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藏书家刘安与刘德

2023-03-16 09:41:24 来源:今晚报 作者:陈德弟
大号 中号 小号
原标题:藏书埒汉廷 所著传千古

秦始皇焚书,私家藏书遭到浩劫。汉朝建立之初,即大规模收集书籍,广开献书之路,恢复私学,君臣齐努力,文人欣响应。皇族藏书家刘安、刘德在这方面功不可没。

刘安(前179—前122)是刘邦的孙子,被封为淮南王。据《汉书》本传记载,他爱好读书,不断聚书,擅写文章,才思敏捷,还会弹琴,多才多艺。当时,汉武帝“方好艺文”,对典籍和文艺很重视,刘安经常写文章为武帝歌功颂德。一天,武帝让他给《离骚》做注解,他仅用了两个时辰就完成了。武帝很高兴,赏赐他一些书籍。刘安不喜欢犬马狩猎,只好文艺。除了聚书、藏书、读书,他还承继先秦时期贵族养士的传统,养着“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他与所养士人一起参考自家藏书,撰写了《淮南鸿烈》(即《淮南子》)一书。这部书,天文、地理、历史、人事等无所不包,文笔通俗流畅,流传至今,影响颇大,是研究先秦西汉历史文化的必读物。梁启超评论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刘德(?—前130)是汉景帝的儿子,受封为河间献王。《汉书》本传说他“修学好古,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他喜好藏书,到处搜罗,尤其喜欢先秦书籍。他凡从民间得到善书(即全书完整、文笔清丽之书),必雇人认真抄一部奉还,自己留下真本,同时加赐金银玉帛,以此招来更多拥有善书的人献给他。这个办法果然有效,“由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刘德的藏书数量,与国家所藏相等。这是正史中首次记载私人藏书相埒官家。不仅如此,他所搜之书全是用先秦的篆文所写,价值极高。“秦火”之后,书少读书人更少,西汉要尽快恢复文教事业谈何容易。刘德应时而动,帮助朝廷搜罗古书,恢复儒学,足迹走遍齐鲁燕赵大地。后来,他还建立宫舍,招贤纳士,组织学者整理一些儒家经书,献给朝廷。《汉书·礼乐志》有所记载,道:因古礼乐失传,“河间献王采礼乐古事,稍稍增辑,至五百余篇……是时,河间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不仅如此,他还是毛亨、毛苌辑注的《诗经》和左丘明所传的《春秋》的积极倡导者。当时,这两部书不被官方认可,在其努力之下,官方最终设立了合乎古义的《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官。

刘安、刘德这两位皇族贵胄,在搜聚、保藏、整理、传承、弘扬先秦古书和历史文化方面,功劳甚大。(陈德弟)

责任编辑:冯小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