秦二爷”,电视荧屏上仙风道骨的姜子牙,“端方而不古板,飘逸而不空洞”。

 

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一位地下党员,为了党的革命事业,放弃了心爱的画画专业,走上戏剧舞台,从此没有再离开。
 

\


01 话剧场上的“地下尖兵”

 

1927年,蓝天野出生于河北饶阳。家中兄弟四个,按五行各取一字,大哥缺水,叫王润泉,参加革命工作后改名杜澎;二哥缺土叫润坡,1948年到解放区改名杜坡;蓝天野五行缺木,本名王润森。

 

刚满月,他便随家人迁居北平。1937年,10岁的蓝天野亲眼见证了北平的灾难,在那段“不值得回忆”的日子中,冬天早晨的胡同,总会看到几个冻死的人,每天都有人饿死、被杀死,尸体常常堆积在小学附近的公园。

 

国难深重,有志的年轻人都在追求变革。蓝天野刚上初中时,大她三岁的嫡亲姐姐石梅离家出走,投奔革命。

 

1944年,蓝天野考进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油画系,立志做一名画家。1945年,日本投降,北平成为国统区,彼时,离家多年的三姐石梅回到北平,发展地下党力量。

 

受到三姐的影响,蓝天野开始参加革命工作。家里很快成为了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站,在解放区和国统区之间传送情报,同时也进行宣传。三姐收听解放区电台信息,并记录下来。蓝天野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负责刻蜡板,油印宣传资料,姐弟俩再去街上散发材料。

 

1945年9月23日,经三姐的介绍,蓝天野正式入党。由于时局紧张,当时没有仪式、没有宣誓,但后来蓝天野回忆,“就像人会记得自己的生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入党后,组织委派他担任地下交通员,专门运输情报文件和物资。从北平东边到西边,路程超过50公里,蓝天野蹬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早晨出发,夜里再赶回来,风雨无阻。

 

为了宣传革命工作,共产党地下组织成立了北平剧联党支部,蓝天野放弃了钟爱的美术专业,转而从事戏剧表演,参与学生剧团。由于出色的表演天赋和形象条件,蓝天野成为剧团骨干人员,并一路挺进国民党演剧二队。他一边在剧团演出,一边从事革命工作,秘密发展党员。

 

1948年,学生运动热潮高涨,国民党反动当局对剧团产生怀疑,并进行监视,局势越来越紧张。在当局的搜查下,很多剧团地下党暴露,蓝天野帮助掩护了不少同志。

 

后来国民党派了个新队长来揪“叛徒”,蓝天野心知肚明,便建议队长,新官上任得先笼络人心,撺掇新队长中秋节给大家放三天假。

 

三天内,演剧二队全体党员从北平撤回解放区。

 

撤退到解放区当天,接到通知,应保密要求,也为了国统区亲友不受牵连,所有人都需要立马改名。

 

他便从王润森改名为蓝天野,并一直用了下来。

 

02 无数经典角色的塑造者

 

1952年,25岁的蓝天野加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成为建院后首批主力演员。

 

据蓝天野回忆,北京人艺刚成立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全院专业人员下厂下乡,体验生活。蓝天野在北京房山待了大半年,每天起早贪黑,干农活、喂牲口,晚上就睡在牲口院的炕上。这段经历后,蓝天野塑造农村题材的角色也得心应手起来。

 

靠扎扎实实的融入生活,观察、学习,蓝天野不断锤炼自己的演技。他有一本获取灵感的珍贵集子,数十年间,收藏了上千张人物画像,有照片、剪下的画报、还有他自己画的素描特写。“我不可能演上千个人物,但是作为演员,你脑子里要积累很多人物形象和造型。”蓝天野说。

 

无论是《茶馆》中的秦二爷,《北京人》里的曾文清,还是《蔡文姬》里的董祀,蓝天野总是把人物性格刻画的十分鲜活,其作品也轰动一时。

 

在话剧《家》中,蓝天野精准把握了冯老爷子的形象,“脸上始终挂着那种色色的但又故作清高的样子”,令人拍案叫绝。

 

而因为长期失眠,体力不支,从上世纪60年代起,蓝天野一度退居幕后,做专职导演,执导《家》《吴王金戈越王剑》《贵妇还乡》等十余部话剧。但“下台”并不容易,剧院两大保留剧目《蔡文姬》和《茶馆》令蓝天野不得不披挂上阵。

 

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茶馆》剧组赴欧洲演出,这是中国话剧第一次漂洋过海,并收获了巨大的反响。

 

当时外媒争相报道和评论,“你们的《茶馆》是东方的奇迹”、“这部戏里连没有台词的群众演员都是‘大演员’”。而最令蓝天野印象深刻的一句是:“看了你们的《茶馆》,才明白中国为什么会发生1949年的革命。”能够引起观众思考,蓝天野觉得这才是话剧专业的真正价值。

 

1984年,蓝天野受邀在陈道明版的《末代皇帝》里出演摄政王,这也是他荧幕处女作。随后他出演了《渴望》《封神榜》等著名作品,塑造众多至今难忘的经典形象。

 

鲜活角色的背后,是蓝天野始终如一的艺术追求。他曾多次提到,想在舞台或荧屏上把握好人物形象,表演方法很重要,但是比表演方法更重要的,是文化修养和生活积累。演员创造角色,不是从接到剧本起,而是决定当演员的那一天起,“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03 不断刷新年龄最大的极限

 

1987年,蓝天野步入花甲之年,正式退休,全情投入绘画创作中,并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虽然自己不在舞台上,但蓝天野心里依旧放不下话剧,他坚持多年为年轻人讲授剧院传统、戏剧表演理论和技巧。童超、林连昆、宋丹丹、濮存昕等众多艺术家都是他的学生。

 

1992年,话剧《茶馆》的举办告别演出,蓝天野应邀参与。从1957年到1992年,蓝天野共演了374场《茶馆》。茶馆中的秦仲义,也从风华正茂变得垂垂老矣,正如蓝天野这条漫长的表演旅程。

 

本以为这次是彻底的告别演出,然而2011年,时任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用一顿“鸿门宴”又把蓝天野找回来。蓝天野觉得时隔20年,肯定会生疏,不知道该怎么演,可当他再次到排练场的时候,熟悉感又回来了,就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

 

之后的这些年里,蓝天野再也没有离开过舞台。他重排《吴王金戈越王剑》《贵妇还乡》,导演新剧《大讼师》,主演《冬之旅》,等等,成为北京人艺的活跃“新星”。

 

他不断刷新年龄最大话剧演员和导演的极限——

 

2019年,92岁的蓝天野参加《国家宝藏》,饰演传奇英雄赵充国,守护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锦护臂。聚光灯下,蓝老的台词依旧掷地有声。

 

2020年,北京人艺纪念曹禺110周年重排经典名作《家》,蓝天野连演11场3个半小时大戏。

 

今年3月,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在首都剧场上演,每天演出结束后,蓝天野都会来和演员们聊一聊演出情况。身边的青年演员说,“老爷子只要在剧院、在排戏,精神头儿比我们都要好。”

 

从艺70余年,94岁高龄的蓝天野,或许是国内年纪最大,还依旧在演出的话剧演员和导演,面对这样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大家尊称他为话剧界“大师”“国宝”“泰斗”。而蓝天野先生则更喜欢用“演员”来称呼自己,他风趣的谈到:“我将来要是不再演戏了,就养两只狗,一个叫‘大师’、一个叫‘泰斗’,这个无所谓,这个都是开玩笑的,我的专业就是一个演员,这是一个很尊敬的称呼。”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