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剑是利器,也是身份等级的象征。
河南省焦作市博物馆珍藏着一把千年不朽的战国铜剑,其“姿容”常常令参观者驻足停步。面对这把千年古剑,参观者都会忍不住赞叹与遐想:历经千年,这把铜剑还能神威依旧?拥有这把剑的主人该有何等风姿?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该铜剑长约46厘米、宽4.6厘米。1980年,由马村区待王街道白庄村村民捐赠。该馆工作人员接到它时,其表面已有残缺、断裂、硬结物等。为了修复这把铜剑,该馆工作人员也是几经艰辛才终得成功,使得铜剑神威再现。
剑,是古代贵族或将士佩戴并用以格斗的兵器,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而青铜剑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最早的剑器之一,这其中被大多数人所熟知的西周青铜剑更是名列剑器榜的头排。
事实上,青铜剑产生并使用的时间或早于西周。据《越绝书》载:“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可见,青铜冶炼技术出现后,古人不仅制作了生活、祭祀用品,同时还制作了大量青铜剑兵器。自春秋至秦、汉,青铜剑作为短兵器的代表,便一直是装备部队的重器。
市博物馆珍藏的这把战国铜剑,呈柳叶形,有剑首、剑格等附件,剑刃锋利,寒光熠熠,品质高级。根据剑的长度,曾有专家推测其产生的时间可能早于战国。
据了解,春秋时期在吴、越等国,剑已成为步兵手中的利器,剑身加长,如吴王光剑、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等长度都在50厘米以上。战国时期,剑身继续加长,并已铸出脊部和刃部具有不同铜、锡配比的青铜剑。其脊部柔韧,而锋刃坚利,提高了杀伤效能。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青铜剑长94厘米,剑身窄而薄,刀部锋利,表面还进行了防锈处理,代表了青铜剑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西汉初年,钢铁剑盛行,战斗效果日益提高。到了东汉,青铜剑逐渐退出战争舞台,主要用于佩戴仪仗或习武强身自卫。隋唐,佩剑盛行。唐代最盛,被文人墨客视为饰物,抒以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