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起,舞台经典《阮玲玉》与观众如约在首都剧场见面。这部由锦云编剧,林兆华、任鸣、韩清执导的作品,用诗化的语言,流动的舞台,徐帆、濮存昕、孙星、苗驰、李珍等实力派演员的演绎,上演一段传奇名伶的戏梦人生。
《阮玲玉》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李春光摄)
《阮玲玉》首演于1994年,作为北京人艺舞台上又一部风格鲜明的保留剧目,它不止是在写一个家喻户晓的艺人,更是在写深刻的人性。“我认为写人物应该是写人物的心态,就是撕开他的外壳,写他的灵魂。”编剧锦云曾这样说。全剧行云流水般的讲述和人物命运的冲突,都在让观众在点滴间感受到悲剧的力量和美的永存。尤其全剧最后一段阮玲玉的经典舞台独白,瞬间的层次转换,让观众对舞台上阮玲玉发自内心的呐喊有了更深刻的共鸣,也将美的毁灭升华为对人性的永恒思考。
《阮玲玉》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李春光摄)
时至今日,经典已历经28年,徐帆、濮存昕两位主演也跨越两版演出至今。28年的舞台塑造,舞台上是阮玲玉精彩而短暂的一生,舞台下是演员对角色日复一日的打磨和理解。“青年演员能够跟前辈们一起工作,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以前我们知道要去学,到了这个剧组,看到帆儿姐和濮老师就知道我们要学什么。”该剧导演同时也是剧中小玉扮演者的韩清表示,建院70周年的纪念演出,是致敬也是传承。
徐帆表示,随着自己年龄的变大,已经不再适合阮玲玉这一角色,这六场演出将是她对于阮玲玉这一角色的告别演出。从第一版的穆天培到复排后的唐文山,濮存昕先后饰演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在他看来,演员要有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人物是丰富和立体的,就像月球有明也有暗。
《阮玲玉》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李春光摄)
除了演员教科书级别的舞台表现,《阮玲玉》的剧本样式和舞台呈现更是一大亮点。与传统的叙事模式不同,该剧在话剧舞台上运用“蒙太奇”的手法,进行隔空对话、时空交替,用“戏中戏”式的串联,打破了真实与想象的空间,重新建立起舞台叙事方式。“形式是虚的,但表演是实的,虚实结合中演员用具体的表演,实现了幕与幕之间的连接,整个舞台就是流动起来的。”导演韩清介绍称。此轮演出将持续至6月26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