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宜娟,1974年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
在李宜娟的记忆里,故乡遵义是红绿交织的。
湘江河畔绿柳成荫,树影斑驳,这里是中国红军的“转折之城”。而与父亲一起牵着狗闲走过的路,每每回想起,总觉得无限温情。于是,在离开故乡的日子里,李宜娟用笔画了许许多多关于遵义的小画,其中不乏代表农工党献礼建党100周年的作品。
不过,画画只是李宜娟闲来生活的日常,就个人职业而言是一名女演员。10余年前在当红影视剧《甄嬛传》里饰演端妃,而后与话剧《梅兰芳》结缘出演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得到其子梅葆玖的赞许。2023年7月,再次创排的话剧《梅兰芬芳》将在香港星光剧场上演,李宜娟依旧是众人心中的福芝芳。“你的身上有一种旧时中国传统女性的气息。”导演的评价给李宜娟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
这种气息从何而来?李宜娟想起奶奶梳妆台上的留声机来。
与民乐艺术家方锦龙在深圳大剧院演出。
“奶奶是江苏人,喜欢听越剧,她是那种旧时的海派女子,会一边端着咖啡杯一边写字。”在李宜娟看来,奶奶是自己女性审美的启蒙。以至于很多年后,她所追寻浸染的,都深深地烙上了那个年代的印子。
如果时间回到30年前,她甚至还带着西南山区特有的山岚之气,如雨后青山中破土的春泥。在那个北京电影学院很少在西南省份招生的年代,李宜娟在朋友的鼓励下报考了表演系。她记得去北京复试的那天,天空中满是杨絮,像雪一样。在贵州从来没有见过雪的李宜娟,真真见了世面——那个俊男靓女云集的赛场,自己就是一只小丑鸭,拿着号牌朗诵一首诗歌,跳一段舞,再唱一段越剧……李宜娟居然被选上了。事后问老师,大概就是看中了李宜娟身上那股子山岚之气。
不过,入学后的专业课却让李宜娟摸不着头脑,对于专注力、气息全然不懂,直到半年后的某一天忽然开窍。“那种感觉就是情绪忽然间就能进入身体里了”,李宜娟将此视为表演的天赋,但等待她的却是更加艰巨的挑战。
199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李文化导演执导的《澳门风云》来到学校选角,李宜娟成为入选的三个女生之一。但彼时的李宜娟想要在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众“仙女”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对于每一次机会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以至于拍摄时过于紧张,就连摄影师都听到了自己的心跳。
“娟子你不要紧张。”
“没,没有。”
不能让别人知道心里害怕。但怎能不怕呢?演艺圈的机会转瞬即逝。事实上,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宜娟只能接到一些小角色。就这样继续在北京寻找机会?父亲首先是反对的,他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怎么能去演戏。”李宜娟一方面听从父亲的建议,一方面将演戏的热爱藏于心底。她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一读就是三年。
(二)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成为李宜娟心中坚持不懈的声音。通过不断的学习,李宜娟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学有了进一步了解,与导演谈起戏来也有了对于那个年代角色的领悟力。
记得当初到《甄嬛传》剧组试戏时,李宜娟并不是直接饰演端妃一角。但很快导演发现了李宜娟身上的旧时中国传统女性气息,将沉静优雅从不与世争锋的端妃一角给了她。
李宜娟在《甄嬛传》中饰演端妃。
接到角色后的李宜娟便仔细地揣摩起端妃的“端”字来。她说,孟子对“端”写了有四礼:仁之端也、义之端也、礼之端也、智之端也。“那么我就根据孟子的仁义礼智来塑造端妃这个角色。”于是,她对角色所处的时代美学、社会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也让观众们看到了那个《甄嬛传》原著里“望断章台未见还,且惜残红秋千栏。但得半宿锦衾暖,便抵十年绣枕寒”的端妃。
在李宜娟看来,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才是嫦娥,要活在自己的角色里。让她欣喜的是在结束《甄嬛传》拍摄后,她在《重返二十岁》中饰演鹿晗的妈妈,观众竟全然不知那是端妃的饰演者。“很高兴大家只知道端妃,不知道李宜娟,我希望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对此,李宜娟也十分享受自己的演艺间隔年。
每接完一部戏,都会重新回到寻常的生活中,去经历、去积累,去读书写字,然后再以素人的身份重新向着下一个角色出发。而演艺的快乐则来自领悟角色的那一刻,因为演员这个职业所感受到的多样人生。李宜娟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语调,对于每个角色的创作,她都会赋予不同的语调,对于每个角色的人物关系也都采取不同的态度。”一面是道业追求的艰难,一面是仔细体会的美好,很多年后,父亲也终于理解了李宜娟的选择——能够凭风起舞总是好的。
(三)
《甄嬛传》大火之后,李宜娟于2012年接到了话剧《梅兰芳》福芝芳的角色。众所周知,话剧《梅兰芳》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演出经历,在几代梅家大师的支持下,逐步完善。
凭借着研究生阶段的现当代文学积累,李宜娟一头扑进了角色研究中,不但学习京剧、昆曲,同时阅读了大量书籍。对于福芝芳的人物性格也有了诸多自我理解。
“她是当时响当当的青衣,也是梅家班的领头羊。不但人情世故做得非常好,也非常懂戏,始终在帮衬着梅兰芳。”
“福芝芳的爱是宽广的,可以说在她的心里梅先生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大家的”。
于是,李宜娟将这份帮衬贯穿在舞台演艺之上,不仅是剧中人福芝芳帮衬着梅兰芳,作为梅兰芳的饰演者的白永成也帮衬着李宜娟。
据悉,再次创排的话剧《梅兰芬芳》延续了《梅兰芳》中的一些经典桥段,同时更加突出梅兰芳与梅葆玖父子之间的情感与艺术追求。《梅兰芬芳》以葆玖老师的视角展开,叙述葆玖老师从小到大、走上艺术之路的历程,和作为梅家衣钵传承人的经历。作为梅葆玖逝世的纪念,接下来,沿着大师们的足迹在亚太地区乃至美国巡演。
“父亲,最后问你个问题:如果我终其一生我都成不了你,我又该怎么办?”少年梅葆玖问。
“你小时候第一次登台,那时他们就说过,说你像我梅兰芳,也不像梅兰芳。从那时候我就知道,你当我的儿子,是有很多难言之隐的。”梅兰芳答。
“你知道外面有多少人都想成为你?又有多少人想有个小梅兰芳?”少年梅葆玖问。
“一辈子清清白白唱戏、做人,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命运,足矣。”梅兰芳道。
“记住了,父亲,我终其一生,一定会给您一个交代。”
奶奶的留声机依旧在梳妆台上转啊转……李宜娟深情地念起这段剧本上的谢幕词,这是她在采访中的情不自禁。跟随大师的思想和足迹,她自认是多么幸运能够通过戏剧与那些高贵的灵魂相遇,学会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命运。2019年,李宜娟拜国学大师李庚(李可染之子)为师,潜心研习传统文化。
岁月如歌,人生入戏已深,但戏和人生也是相合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