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人民品牌 > 人民文娱

纪录片《进击的大秦》,用最萌的姿态讲述最硬核的历史

2021-06-11 21:51:22 来源:原创 作者:余驰疆
大号 中号 小号

随着《新鲜博物馆之进击的大秦》上线、播出,原本在人们心中两千多年前遥远的秦王朝,变得生动起来,鲜活起来,有血有肉起来。显然,这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动漫、小剧场、嘉宾互动……多种影视综的元素就这样被融入纪录片的创作中。

 

例如,在最新播出的《进击的大秦》第五集中,既有兵马俑“复活夜”的趣味桥段,也有围绕秦始皇、李斯、王翦、蒙恬等历史风云人物的戏剧场面。同时,“新鲜达人”刘木子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以问答的形式,将历史知识娓娓道来,向观众科普秦朝军衔制度的同时,也勾勒出以王、蒙两家为代表的秦朝将门的兴衰之路。

 

\

 

在这一段诉说中,王翦、蒙恬、白起不再是教科书中刻板的大将,而是如现代人一般有生存烦恼、职场博弈、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正如该片导演金铁木向人民文娱讲述的那样:“《进击的大秦》就是希望把两千多年前的人性、生活和这个时代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既用人本主义去看待、理解那个时代和时代里的人,也用新的形式、新的史观去讲述中国历史和传统。”


01 二次元、小剧场、搞笑风,混搭出接地气的秦王朝

 

每一集的《进击的大秦》都能先声夺人:不论是第一集中喊着“爵位爵位,一切为了爵位”搞笑开场的秦军,还是最新一集中在深夜“复活”在坑里操练的兵马俑动画,都与我们以往看到的纪录片形式截然不同。细细说来,整部纪录片大概可以用两条线概括,一是有趣地讲故事,二是精确地科普历史。

 

有趣的故事分两种,一是小人物的大时代,二是大人物的小时代。与以往讲述大秦风云际会的影视作品略有不同,《进击的大秦》将大量笔墨用于秦朝小人物的生活、职场:士兵为“升职”争人头,秦人写家书、互怼、催债的画面,还有军营里的“秦朝达人秀”……该片用小剧场的方式,拼接出秦朝浮世绘,也描摹了两千多年前的社会民生。

 

\·图说:第一集中,喊着“为了爵位”的小兵们搞笑开场

 

 

而在大人物的处理上,《进击的大秦》则以“萌”为器。乖张又腹黑的嬴政,“最强打工人”李斯,职场生存高手王翦,观众似乎都能在这些豪杰枭雄身上找到许多现代人的影子,颇接地气。

 

作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资深研究员,田静的讲述也为纪录片本身的专业性、严谨性提供了保障。在她看来,《进击的大秦》的创作过程,与如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目标不谋而合:“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讲述,一是让文物活起来,真正走进年轻人的世界;二是用创新的、趣味的、年轻的方式,科普中国古代历史;三,我们也希望把秦文化中对现代社会有价值的理念传递出去。”

 \

\·图说:新鲜达人刘木子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在一问一答间传递着干货知识点。

 

因此,片中那些小兵大将们的奋斗史,也为许多观众带来启发。秦人的一生,是军功爵的一生,但也是奋斗的一生。在趣味横生的小剧场里,不仅有跌宕起伏的历史、波谲云诡的权谋,也不乏发人深思的故事,引人共鸣的对话。

 

“人类总是在不断进步的,我们需要用符合人类文明主流方向的世界观去看待中国传统,让传统和时代对接。”金铁木说,“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今天的受众去理解那段历史,才能真正接地气。”


02 三年磨一剑,商业化的纪录片是最难拍的

 

对于《进击的大秦》制片人朱乐贤而言,这部极具创新价值的纪录片,是三年磨一剑,也是他与腾讯视频纪录片内容运营中心挑战自我的一大步。从《百年中国》《森林之歌》到《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季,再到如今的《进击的大秦》,朱乐贤对纪录片创作的一大标准,就是“新”。“大家都知道这十几年,不管是科技还是新媒体,或者是用户的接受程度,都是在不断巨变中的。这也使得我们创作纪录片的形式,有了非常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性。”他对人民文娱记者说,“我们一直注重的就是作品的创新性,希望能有更多元素进入到纪录片中间去,能让纪录片有更多艺术形式,或者包含更多新科技。我们不担心冒险或者争议,我们要做的是一些观众从来没有见过的,也许会吓人一跳,但它一定是新的。”

 

早已获奖无数的导演金铁木则给出了另一种创作思路。作为历史纪录片领域的“大牛”,他的《复活的军团》成名已久,《圆明园》更是纪录片与特效完美结合的范本。近些年,他逐渐将重心移至纪录片商业化、国际化的探索,“剧元素”也成为其近年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形式之一。

 

“这么多年,我得了不少奖,主旋律或者文艺性的纪录片对我来说是相对简单的操作了,但是纪录片的商业化却是最难的。”金铁木对记者说,“因此,我们用了各种形式,做了很多讨论和研究,去思考究竟什么才能够满足当下受众的需求,能最大效率地传播知识。”

 

尽管《进击的大秦》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但其核心创作理念,依然是纪录片思维。田静告诉记者,节目的剧本、对话、知识点,都是剧组花费大量人力制作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研究员也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所有关于兵马俑、历史人物的讲述都力求精确。正如金铁木而言:“我们片子看起来可能很有综艺性,但本质是不变的,那就是通过纪录片传播真理,科普历史。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不能改变的地方。”


03 纪录片不再“赔钱赚吆喝”,工业化之路任重道远

 

从早年的小众创作到如今朝气发展,纪录片行业在近10年的中国有了巨大跃进。新技术、新受众、新理念,都不断为这个行业提供着新血液。以腾讯视频为例,除了引进头部内容,在自制领域也不断发力。早前,朱乐贤与金铁木合作《风云战国之列国》,将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剧情化的拍摄,打开了一扇历史与年轻人对话的窗口。而这一次,两人再一次升级纪录片的展现形式,也紧紧抓住了两个关键点:内容为王与形式革新。

 

这两点看起来容易,操作起来难。两位资深创作者都提到当下纪录片市场仍需重点发力的地方,那便是行业的工业化。朱乐贤回忆自己多年从业经验,从最初人人喜欢做导演没人想做制片,到如今有越来越多人愿意做制片,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到今天可能会觉得剪辑师少了,这就需要行业不断培养,不断完善其工业化体系。”

 

然而,对于中国纪录片创作者而言,这个时代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与BBC、NHK、Netflix等大厂相比,中国的纪录片创作团队也许缺乏工业训练,但胜在灵活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我觉得在一些小的方面,包括创新化方面,我们可能已经走在那些大厂的前面了。”金铁木说。

 

这个“前面”,来自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历史素材,来自这个时代和社会给予市场的巨大驱动力,也来自中国纪录片创作者们不断挑战的魄力。《进击的大秦》,正是这样一次适时适宜的尝试和创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