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湖南长沙,细雨凄迷。
尽管医院全力救治,尽管家人在床边唱着他喜欢的《老鼠爱大米》《红莓花儿开》《我的祖国》等歌曲,袁隆平血压和心率一度回升,但最终还是没能迎来奇迹。弥留之际,袁老也微微张嘴和歌声应和。
家人说,“他走的很安详,是笑着走的。”
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16时许,灵车缓缓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下车辆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今日上午,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
也是上午,袁隆平2008年的一段视频资料冲上热搜榜,视频中他用小提琴拉奏《我的祖国》,拉了两句就略带害羞的说“哎呀,不行了,拉不出来”,便抓着小提琴快步躲开镜头,留下拍摄者情不自禁的笑声。
这让他的离去显得突然不真实起来,仿佛那位在历史教材里看着稻子的老先生,还会在镜头面前为新一代杂交水稻的成功而兴奋:“我觉得excited,more than excited!”
01 “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事实上,袁隆平在大学时期就和小提琴就结缘了。
袁隆平从来不是“书呆子气十足”的人,他什么都想学一点儿,什么也都会一点。当时袁隆平还是大学合唱团的成员,他唱歌声音比较低而且共鸣很好。亚洲人声带偏薄,男低音数量较少,难得遇着个合适的男低音,同学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就叫“大BASS”(大贝斯,也叫低音提琴,是主要负责低音声部的乐器)。
当时有个同学会拉小提琴,袁隆平和其他几个感兴趣的朋友都跟着他学。几个人常常聚在宿舍一起练琴唱歌,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年轻的大学生们唱时髦的《喀秋莎》《红莓花儿开》等苏联歌曲。袁隆平除了喜欢流行歌,也爱上了悠扬如诗的古典小提琴曲,小提琴曲常常把他带到一个“很舒服、很美好的境界”。因此,拥有一把自己的小提琴也成为袁隆平的大学梦想。
1953年8月,袁隆平从重庆西南农学院(现为西南大学)毕业,表示愿意到长江流域工作,于是就被分配到湖南湘西雪峰山脚下的安江农校。袁隆平和母亲“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
当时母亲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有同学为他担忧,如此偏僻的地方,恐怕“一盏孤灯照终身”。
袁隆平则回应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那次,他领取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42元。他先在长沙呆了两天,第一天先去了橘子洲游泳,第二天去商店里买了把小提琴,花了27元。
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后,他坐着烧着木炭的汽车,又转马车,颠簸了足足四天,才来到安江农校。
那时安江农校学校开设了俄语课,却没有找到教俄语的老师,便让袁隆平教课。袁隆平没有学过俄语,他灵机一动,把决定从音乐入手,利用自己学过的俄语歌曲教学生们发音,其中,《红莓花儿开》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份“教材”。
当时班上的文体委员李俊杰很有音乐天赋,于是袁隆平时常“开小灶”教他拉小提琴,还把自己那把使用过多年的琴也送给他。两人关系亦师亦友,李俊杰会自己写歌,每次写好就拿给袁隆平修改,然后俩人就“高兴得一起唱起来”。
担任了一年俄语老师后,袁隆平开始教授遗传学。他常常带着学生下田做试验、上山采标本,再回到学校自制图表。在田间地头工作,时常满身泥土,拉琴便成了奢侈享受。
疲累时,袁隆平会拉小提琴,“夜晚时分,月光满地,蛙声不绝,琴声能消除一天的疲劳”。
寂寞时,袁隆平也会拉小提琴,“可以消遣”。
袁隆平家的柜子里还藏着柴可夫斯基、舒伯特等大师的碟片。他曾说,除了科研,他最爱的就是音乐,而且特别喜欢小提琴,因为它能演绎出“最能触及灵魂深处的声音”。
或许也是在无数个寂静时分,一位青年在小提琴悠扬的长音里,也听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和信念,坚定地踏上了一条艰辛求索的稻香路。
02 琴瑟和鸣的浪漫
1963年冬,在学校老师的介绍和过去学生的热心帮忙下,袁隆平和曾经的学生邓则重新相识。
邓则是个很活跃的女孩,喜欢唱歌、跳舞,也喜欢运动打球,还是当时黔阳县篮球运动代表队队员。邓则对袁隆平印象也很好,认为他课讲得好,爱打球,爱文艺活动,又会拉小提琴。每次袁隆平拉小提琴,邓则都听得很入迷。
爱好上的相同使两人有话可聊,渐渐的两人情投意合。
“当时我们两人的家庭出身都不好,堪称‘门当户对’”,袁隆平曾调侃道。
1964年2月,34岁的袁隆平和26岁的邓则,用50元的喜糖办了一场简朴的婚礼。婚后几十年,袁隆平叫邓则“贤内助”,邓则始终叫他“袁先生”,并成为袁隆平的得力工作搭档。
谈到妻子时,袁隆平说:“在我事业最艰难、工作最困难的时候,邓则最坚定的支持我,她付出的确实太多了。”
而对于邓则来说,袁隆平其实是个浪漫的小老头儿。
她收到过袁隆平写过一首情诗:
“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
袁隆平在口述自传里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活动或者出访他都会带着他的贤内助去走一走、散散心,如果是出国,他就自己当翻译兼导游,因为邓则喜欢旅游。“即便没有机会带她去,也会给她买一些礼物,我能记得她穿的衣服和鞋子的型号。”
在九十岁生日宴上,袁老开心的从九层高的蛋糕切下的第一口蛋糕,递到了妻子邓则的嘴边。那一刻,80余岁的邓则,笑得如少女般甜蜜羞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