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庐陵名士赵文

2023-06-12 10:11:00 来源:井冈山报 作者:欧阳和德
大号 中号 小号
原标题:庐陵名士——赵文

现存最早的《庐陵县志》(康熙版)卷首有吉安府知事罗京所作的序言。序言中,列举了庐陵名人:“自欧阳子(欧阳修)以下,欧全美监丞(欧阳珣)、周平园益国(周必大)、胡澹庵侍讲(胡铨)、欧巽斋著作(欧阳守道)、文文山信国(文天祥)、赵青山学士……”

赵青山何许人也,居然与庐陵先贤并列?今天的庐陵人恐怕知之甚少。

赵文,字青山。根据历史资料,赵文的先祖为赵匡胤的后裔,祖赵伯安徙吉州,任观察使,乃家吉州。其三子分别迁徙到泰和、庐陵、吉水。其中的长子赵师孔居庐陵县高塘乡十八都之禾水西岸(今敦厚镇南街村)。另据赵文自己叙述,祖父赵师孔、父亲赵惠有,都是无功名的普通农民。

赵文,初名凤之,名兴道,字仪可,一字唯恭,号青山,生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其时,南宋已经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战争危险期。

身处江南的赵文少时很聪慧,他博览群书,博闻强识。这对于祖上几代都是农民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希望。赵文被允许不干农活,一心读书,以考取功名。

他先后三次以“乡贡”的身份,被州府推荐参加乡试,第一次以“赵宋永”名,第二次以“赵宋吉”名,第三次以“赵万年”名,每次都考出了优秀成绩而被录取。但到了会试时,赵文却运气不佳,三次均落榜。

三试不中,也不算啥,不是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吗?赵文并不气馁,屡败屡战,每次考前,他都精神抖擞。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34岁的赵文与年仅19岁的弟弟赵宗彊一起参加会试,这回赵文用的是真名,还是再次落榜。赵文的弟弟赵宗彊却一举登王龙泽榜,进士及第。

出于对老贡生的关心照顾,也出于对19岁天才青年赵宗彊的嘉奖,朝廷给予赵文一个考太学生的指标。这类考试分《经》《赋》两科,也是成千上万人参加的考试,其艰难程度堪比科举考试。考中者,学费、伙食费、住宿费全免,待遇也是非常优渥的,而且还有机会直接推选为官员。

赵文最终被录取为京庠太学生,南街祠堂上书匾额“学士第”,南街赵氏后人传说的“兄弟同科进士”,即源于此。光前裕后,赵文兄弟俩获得南街村历史上最高的功名荣誉。

赵宗彊考取进士后,担任广东韶州仁化主簿兼尉。而赵文呢,则在太学里继续深造,时刻准备被国家挑选。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这兄弟俩应当前程似锦。但可惜,时运不济,偏偏遇上宋朝运祚将尽的时期。1276年,南宋皇帝在元军的攻占下投降。而勇敢刚强的庐陵人、状元丞相文天祥拒绝投降,开府福建南平,继续抗元斗争。

国难当头!身为太学生的赵文与身为地方官的赵宗彊,毅然决然地投奔到文天祥在福建的幕府之中。在文天祥幕府中,赵文、赵宗彊出谋划策,很多都被文天祥采纳。

然而,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不久,文天祥兵败,赵宗彊战死,赵文被冲散。

国破弟死,万念俱灰的赵文辗转回到庐陵老家,决意归隐。此时江山易色,赵文最终敌不过生活所迫和元朝强征,出任了南昌的东湖书院山长。之后,他在广东南雄任文学教授、清江儒学教授,直至终老。

赵文原配妻子叫胡懿恭,20岁嫁给了赵文。赵文说她一生没有说错一句话,没有做错一件事。胡懿恭克勤克俭,温良贤淑。婆婆长期患病,曾担心死后没有寿衣。胡懿恭翻出自己的嫁衣箱,一件一件在婆婆床前比画。病得不省人事的婆婆迷糊中看到一件件鲜艳的彩色嫁衣,奇迹般地苏醒过来,感动地说:“我死就死了,这些衣服留给你去换取一顿饭吃吧。”而后,婆婆的病竟然好了。

胡懿恭58岁卒,赵文悲痛万分,亲自为妻子撰写了墓志铭。

赵宗彊在福建战死时年仅21岁。具体葬在哪里?当时谁也不知道。这成为赵文的切肤之痛。

多年以后,乡人刘辰翁的儿子刘将孙恰好在福建延平当官,访得赵宗彊的葬身之处,写信告诉了赵文。当时的赵文已经60岁了。他不顾自己羸老之躯,只身一人,步行1500里,前往延平。为此,刘将孙每天都在担心盼望,终于在中秋节前等来了赵文。

两人在月下对酌,无限伤感。随后,赵文背负着弟弟赵宗彊的骸骨,只身返回庐陵。刘将孙见状,感叹道:“即使是沿途的路人,都会为他落泪,何况是我?”

赵文背负着弟弟的骸骨回到家,筑了一座坟,修了两个穴。左穴葬弟弟,右穴留给了自己。

17年后,元朝延祐二年(1315年),赵文去世。他的儿子请求刘将孙为父亲撰写墓志铭,说父亲即将与叔叔赵宗彊合葬。刘将孙再次为其兄弟情深而震惊——古往今来,夫妻合葬乃天经地义,而兄弟合葬,前无古人!

赵文得到庐陵硕儒欧阳守道“文宿于理,而理无不粲然”的真传。他于词赋上有才华,“诗文脱略崖岸,独自抒其所欲言”,在江右很有影响,得到临川吴澄的高度称赞。《全宋词》收集赵文的词作31首。赵文著有《青山集》,先被收录于明代《永乐大典》,后被收录于清代《四库全书》,被四库馆臣赞为“有庾信《江南赋》之余声”。

赵文死后,元代两位著名文学家刘将孙、程钜夫分别为他撰写墓志铭和神道碑,均见于《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养吾集》和《雪楼集》,可见赵文在元代文学界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赵文弟弟赵宗彊的书法成就颇高。赵宗彊善行草书,工丹青,连著名书法家赵孟頫见到他的书法,都表示很敬重。

赵文、赵宗彊兄弟俩博学通经,名重一时,被并称“二赵”。

责任编辑:冯小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