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17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显著成效、积累的重要经验,并就加深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作出具体部署,为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
7月7日,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老师、北京市委讲师团主讲老师郭继承莅临“人民学习”演播室,为广大党员干部带来了“践行文化自信”系列课程第一讲——《安身立命:从廉政到廉洁,构筑“三不腐”的思想道德堤坝》精彩课程。
郭继承围绕廉洁文化和“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重要精神内涵,将本次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引言:新时代廉洁文化与千秋伟业
建党百年,我们党正是风华正茂,致力于开创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廉洁文化建设和反腐败是我们永葆初心使命的重要保证。
一、透视人性:新时代廉政工作的基本框架
反腐败实际上和人性有重大关联。从人性角度而言,贪财好色、虚荣攀比、自私狭隘、是非恩怨等等,大多数人的思想中都有所涉及,只是有修为的人能够严格自律。腐败现象的滋生,除了与社会环境、制度监管等有关之外,更是根源于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始终存在,反腐败永远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歇歇脚的时候。
二、为什么活着:人生哲学的永恒问题
一个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成为什么样的人,归根结底在于明白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活着,这是人生哲学的永恒问题。
一个真正的觉悟者,一定明白自己是靠自身内在的力量而活,而非靠外在的监督。有的人能够真正自律、自觉,能够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活出价值;有的人则不行,浑浑噩噩地做了欲望的奴隶,追逐来去,得陇望蜀,患得患失,失足而成千古恨。
三、正确价值观:端正人生的方向盘
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人如何判断和选择的内在尺度。一件事情该不该做,如何取舍,其背后体现着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人生的方向盘,方向错了,车毁人亡。
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是否遵守党纪国法、是否利于党、国家和人民,是判断价值观是否正确的根本尺度。如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国运在爬坡,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自律,坚决不做对党、国家和人民不利的事。
四、定力、智慧与抵制诱惑
一个人如果有定力、有智慧,一定能够抵制诱惑。
抵制诱惑的方法有很多,包括:1.正确价值观,致良知;2.三省吾身,诚意正心,点一盏心灯;3.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砥砺,互相促进;4.凡事考虑后果,不能承受的不要做;5.君子三畏,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底线操守;6.日新又新,不断学习,提高修为。
五、《孟子》:多大的历练,多大的成就
《孟子》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有多大的历练,才有多大的成就。人们总是聚焦于自己的位置高低,却忽视了厚德才能载物,有时看似是一个机会,实则是身陷囹圄的开始。
六、《了凡四训》:做命运的主人
人这一生,你种什么“因”和收什么“果”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一个人遵纪守法、勤勤恳恳、克己奉公、甘于奉献,便会受人尊重、平平安安,家庭和子孙也会随之受益。一个人若种下贪赃枉法的“因”,那么身陷囹圄便是“果”。
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感官刺激的快乐,次第衰减;精神的喜悦和幸福,持久醇厚。一个人内心越简单清净,感受幸福和捕捉幸福的能力就越大。一个人欲望一旦大了,他感受幸福的能力就会下降。
什么叫幸福?一个人实现初心和使命担当的喜悦和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结语:写好人生的传记
郭继承说,人这一辈子,走好一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修课。今天的我们生逢一个伟大的时代,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踩一个脚印,留一点真东西给人生、给国家、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