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也谈武穆遗“书”

2023-02-27 09:52:48 来源:黄石日报 作者:杨文斌
大号 中号 小号

宋朝是一个扬文抑武的时代,从庙堂到江湖,从官宦到草民,普遍看重文化和文化人。时风所及,从民间走出的岳飞(谥武穆),虽为行武中人,其诗词书法却具有极高水平,绝不输于文人士大夫,实为文武双全的千古儒将。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的岳飞喜读书,即便戎马倥偬也手不释卷,且笔耕不辍,后人还辑有其文集传世。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词中抒发的家国情怀催人奋起,其慷慨悲壮之情可与苏辛同调比肩,堪为中华词坛的一座高峰。另一首《小重山·昨夜寒蛩》则孤清缠绵,深沉悲怆。在群峰耸峙的宋代词坛,岳飞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占有一席之地。

诗词之外,岳飞还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书法家。电影《满江红》热播之际,也来谈谈武穆遗“书”——不过,这里的书,不是兵书,而是书法。

自苏轼始,宋代标举“尚意”书风。文人阶层流行一种自由挥写表达己意的行书,被誉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各擅其场,各具面目。斯文流播,书风所及,连身经百战、效力疆场的岳飞、韩世忠等一代名将也醉心翰墨,并达到相当水平。岳飞笔墨之精、气格之正、境界之宏,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南宋绍兴八年八月,岳飞抗金北伐,路经南阳,南阳卧龙岗为三国时期诸葛亮之故地。岳飞于战事之暇,特往拜谒。是日天阴有雨,当晚留宿卧龙岗。夜深人静之时,岳飞秉烛夜游,欣赏武侯祠内的碑文石刻,内容多为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诸葛亮的诗文作品,也包括书写诸葛亮作品,其中就有《前后出师表》。

《前后出师表》为诸葛亮在建兴五、六年两次北伐时所上的疏表,世称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全文一千三百余字,贯穿“忠贞”精神,充分体现了其政治主张和决心收复失地的雄心。前后两表,历代的文人志士都给予高度评价。陆游有诗云:“出师一表千载无”,民间甚至有“读《出师表》不落泪者不忠”之说。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收复疆土,捍卫尊严,精忠报国,历史与现实惊人一致,岳飞读到此表,深有触动,泪下如雨,感慨万千,夜不成寐。次日天明,武侯祠道长向岳飞敬茶索字,岳飞心绪难平,挥泪手书,以铭其志,以壮其情。

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岳飞所书《出师表》,笔毫被情绪所驱使,纵意驰骋,神完意足,是写意书风之佳构。细观其字,则真气郁勃,汪洋恣肆,鹰飞剑舞,铁画银钩,回旋跌宕,一气呵成,可谓“纯正不曲,书如其人”,写出了英雄之气。诸葛亮和岳飞,虽萧条异代不同时,但英雄惺惺相惜且精神共通,岳飞以手抄的形式向先贤致敬,也是“以诸葛酒杯浇灌武穆块垒”,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

岳飞版本的《前后出师表》行书长卷自问世之后,曾有多处摹拓,尤以徐州博物馆所藏1827年刻石为最早,却以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内所藏1876年的刻石备受推崇。在武侯祠内,这幅二表碑刻被誉为“三绝碑”:一绝者文,《出师表》为千载名篇;二绝者书,即岳飞手迹;三绝者工,镌刻技术高超,尽显原作神采。

岳飞书法以行、草为主,从流传下来的作品看,除了《前后出师表》之外,还有《书谢眺诗》《悼古战场》《还我河山》等。行楷长卷《书谢眺诗》,笔酣墨饱,沉稳雄厚,约略晋唐遗绪,有颜真卿苏轼的厚实,还有米芾的跳跃与蔡襄的秀雅。草书《悼古战场》则较多圆笔,线质遒劲,灵动婉转。另外还有“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大气磅礴,此乃清末民国时期文人周承忠根据传为岳飞手书《吊古战场文》与《出师表》墨迹所集而成。

不过,文物界和书法界一般认为流传很广的岳飞书法作品并非真迹,多为明代人托名而作。如岳飞自书其《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行草书等。不过,伪托岳飞之名,恰也反证了后人对其历史功勋和词翰风流的尊崇。

南宋书法基本上笼罩在高宗皇帝的阴影之下,宋高宗崇尚“二王”,他学孙过庭与米芾,天下士人皆学之。岳飞的草书在字势欹侧变化上也有米芾痕迹。不过,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岳珂所编撰的《宝真斋法书赞》中记载,岳飞的书法是学苏轼的。他写道:“先王(指岳飞)笔法源于苏”“先王夙景仰苏轼,笔法纵逸,大概祖其一也。”有宋一代的文人群体里,苏轼为宋代文坛盟主,其影响力无人能及,后世学其苏字书法的人很多,包括岳飞、韩世忠等武将。

南宋曾宏父所刻的《凤墅帖》中,收有岳飞三通尺牍手札《致通判学士帖》《已至洪井帖》和《平虏亭记帖》,至今可见其风神。一瞥可知,岳字与苏字的面貌何其酷似,尤其是岳飞的《致通判学士帖》与东坡的《渡海帖》,可见岳珂说得没错!前辈学人、文物专家徐森玉先生也论断:“岳飞的笔迹是地道的苏东坡体。”作家黄裳说:“在北宋末,苏轼的书风是怎样地风靡了一世。岳飞也曾写得一笔好苏字,也是受了这风气的影响。岳飞的孙子岳珂就曾对此作过说明,可证今传岳飞书帖确是真迹无疑。”

岳飞传世墨迹真本是与文天祥的书法一起合卷装裱,曾为清宫旧藏。可惜,战乱中被一个叫金惠香的人抢走,结果在土改时,被他的妻子塞进灶坑里一把火给烧了。可真是怒发冲冠、空悲切!

书法赓续相传,沾溉浸润,代不乏人。苏轼是学颜真卿的,颜真卿与苏轼则是“心正则笔正、笔正乃法矣”的典型,苏颜二公忠肝义胆,他们将生命气格和真性高德融于书法之中,大气磅礴而境界宏阔,是人格精神与书法气格完美一体的不朽典范。岳飞步其后尘,他对苏轼的人品与才华极为仰慕,在书法上更视苏轼为楷模。

岳飞是一个忠臣良将,他笔下的字自然也中正大气,毫不猥琐。所谓英雄人写英雄字,生发英雄之气也!对于当代书法人或从艺者,学习前人、继承优秀遗产之外,更要“养气”,端正品行,涵泳性情,提升自我。

苏轼和岳飞,跟黄冈结下了不解之缘。苏轼谪居黄州近五载,世上方有苏东坡。岳飞曾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岳家军转战蕲黄与金人鏖战。至今,黄冈境内尚有苏轼和岳飞的后裔,苏轼和岳飞之间,不仅具有书法和文化上的师承关系,他们又先后在蕲黄大地上生活,黄冈对于他们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苏岳二公,一文一武,留给黄冈的精神文化,更值得去研究传承和发扬光大。(杨文斌

责任编辑:冯小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