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名士错爱五石散

2023-06-26 11:56:06 来源:洛阳网 作者:张丽娜
大号 中号 小号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毒品危害之大,人尽皆知,有识之士无不坚决抵制。

人们对毒品的认知过程是渐进的、曲折的,古人走过不少弯路。魏晋至盛唐时期,很多人无知无畏,把毒品当补品,服用上瘾,“五百年间,死者数十百万”,教训惨痛。就连洛城名士嵇康、美男子何晏等人,都因“年少无知”食用过,备受折磨,身心憔悴。今天,咱们就聊聊古人吸毒、识毒、禁毒之事。

魏晋服五石散成风

中国最早吸毒的人是谁?鲁迅先生提名魏晋美男子何晏。在演讲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鲁迅把何晏奉为“吃药的祖师”,说此人吃药上瘾,离了五石散简直活不成。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相传是汉代名医张仲景研制的,起初用于治疗伤寒病。据古籍记载,其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等矿石末。汉魏时期的人好修仙炼丹,认为服用五石散能延年益寿。

何晏是曹操的继子兼女婿,皮肤白皙,浮华高调。曹操之子曹丕定都洛阳后,何晏贵为皇亲国戚,在洛阳城里养尊处优,闲来无事,空虚无聊,渐渐吃上了五石散。

《世说新语》里说,何晏吃了几次五石散,发现这玩意儿不但能缓解病痛,还让人神清气爽、心情舒畅,于是就把药方改动了一下,当补品吃起来了,且逢人就推荐,说此药能使人精神焕发、面色红润,一口气跑好几里不喘粗气。

魏晋社会风气浮华,流行攀比、炫富,贵族带头,众人不辨香臭全然效仿。有人公然表演服散的丑态,哗众取宠。

《太平广记》里说,某男子当众打滚。旁人问他:“你咋了?”答:“我服药了!”又问:“何时服药?”答:“昨天在米中偶然得石,就吃了,不想今日发作。”众人大笑——这蠢货居然把碎石当五石散。

吃五石散是会上瘾的,在地上打滚确实是药瘾发作后的表现,服散者得饮温酒方可缓解上瘾症状。

按魏晋礼法,居丧期间不应饮酒,然而洛城名流服散成瘾,不顾礼法,为亲人守丧时仍然喝酒。《抱朴子》记载,当时很多地方的人服丧时聚众酗酒,声称“此京洛之法也”,洛阳人可以,我们为啥不可以?

帅哥服药变“衰哥”

是药三分毒,五石散的毒副作用很大。它和后世流行的大麻、鸦片一样,在医生手中是止疼良药,但若落到瘾君子手里,就会变成害人的毒品。

史载,五石散药性燥烈,服后浑身发烧,异常兴奋(名曰“石发”),须脱衣、边走边咆哮,并吃冷食、以冷水浇身、饮温酒以发散药性。

“竹林七贤”领军人物嵇康,有才有貌,洒脱不羁,偏偏好服五石散。他经常引颈长啸,而且十天半个月不洗澡,身上生虱子,当众挠痒痒。

不是帅哥不讲卫生,而是帅哥服药后皮肤变得很脆弱,搓背像扒皮,不敢洗澡。

据鲁迅先生推论,魏晋名士着宽袍大袖,皆因服食五石散所致:服药后皮肤易磨破,非穿宽袍大袖不可,看似飘逸,“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

嵇康本来长得高大英俊,却因服药变得邋里邋遢;何晏本是洛城著名的花美男,却因服药越变越丑,形容枯槁。帅哥变“衰哥”,真叫人惋惜!

服五石散等于慢性自杀

据文献学家考证,五石散“杀人之烈,较鸦片尤为过之”。然而,受认知水平局限,古人起初认识不到五石散的危害,错把毒品当补品,代价惨痛。

西晋名臣裴秀,服散后错饮冷酒,一命呜呼。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毒瘾发作,掉进了茅坑——对爱面子的人来说,这恐怕比死还难过。

坊间传说,王戎是西晋洛阳城的大富豪,可他特别小气,抠门抠到骨头缝里,只有在买五石散时不惜钱,三天两头服药。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王爷们夺权篡位,斗得你死我活。齐王司马冏被围攻,王戎建议司马冏撤军投降。司马冏(一说其谋士)大怒:“投降的王爷哪个有好下场?你到底跟谁一伙儿?”

王戎见王爷发火,有点紧张,吓得跑出去上厕所,不料五石散药力发作,他掉进了茅坑。司马囧命人将王戎捞上来,见他浑身屎尿,臭不可闻,赶紧把他送回了家。

洛阳医学家皇甫谧算是较早认识到五石散危害的。皇甫谧患风痹症,曾服食五石散以减缓病痛,越吃身子骨越虚弱,竟至耳聋。他提醒众人:五石散有毒,服药须谨慎。然而当时的人根本不听他的,以致于“自魏正始至唐天宝,五百年间,死者数十百万”。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五石散大猛毒”,若不懂医理胡乱服食,轻则癫狂,重则丧命。他规劝世人,珍爱生命,见到五石散的药方赶紧烧掉,别留着它害人。

唐代往后,大伙儿终于认识到了五石散的危害,渐渐不再服用。

责任编辑:李佩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